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
项目(一阶段)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组织单位: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二零年六月
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
项目(一阶段)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组织单位: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二零年六月
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
1.2项目建设单位
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1.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XX咨询有限公司
1.4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1.4.1政策依据
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7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市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以及国家、省的有关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年7月下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部、省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各专业的技术规程、规范、规定和定额;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40号);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3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号);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及-年工作方案》(发改办高技〔〕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46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32号);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18号);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年1月印发);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35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11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50号);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国建设部)。
1.4.2标准规范、技术文件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号);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政务信息标准化指南》;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GB/T-93);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GB/Tl-);
《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95);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
《城市测量规范》(CJJ/T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BMB23-);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国家标准《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国家标准《设备安装抗震设计》(YD/T-);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GA/T70-94);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性文件》公安部;
《公安部报警监控方案设计要素》公安部;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要求》(GB-);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版)》(GB-);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I64号];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JJ61-)。
1.4.3其他相关文件
《XX市XX县地下管线普查》;
《XX县城市总体规划》(-);
甲方提供其他相关资料。
1.5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受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委托,我单位承担“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根据相关文件及规范,本报告将论证“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进行建设的可行性,即对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劳动安全等方面进行研究;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确定投资来源和工程实施进度;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现场考察、专家咨询、基础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采取定性定量分析并举研究。
有关项目功能使用方面的内容,以及建设所需要的有关原始资料事宜,由建设单位负责提供。
项目建设概况
2.1建设地址
XX市XX县县城
2.2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和建设期
2.2.1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XX市XX县关于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要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产业支撑和管理决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XX县整体信息化达到川东北地区乃至全省一流水平,决定启动XX县智慧城市项目一阶段建设工作。
1、总体目标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原则,以XX县城城市现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部门领域间的信息壁垒,构建全区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人口、安全等全方位运行状况,模拟人体特征进行城市诊断,并构建城市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城市运行大数据科学决策中心,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仿真和模拟实验,建立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直观展示城市发展规律、潜在风险、存在机遇和政策推演效果,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促使城市管理有序化、部门业务协同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形成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为市民、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
(1)市民生活便捷化
提供多样化手段和实现服务模式的快速创新;
通过虚拟和实体环境应用的结合,提升城市服务的便捷性;
更全面的进行城市安全运营状态的监控,有效的预防犯罪和开展事后调查;
更少的拥堵和排队,打造和谐快捷的人文生活环境。
(2)产业发展高端化
无所不在的高速信息网络和随时随地的远程信息获取;
打造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信息融合、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服务创新和产业服务水平提升;
打破产业分立的边界,从而孕育新型的产业结构,带动集约型产业共同发展。
(3)城市运行一体化
实时监测突发事件,并快速部署资源进行应对;
城市运营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提升社会和环境问题处理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快速响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更为敏捷的城市转型。
(4)行政管理高效化
基于资源实时状态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资源产出效率;
城市资源在区域间和运营机构间的广泛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广度;
城市资源向公众和企业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增进资源的利用深度;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资源使用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3、本阶段目标
以“惠民、强企、优政、美城”为宗旨,在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一方面深化、扩展市政、公共交通、城市交通等方面和应用和服务,完善一阶段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城市运行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模式、体系创新为主线,以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立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拓展智慧城市专项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大城市病”治理,在应用实效、产业转型与模式创新方面成为全国样板。实现“信息互通、反应敏捷、服务精准、决策智能”,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达到“市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运行一体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的目标,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2.2建设规模
本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含:XX县智慧路灯改造、XX县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XX县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XX县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亮化工程、公共交通等部门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化、拓展;另一方面实现对全区人口、经济、工业、地理空间、市民服务、城市管理、政府治理等城市运行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融合,涉及交通、公安、应急、民政、人社、城管、市政、环卫、环保、气象、卫生、水利、农业、园林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对内整个XX县城区地域的政府部门、行业单位、企业和市民,对外向全市、全省进行信息辐射和提供数据服务。
2.2.3建设内容
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路灯、智能公交站台、城智能交通及市政管网管理检测。
(一)XX县智慧路灯改造
对安汉大道、晋城大道、诚信大道、环城大道、天宝路、府南路等10条街道路灯进行改造,安装集照明、5G、监控、LED宣传屏为一体智慧灯杆约盏,铺设电缆约4万米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XX县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
新建人流、车流监测,道路路况监控,WIFI全覆盖,手机充电等智能公交站台约处及防撞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XX县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设
道路两侧人行道安装路沿石约公里,安装智能斑马线约7.5公里,画制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标线约15.5公里,安装车流监控自动放行设备约组。
(四)XX县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
该项目主要对县城市政雨、污管道、弱电检查井盖安装流量监测、损毁自动报警器约个及配套远程监测系统建设。
2.2.4建设地点
项目(一阶段)的主要建设地点为XX县县城。
2.2.5建设周期
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承载平台与业务应用同步推进的建设原则,计划建设项目实施周期20个月,自年8月起至年4月结束。
2.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根据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概算,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费用XX万元,其中平台建设费用为XX万元,设备采购及工程费用为XX万元。此外,项目咨询及勘察设计费用为XX万元,项目监理费用为XX万元,招标代理服务费用为XX万元,基本预备费用为XX万元。其他费用为XX万元。项目总体投资费用为XX万元。
该项目资金来源途径为地方自筹。
2.4主要结论与建议
2.4.1主要结论
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年度工作方案》明确的任务要求,四川省将制定完善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开展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为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推进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引领。XX市政府明确聚焦5G新基建、拓展5G新应用、谋划5G新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治理效能,构建开放、共建、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因此,在XX县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正是政策所向。同时在XX县围绕“三大定位”战略目标、“战略规划”和做实“10件大事”战略抓手机遇期建,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也是一个城市科学、高效的顶层设计,对完善优化城市综合管理功能、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四川省、XX市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对加快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政府治理效率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水平。
2.4.2主要建议
该项目是XX县智慧城市建设第一阶段项目,能初步构建城市运行高效管理平台,对于实现全县城市运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高县城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高效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变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促使一阶段项目的建设,应抓紧启动项目的方案论证与建设。
主要建议:一是按一阶段城市智慧项目为基础试点,进一步开展智慧城市在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便捷化应用建设,并加强对全县各个委办局的应用数据引导,避免各行其是、分散建设带来的浪费;二是为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该建设项目,建议市、县各级政府对本项目给予必要技术、财力支持,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从而保证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区域概况和现状评价
3.1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为了顺利完成本次项目顺利实施,成立XX县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组织。
主要职责:
(一)通过组织、协调、检查控制等各种有效手段,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确定项目展示的总体设计、主题及关联内容;
(三)确定项目展示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安排;
(四)组织、协调业务对接、数据共享、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等工作,确保项目进度。
3.2城市概况
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嘉陵江与涪江的分水岭地带,介于北纬30°52′04″~31°15′07″,东经°36′04″~°24′07″之间。县城东西相距44.7公里,南北相距42.4公里。XX县与XX市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盐亭县、射洪县、蓬溪县等6个县(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全县辖44个乡镇,其中16个镇、28个乡。XX县距离省会成都公里,距离XX36公里,是XX的生态卫星城,属于XX市区半小时经济圈,成渝经济区核心位置。国道线及兰海高速(G75)纵贯南北,在建的成德南、南巴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在建的遂西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南绵高速分别射向西南和西北方向联通川内其他重要城市。
3.3自然条件
3.3.1地形地貌
XX县境内地貌呈斗笠形,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骨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山脉呈南北走向。全县平均海拔~米,是川中盆地典型的丘陵区,丘峦起伏,沟谷纵横,丘坝相间,台阶分明。表现为丘陵地状、沟谷纵横的中低丘中谷地貌。
3.3.2水系
XX县有宝马、紫岩、三岔、江溪、宏桥、龙滩等中小河流。由于处于分水岭,河水均向四周流出,河流源短小。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33亿立方米。XX县境内虽无大江大河,但中心“时令河”有条,呈树枝状分布,由鸣龙的华雀山经青狮、义兴、关文、太平、古楼、金源,自西向东呈W型延伸,形成分水岭,使XX县水系呈独特的南北流向,绝大多数河流在境内发源,流出县境,这是XX县水资源缺乏的原因。XX县属涪江水系的溪河有九条,较大的只有羊溪河;其余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六条即宝马河、紫岩河、三岔河、虹溪河、龙滩河和宏桥河。这些河流均属源短水缺,河道平缓,常易断流,且河床下切较深,利用率不高。
3.2.3气候
XX县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因而雨少常有春旱;夏季较炎热,雨量集中,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7.1~17.6度;年总降雨量.6~.9毫米;年总日照.3小时;无霜日数平均为天。
3.4经济概况
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0.7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50.17亿元,增长12.7%。从生产的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1%,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1%,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8%,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26.4:38.3:35.3调整为25.2:37.6:37.2,与年相比,一、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分别下降了1.2、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7.7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0.78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0.05亿元,同比增长14.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6%。
年,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各项税收万元,同比增长2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元,同比增长53.3%;教育支出万元,同比增长0.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万元,同比增长89.6%。
3.5历史沿革
XX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百濮先民活动。夏、商、西周时期,县境先隶梁州、后属雍州。东周、春秋、战国为巴国属地。秦隶巴郡,汉隶充国,晋属充国与安汉县,隋隶晋城与安汉县。唐武德四年(公元年)始建XX县。明洪武十年(7年)并入XX,3年之后,复又置县。从唐至民国时期,隶属数易,政区屡变。年12月14日,XX和平解放,历属西南区川北行署区XX专区。年恢复四川省建制,XX隶四川省XX地区。
3.6建设区域发展规划
3.6.1XX县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年XX县核心区总人口规模为20-2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为22平方公里。
3.6.2XX县城区路网规划构成
1、城市道路等级结构
原本按照XX县城市人口的等级规模,XX县道路等级应只分为干路和支路,但考虑到其本身有融入XX市的“大XX”发展的可能性,故本次XX县道路等级按照大城市道路等级进行划分,以充分预留道路交通资源,从而使XX县未来能更好的对接和融入“大XX。道路等级分为:
(1)主干路
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骨干道路系统,承担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交通集散,是城市各片区用地功能布局的重要网络系统。
主干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联系跨区之间的交通,是主要客流走廊的载体。主干道不要求全线封闭和立交,可采取灯控、局部隔离等方法设置,以快速、通畅为目标,既解决快速交通通道又避免对原有道路网系统的影响。
主干路作为城市的交通性干道,在道路两侧不宜布局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服务设施。
(2)次干路
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服务于城市用地,是不同土地利用的交通集散道路。
(3)支路
直接服务于城市土地利用的交通集散。
2、城市道路网布局
未来XX县将会把多扶场镇纳入县城,所以未来的城市路网布局也将会形成原县城和多扶两个组团,两组团内部道路自成系统,两组团间的交通主要依托城市化改造后的原国道线快速通道和与之平行的南侧联系道路。
原XX县城将形成“两横两纵”的道路主骨架。北横为:原国道线及晋城大道,道路红线宽度30米;南横为:城市南端连接XX与多扶的道路及现状东西向谯周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东纵为:现状南北向谯周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西纵为:安汉大道,道路红线宽度42米。
多扶组团将形成“两横两纵”的主干路格局。东西向的“两横”为:现状国道线及国道线南侧的主干路,道路红线分别为40米,30米;南北向的“两纵”为:联系规划区北部与现状国道线及其南侧主干道的联系道路,联系规划区北部与现状国道线及现状镇区的联系道路,道路红线均为21米。
其他干路和下层次支路在此基本上形成结构合理、功能明确、衔接有序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达到“高峰不拥堵,平峰畅通”。
3、道路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
主干路40—60公里/小时,次干路30—40公里/小时,支路20—30公里/小时。
(2)红线宽度及断面组织
红线宽度不是决定道路等级标准的主要因素,交通流量及交通速度以及由此要求的车道数量、开口限制及优先通行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考虑到XX县的实际用地情况及将来融入“大XX”后道路交通设施的提升空间,建议道路红线宽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并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
同时本次规划要求在XX县下层次详细规划中应更多地在主干路两侧的用地利用控制方面充分体现主干路的设计要求。
主干路:30—50米,二至四块板型式,双向4—8车道。
次干路:24—30米,一至二块板,双向4—6车道。
支路:7—20米,一块板,双向2车道。(图中未全部表达)
3.7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前景
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道路。XX县农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有机农业方面在XX市乃至川东北具有优势,因此,XX县城打造以有机食品加工、机械为主的新型工贸城市可发挥其优势、打造特色、融入区域。
3.8建设道路现状
本项目所及道路现已经基本建成。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再次召开,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执政的主体工作和重点工作,也标志着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的出台和落定。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求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在品质;要求围绕创新发展主题,引导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向企业和园区集聚转化。因此XX县打造新型工贸城市波澜壮阔,成就可期。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急剧的市场竞争、资本的快速流动、不断分化的利益群体、紧张的公共资源、公民社会的崛起等,暴露了城市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突出反映在:城市规划缺少前瞻性和科学性、公开性弱;城市建设追求盲目扩张,无序建设,集约性低;城市管理方法手段落后,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不适应。导致人口过多、房价过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张、公共安全事故突发等“大城市病”扩展蔓延,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所以当前亟需对城市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的整体性更新,建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方式转变、完善治理的可持续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在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后,XX县城根据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要求围绕“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能力。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来构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重点解决现阶段城市基础数据资源整合已具成效、城市决策应用发展不足的问题,解决城市跨部门业务协同已具基础、全面统筹手段不足的问题,解决“大城市病”扩展蔓延、热点难点痛点问题难以治理的问题,解决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突发、防范困难、城市安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脱节,难以形成一盘棋的问题。
4.2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4.2.1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对优质城市公共空间需求,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根本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城市优质公共空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人民群众渴望政府能够提供像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的以人为本、有生态亲和力、优质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就了非常复杂且日益增多的城市管理盲区。在许多城市中,建筑内部光鲜亮丽,小区里面也非常清洁,但是公共空间却是一片混乱,许多传统的“门前三包”不到位,有许多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变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式贫民窟的所在地。
城市公共空间是全体人民最宝贵的资产,也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载体。优质城市公共空间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城市公共空间,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智慧城市”系统,可以将传统的被动的城市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城市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城市公共空间,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4.2.2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的城市管理范围十分宽泛,涉及土地、规划、建设、环保、市政、供水、燃气、电力、电信、市容园林、城管执法等多个部门。城市管理主体的相对独立和职能的交叉导致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复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盲区的出现。部分部门如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建有专用的监测系统,可以较为便捷的进行监督检查,实行主动式行政执法。但多数部门主要依靠各自部门开辟的群众举报电话、人员定点巡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是典型的被动式行政执法,不仅资源不能共享、管理效率低,而且运行成本较高。
实施“智慧城市”系统,可以将城市管理工作的所有对象纳入系统,并进行编码识别和管理权属登记,一旦管理对象出现问题或发生管理事件则可及时通知其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有效改变管理主体分散、职责交叉的现象,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系统通过网络化进行技术的无缝拼接,可以实现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和系统化,高度整合和有效利用了管理资源。通过系统设立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双线运行,相互监督强化,再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拼接,使管理行为从传统的单向指令变为循环反复检查落实,从发散变成反馈追踪,从而形成了专业部门之间的合力,形成了上下左右之间协调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
4.2.3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解决“大城市病”蔓延,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水平的需要
城市要健康、稳定、高效的运行,必须要解决因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不同步、城市规模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不匹配、城市规模发展与流动人口集聚不协调、城市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同调、以及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不适应等现象造成的“大城市病”扩展蔓延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人口过多、房价过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紧张、公共安全事故突发等一系列的热点、难点和城市痛点问题。
4.2.4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构筑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实现运行可靠的安全城市建设的需要
城市的健康运行,安全是基石。现代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生产安全、市政设施运行安全、公共空间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安全放心的城市。
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4.2.5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实现传统决策向数据决策、科学决策转变,加快推进城
市管理智能化的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改变过去城市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人工决策、经验决策的方式,极发展建设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运行模式和对应的决策模型,努力形成利用业务数据监测、事务模型分析、城市体征指标动态趋势展现、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支持的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机制。
4.2.6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全环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的需要
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首次提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这就要求在城市管理中要转变过去只重管理的方式,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规划,多方共建共享,加强规划和管控,并且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建立全过程城市管理规范。加强城市管理边界衔接,建立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口径统一、相互衔接的城市管理规范,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总体设计方案
5.1设计思路
以XX县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为目标,以“惠民、强企、优政”为宗旨,以“让城市更宜居、让产业更发达、让生活更便捷、让百姓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为方向,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按照“整合、优化、共享、外包”的理念,整合资源、整合系统、整合服务,采用先进成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为城市管理者及各行各业智慧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图:XX智慧城市总体设计思路
5.2设计原则
5.2.1统一规划,统一指导
遵循统一的标准,统一规划建设XX县智慧城市,在总体规划与指导下,在规范上与XX县智慧城市相关建设项目保持一致。
5.2.2并存过渡、逐步整合
在各原部门体系的基础上,统一交换、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并存过渡、逐步整合”原则,有序推进;同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做到协同建设,协同应用。
5.2.3横向建设,纵向对接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应用试点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组织实施办法,然后向条件成熟的领域推广。
5.2.4统一协同,资源共享
遵循统一的标准,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权限的不同,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既能保障数据同步,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5.2.5安全可靠,高效易用
项目建设中必须将数据资源的安全保密放在首位,确保网络和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
5.2.6面向未来,适度超前
XX市XX县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并且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和要求也将不断提高,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案设计强调可持续性,预留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空间,适度超前规划,强调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在智慧城市设计中的运用,满足XX县未来5—10年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要求。
5.3设计目标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原则,以XX县城市现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部门/领域间的信息壁垒,构建全区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人口、安全等全方位运行状况,模拟人体特征进行城市诊断,并构建城市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城市运行大数据科学决策中心,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仿真和模拟实验,建立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直观展示城市发展规律、潜在风险、存在机遇和政策推演效果,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促使城市管理有序化、部门业务协同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形成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市民、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5.4项目总体架构
根据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总体规划,项目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1大平台,即XXXX县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二是4大云服务,即政府行政云服务、市民云服务、企业云服务、城市运行云服务;三是12大智慧城市专题,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社保、智慧健康、智慧市政、智慧环保、智慧科教、智慧文体、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安监、智慧经济、智慧民政;四是整合服务渠道,包括热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