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追“大业”
——记土家族农民探险家收藏家田昌杰
一个本应居家玩泥土、种庄稼的土家族农民,他偏偏爱上跋山涉水钻洞收藏的文化。
个头不高,却心志高大,相貌不出众,却经历精彩。
他历千辛万苦寻找巴王遗存,走千家万户收集土家族文物,攀山钻洞,探寻巴人秘踪;寻草问药,想千方百计,编成当代本草纲目——《巴方草药图谱》……
从此,巴人发祥清江地武落钟离山有了巴王神像,土家族有了一部由文物写成的“民俗史记“,土家山寨多了一位精通草药的药匠“游医”。
这个一生不务“正业“的农民,就是鄂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梓良园村(现杨家桥村)1组农民田昌杰。
饥餐渴饮跋涉68座高山寻找“巴王“
探险玩命钻进个岩洞荐”九湾“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声音高,洪水涨,声音低,洪水落……“这首古老的歌谣,唱出的是一段惊天动地的古代巴国开疆拓土历史。
向王天子,就是巴国开国君王——廪君。经过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确认巴人发祥于清江,佷山,即古代武落钟离山,巴人首领廪君,就出生在武落钟离山的“赤穴”。
廪君,对长阳的影响极其深远,人们不仅尊他为“向王天子“,境内还建了50多座向王庙祭祀这位土家族的先人。因历史原因,这些庙宇或因年久失修或被当着”四旧“毁坏。
田昌杰寻草
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此前,长阳有关部门在武落钟离山修复了“向王庙”。
然而,向王庙建成后,向王天子的“像“却没有,出现了“有庙无王”的尴尬。年春的一天,时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局副局长的龚发达等人来到资丘镇九湾考察旅游资源,住在九湾大峡谷龙子岭(梓良园村小地名)与田昌杰不期而遇。
吃着红苕,烤着柴火,寒暄数语,龚发达与田昌杰一见如故。龚发达说:“武落钟离山向王庙修复几年了,至今有庙无王,你在乡下照相,若在民间发现向王天子的雕像,那就是对长阳的一个大的贡献。“
龚发达的一席话,让田昌杰来了兴趣,特别是国务院确认长阳土家族的事件,让田昌杰浮想联翩,激情翻涌,,,,,,我从巴人来,我是土家族,怪不得我们有许多习俗与众不同,原来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传基因。
田昌杰决定利用照相手艺,走村串户,去寻找这个王。民间传说,向王天子死后化为白虎,是“白虎星“。田昌杰默念着:我是“白虎星“的后裔,是巴人的后代,是土家人的子孙,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寻王归山。
向王时代跟今已历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古代没有照相技术,不可能留下任何影像记录。向王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谁也不知道,只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中,再就是凭着传说记忆,由艺人们雕刻的供奉在向王庙里的向王石雕神像和木雕神像。
从哪里找起呢?猫子吃乌龟,无从下爪。茫茫群山,山高路远,溪河纵横,滩多水急。要找到向王天子,真的比登天还难。
这是一种纯义务考察,国家没有任何经费,田昌杰靠拍摄照片挣得的微薄收入做路费,开始了他的不平凡的寻王之旅。
他决定首先向民间耆老和土人请教,精心听取民间对向王天子的传说典故。他背着照相机,带着干粮,奔向蛮荒野岭,那里有向王庙,他就往那里找。一旦发现庙宇废墟,便不顾饥渴疲劳,挥锄掘地皮,掀瓦砾,寻找雕刻石雕,不放过蛛丝马迹。
由于时代久远,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破坏,所有庙宇都遭到了毁灭。年秋,田昌杰在梓良园村一组石柱子向王庙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雕有一尊神像,手里拿有一只直角,酷似传说中的向王天子,田昌杰拍好照片,乘车百里来到长阳县城,向文化局和民族宗教局报告。经鉴定:此神像是为“韩湘子”。
田昌杰与90多岁母亲合影
清江北岸找遍了,没有。田昌杰又去清江南岸去找。已是腊月初八,田昌杰清晨从家里启程,一路步行,经渔峡口爬上清江南岸葛井荒,再横穿十里长冲翻过簸箕山,来到海拔多米的天堰荒顶。
这里是长阳与五峰县交界之地,人烟稀少,道路崎岖,杂草丛生。田昌杰孤身一个在杂草中穿行寻找,不知不觉,一群山鸡腾地飞起,吓了一跳,抬头仰望,才知道夜幕已经降临,顿生恐惧,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全身感到肉麻,如果不及时走出荒野之地,吉凶难测。
想到此,田昌杰箭步如飞,荆棘将衣服抓破,肉皮被抓飞,鲜血直流,但这些全然不顾,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找到一个农户借宿。
钻着钻着,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山大人稀,农家多养有猎狗,狗一听到响动,就会叫。于是,田昌杰边跑边喊。突然,一阵叫声从远处传来,田昌杰心中大喜,叫声是从南面传来的,他急忙爬到树上眺望,从暗淡的月色中,隐隐见到远方有一栋三间带一拐的茅草屋,房屋坐落在一个山凹的左侧,三只狗不停叫着,操场上有两人手里拿着棒棍比划着。
田昌杰本来想去借宿,又害怕出现意外,便一头钻入距离农户不远的一处土包上,把周围的小树枝拉成一个小棚,将带的雨具打开遮在上面,又捡来一些石头作为防身武器。之后,吃了点炒面干粮,喝光了仅有的一点茶水,倒头便睡。
深夜里,不时传来各种野兽的叫声,阵阵冷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睁着眼睛、竖起耳朵,卧在草丛中度过了这个不眠之夜。天亮后,继续前行。上午8点多钟,田昌杰来到九龙村5组向求镜老人家,打听天堰荒神庙,向求镜说:“天堰荒顶上从前有座小庙,名为黑神庙,不是向王庙。“白白辛苦一场,田昌杰只得原路返回。
九湾森林
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田昌杰又背着相机出发了,这次要去的是黄柏山方向的剪刀山。在途中,与好友进生相遇,便约其一道到江南游玩。过清江,小溪,上汤家冲,翻牛鼻子岭,穿布弯,突然见到一个经销店,想买点副食充饥,店主却说没有,只有一个鸡蛋糕了。付了3角钱,拿在手上,分了一半给进生,两人继续赶路,又见一个老农正在拔萝卜,田昌杰便讨要了四个大萝卜,两人边啃边赶路。
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双鹤观。一位老农正在用刀砍柴。田昌杰满面堆笑,叙说了寻找向王的意向。老汉说:“我姓田,就住在观下两百步之处,这庙有来历,在修庙前,时见两只白鹤在山包上玩,但人一走近,就不见了。一位阴阳先生在此用罗星盘观察,说这山包下有一对银子,已经变成了一对白鹤了。后来,大家捐钱捐物,在这个山包上修筑庙宇,动土时,果真挖出一对银子来,庙宇建成后,结算工程时,一对银子刚好修起这座庙。所以,取名双鹤观。“
田昌杰问:“庙里有石雕像没有呢?“老汉答:”多的是,手里还都拿着东西呢。“
田昌杰越听越喜,马上问:“他们都拿些什么东西?“老汉答:”记不太清了,好像有拿斧头的,有吹笛子的,有拿药鼓子的。“田昌杰又问:”这些石雕像还在吗。“老汉叹息一声:”都不在了,都被红卫兵砸了,有的搬去做了改田的石坎。“
田昌杰没有灰心,决定到庙的废墟寻找。热情的老汉带着田昌杰两人来到半崖旁,指着岩屋说:“就在这里。“田昌杰扒开杂草,果见有三四个残缺不全的石像躺在地上。
田昌杰拂去神像上尘土,见一个无头神像怀中拿着一个小弯角,形似猎人的药股子。心想,这是不是向王天子呢?旁边还有一个石像,是个女人,因一时难以辨认,于是,他拿出相机,把几尊神像都拍了照片。这天,他们已走了70多公里山路,精疲力竭,只得在农家宿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到剪刀山考察。可是,天不随人愿,第二天起来,漫山遍野已是白雪覆盖,只得败兴而归。
转眼到了10月中旬,长阳县民族宗教局来人对九湾溪大峡谷进行考察,落户田昌杰家,田昌杰把在双鹤观拍摄的图片给方副局长看。方副局长乐了,说:“这个拿角的就是向王天子!这个女的是德济娘娘(向王之妻)。“后来,方副局长派人来到双鹤观,将向王天子和德济娘娘搬下了山,并送到了武落钟离山向王庙中,从此,向王庙结束了有庙无王的历史,也满足了田昌杰“寻王归山”的梦想。
田昌杰住房和土家族文物博物馆
寻王的胜利,激发了田昌杰的探险热情,他决定,继续探庙,入洞探幽,发现可供旅游开发的洞景。经过近10年的探险,田昌杰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考察了“古大佛仙山“等古庙遗址70多处,又发现一些向王神像;探险考察了巴山洞、巴王洞、五陵洞、海螺洞等各类山洞和岩屋个。
有一次,他约几个青年探险九湾溪白骨洞,3人用绳子相联,走进洞中,脚下踏得白骨卜卜声响,用电筒照,发现洞内有约余具无头枯骨架,正当大家毛骨悚然之时,只听一声响,田昌杰掉进了一个直洞里,幸好3人绳子相联,才没有坠入深处,当他把电筒往下一照,底下也是一堆白骨,队友们都吓怕了,在朋友催促下,3人才撤离洞中。
他探险首先发现的巴山洞、巴王洞,曾经开发成景点。九湾大峡谷共有18个较大洞穴,民间传说“九湾十八洞,个个出神仙”,田昌杰都钻了个遍。
在攀山钻洞之时,田昌杰还拍摄了0多张风景照片,走到那里,都要推荐他的家乡九湾峡谷,引起了50多位专家学者前往考察。华师大教授陈联寿考察了九湾大峡谷后称这里是:“鄂西南第一胜景“。
如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把开发九湾大峡谷纳入了招商议事日程。
省吃节用花8万元集土家族文物
晓行夜访录百万字土家民俗文字
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然则,田昌杰却兴趣不大,把种田任务丢给了妻子唐道秀,自己在屋里研究修理无线电器、家用电器和钟表等,还学会了理发和摆弄照相机。
年,他买了一部照相机,开始串乡走户给农民照相,听说古董很值钱,便利用穿乡拍照的机会,开始收集古钱币、古器皿、土家古装、老农具等。这时的收集,还只是一种爱好使然,没有把它当着事业去干。
年双鹤观“寻王”的成功,让田昌杰激情澎涨,奇思泉涌,他想,土家族从巴人走来,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土家族为什么是土家族,他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需要找到实物,何不就以收集土家族文物着手,考察古坟、古庙、访土家老人,收寻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物,来做一番别人不做的事业呢?
土司王服
从此,田昌杰完全丢掉了种田“正业”,田里所有农活交给了妻子和母亲,自己整天“四处游荡”去了。
就在寻王的那一年的农历6月6日,他来到榔坪区乐园公社大吉岭,只见一户农家的稻场上晒了一批衣裳,一个红色裙子上密集地挂着五六十个长长彩色银片,年代久远。田昌杰如获至宝,看入了迷。原来,这家女主人姓李,是当地有名的支客师,她说这个挂满银片片的裙子,是土家人的“响铃裙”,祖传下来的。拿在手上一晃,果然,裙子发出风铃般声响。
田昌杰查古坟,逛破庙,访老人,记故事,一路走来,虽然这天“响铃裙”没买有到手,但还是收获颇丰,光古钱币、旧陶件、三寸金莲绣花鞋等,收买了满满的一包。
文物收集,是一种另类探险,自备干粮,带着相机,吃千家饭,住百家房,低三下四不说,风险无处不在,老百姓担心他是坏人,他担心老百姓中有歹人,时刻保持着警惕。
为了讨口饭吃,讨杯水喝,或找个能坐下休息的一下的板凳,田昌来想着办法来讨人喜欢。他给人家免费修理钟表,免费给人家拍全家福,有时还用些小单方给人治病。
年8月的一天,田昌杰来到资丘镇,听一个老农说隐龙山顶有一座黑神庙,他问有没有石老爷,老农说庙虽然被破坏,石老爷还能找得到。隐龙山海拔有多米,由于庙破坏山民搬迁,上山只存打柴小路和野兽穿行的“毛狗路”。
田昌杰费尽千辛万苦,爬上了山顶,在黑神庙里,果真找到了一尊石像,田昌杰抱起沉重的石雕像,便往回走。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来时的“毛狗路”也变得模糊不清,正当他一步一探地在杂草荆棘中穿行时,突然,轰地一声,左脚被什么东西咬住了,田昌杰摔倒在地,脚踝钻心痛,用手一摸,发现是被猎户的铁猫子夹住了,三个锋利的铁牙已嵌进腿肉里,鲜血直流,他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只得负痛拖着铁猫子,手里还是紧紧抱着石雕像,一步一步往山下爬,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被一个上山砍柴的农民发现,将他救了下来。到山下后,自己找了些草药敷在伤口上,又把白衬衣撕成条,将伤口绑好,又踏上了征程。
在回家的路上,田昌杰在资丘镇柿贝村一户覃姓人家,购到了一件土家族服饰,覃家人称,这是清朝的土家女式服装。多年以后,中南民族大学刘孝喻教授见到了这件衣服,这个专门研究土家民俗学者,高兴地说:“这是目前湖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土家族古装珍品”。
年秋的一天,田昌杰来到资丘桃山麻栗松,听老百姓说在拆砖墙屋时,发现了一个盒子,里面一个件宽大的衣服,还有一层山烟,他马上来到麻栗松,找到收藏这件衣服的覃婆婆,并花钱把它了下来,这件衣服,经有关专家鉴定,是土司王服,是麻栗土司(土皇帝)穿的官服,称为“七仙穿袍”,意为每次穿这件衣服,都由7个侍女帮助穿戴。这件衣服为麻制品,对襟,双龙实心铜扣,云头花边,大袖,袖上绣有仙女游苑图案,是目前发现的全国唯一的一件土家族土司王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土家响铃裙
香港有位商人知道后,找到田昌杰,愿出价28万元购买这件土司王服,但被田昌杰谢绝了,他说:“我是向王天子的后人,不能忘记祖宗,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还是要留在土家山寨,要让外地人来到土家有个看头,通过这一件件文物,让人们了解土家人的生活和演变历史。”
收集到的土司王服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受到商人的青睐,田昌杰又想起在乐园大吉岭见到“响铃裙”,田昌杰再次来到乐园,给李氏大娘做思想工作,但还是没有成功。之后,每年逢“六月六”(晒衣节),田昌杰被带着礼物行百里路去看望这位大娘,并找机会给她的子孙做工作,动员大娘献出响铃裙。还是没有效果。
直到10年以后,大娘90岁生日,田昌杰又去了,大娘已知留日不多,她也为田昌杰的精神所感动,在老人辞世之前,终于将“响铃裙”卖给了田昌杰。
转眼间,到了年,田昌杰徒步长阳山山水水,7年间,耗资8万多元,收集到土家族服饰、劳动工具、饮具、钱币、别陶瓷、石雕木雕、土司法具、铜铁娱乐器、古书、碑刻文字等以巴文化为主体的文物多达千余件,并在自己家中,建成了小型土家族民俗博物馆,成为中国首家私立土家族民俗博物馆。
田昌杰的事迹渐渐为媒体所知悉,年秋,湖北日报邹记者在长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陪同下,来到资丘梓良园1组,采访了田昌杰,并以《一个土家农民的追求——记田昌杰搜寻发掘长阳土家文化二三事》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这也是田昌杰第一次被省级媒体报道。次年1月3日,同题新闻在宜昌日报发表。之后,田昌杰的事迹频频见诸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这些宣传又鼓励了他,为他的文物收集不断注入活力。
古老的土家鞋
年6月20日,田昌杰受湖北省民宗委之托,代表湖北远赴云南昆明,参加了“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湖北共展出土家民俗展品71件,其中田昌杰一人就提供了68件。田昌杰展出的土家族古装,大放异彩,参观者络绎不绝。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祥和湖北省副省长苏晓云等领导,也来到展厅,对田昌杰的展品赞美有嘉,并与田昌杰其合影留念。这次博览会,田昌杰收获颇丰,他的展品为湖北省捧回了“最佳设计奖”、“优秀陈列奖”、“优秀展品奖”3个金奖。香港文汇报刊文评论说:“田昌杰收藏的民俗文物中,每一件精美的服装服饰,都倾诉着一个历史的传统,每一件绚丽的绣件,都俨然一幅民族的风俗画……”
从云南回来后,田昌杰在长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在梓良园1组建了一栋三层小洋楼,这个占地平方米的小洋楼,成为田昌杰的土家文物陈列馆舍。年9月17日,田昌杰正式挂牌“土家民俗文物陈列馆”招牌,馆内存列各类土家民俗文物多件。年田昌杰又分出部分土家文物,陈列到宜昌点军三峡车溪土家族民俗风景区。数年之后,因种种原因,这批土家文物展品回归长阳故里。
在收集土家族文物、探查古庙古坟、钻洞探险的同时,田昌杰还遍访各地贤达、乡村老人,记录民间故事,地名故事和民俗习惯,获得了万字的文字记录。年,他将挑选部分记录文字,以《巴石花》为书名,将收集到的虎方民间故事、嫁娶礼言等民俗整成成册;年,他把收集的土家族民俗文物整理成画册,以《巴人遗风》为题推出,为土家族民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其中不乏孤品和精品。
土家族文物
奇思妙想酿成25种山间野果酒
栉风沐露深山找出种草药
年农历4月24日,田昌杰出生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梓良园村(现扬家桥村)1组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山歌手和支客司,或许是文化基因的缘故,田昌杰从小聪明好学,常怀奇思妙想,对什么都感兴趣,个子小胆子却特别大,喜欢爬树钻洞满山跑,总是不愿落屋归家。
他的这种性格,农村人称之为“调皮捣蛋”,长大后称之为“游手好闲”,家里人称他“胡思乱想”。也正是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了他一辈子的走向。
年大年初一,新春伊始,田昌杰把把父亲藏在家中的一只雷管拿出来,当着鞭炮放,结果,丢慢了半秒钟,雷管爆炸,将他右手食指炸掉了一个指关节,血流如注。
由于家境贫穷,无钱治伤,田昌杰只得把烧过柴碳砸碎后止血,他的右手肿得如馒头,痛苦难耐。因不能参加集体劳动了,生产队长便把田昌杰派到长阳县国营酒厂茅坪分厂学习煮酒。
一天,田昌杰陪同渔峡口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官守云来到渔峡口镇双古墓村,发动群众种植药材和经济作物,晚上,他们住在国旗荒一个农户家里。在这里,田昌杰遇到五峰县一个约70多岁的草药土医。
老草医姓黄,头发花白,背着旧背篓,面前挂着一个红色药袋。他见田昌杰用布缠着右手,便问是怎么了,田昌杰说:“雷管炸的,能不能治好?”老草医说:“小毛病,能治好!”
喝完茶,他要田昌杰解开缠手的布条,老头在一块青石板上将一些白色岩花灰刮了下来,又找农户要了一两片生姜,用嘴咀嚼,最后,将咀嚼碎的生姜与岩花粉混合后涂在田昌杰的右手食指伤口上。离开时,老草医叮嘱:“只要不沾生水,不用几天就好了”。真没有想到,三天后,手肿果然消了,也不痛了,不久伤口全部愈合,指伤就这样好了。
田昌杰阅读
田昌杰非常激动,从此,他对草药产生了浓厚兴趣,达到了入痴入迷的地步。遗憾的是,当年那位神秘的老草医,他竟然忘记了问他的名字,只知道姓黄,而且这辈子再也没有见过到。
时间流转,两年过去了,田昌杰晋升为酒厂技术员。年,他又被调到资丘供销社管理全区各分厂的酿酒工作。
当时,全国粮食紧缺,党中央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号召,虽有酒厂,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每人每年只有1斤粮食酒的指标,以保证过年用。杯水车薪,农村对酒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
一个农民兄弟由于太想喝酒又没有酒喝,于是去药店买了一种很打脑的中药来“买醉”,这种药叫“浪荡丁”,吃下去后,变得神魂颠倒疯疯颠颠。田昌杰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寻思,既然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煮酒,那么,是否能用一些有糖分的野果和一些含淀粉的草药来酿酒呢?
总有奇思妙想的田昌杰,灵感一来,马上行动,很快投入了实验。他先后利用野刺泡和葛根等为原材料开展酿酒研制工作,没想到获得了成功。
之后,他又采来枣子、木瓜泡、茅草根、柿子、杨桃、糖梨子、李子、林清果、棕米、羊母奶子、板栗、樱桃、五味子、蛇泡(刺莓)、南瓜、桃子等......他先后用25种草药和野果煮酒,居然都获得了成功,区别只是出酒量的多少而已。这些带有中草药性的野果,都有一定的药用效果,因而,很受农民欢迎。
他还发现,枣子酒的口感是最好的,清香味甜,常常让人喝醉了还不知情。有些草药酒还能治病强身。好比说洋姜酒,就有通气利便的功能,喝下十分钟,气就下行,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排出体内滞留的废气,有胸塞气胀之人状况会很快得到改善,是理想的健脾养生好酒。
草药酒的研究成功,更激发了田昌杰对草药的兴趣,让他对草药的研究越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了更为广泛的草药寻根之旅,他决心,遍访长阳民间中草药奇人高手,踏遍青山,寻找草药实物,编写一部巴民族的草药书,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草药服务人类,不至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收集草药标本
田昌杰与火烧坪姑娘唐道秀结婚后,更加坚定了他研究草药的信心,因为妻子的父亲唐传梓就是火烧坪有名的草医。还有家住资丘的叔叔田家槐,家住火烧坪的田家海,都是草医。这些草医,都是自己上山挖草药,回家后亮晒干净和用鲜草药擂碎成酱,再用于配方治病。
从事国家正规行医的药师药匠,被称为中医,而民间以草药治病的称为草医,田昌杰认为,草药,是中药的原生之母,没有国家认可的药叫草药,认可的叫中药。所以,草药更需要心记口传,更需要加以传承和呵护。
根据草医们传教的药名,田昌杰都要去一一爬山涉水去寻找。他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花了40多年时间,对当地老草医所说的个药名进行了找寻鉴别,最终发现,很多草药是一药多名,最终,他确认了多种草药。
有时为了找到一味草药,他要爬山涉水数十公里,山林中寻找十天半月之久。有一种草药叫老君丹,又叫岩园子、阴阳七、一口血,为找到这味药,田昌杰花了长达6年时间,终于在年正月的一天,在资丘镇柿贝村印盒子山下的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这味草药,从根至叶,形如人的筋脉,据老草医讲,这是治疗肾病和散血的特效药。
为使搜集的草药标本和图片准确无误,田昌杰先后拜知名草医覃世根、向宗暄、覃浩然、田随东等为师,弄清药性,药名,与图片标本一致,对一些没有准确药性定位但却能治病的草药,也计划载入书中,留待后人研究。
田昌杰生得瘦黑矮小,一天到晚四处游荡,不是挖草药,就是找古董,不是钻洞穴,就是拍风景,不是访名医,就是访老农,家里成了旅馆。他的妻子唐道秀说:“这个不着调的老头子,一说是个农民,从结婚起就没怎么下过农田,一天到晚就是山里到处寻草药,经常晚上回来时就拎个大口袋,打开一看,里面就是各种乱七八遭的草药,他就天天研究这些药,围着这些药转,自己一个人还不够,还经常找别人去鉴定,弄清白了,就准备出书,从来不务正业……”语气中可谓爱恨交织。
田昌杰编写的草药图谱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3月,田昌杰采编的《巴方草药图谱》第一集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集;年7月,第三集也出版发行。
田昌杰指着摆在自己面前的三部《巴方草药图谱》,无不骄傲自豪地说:“我这一生,这些就是我的成就。草药是中药的原生之母亲,希望这些草药最终能走进课堂,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希望更多的人,为自身的健康而学,为人类的繁荣昌盛而用,真正实现寿比南山、长生不老的梦想。”
据田昌杰讲,李时珍古本《本草纲目》共载中药多种,药物只有手绘图和文字描述,没有图片。田昌杰《巴方草药图谱》中虽只多种草药,都找到了实物,拍摄了彩色图片,涉及草草药名多个。田昌杰称,《巴方草药图谱》书中有余种草药是《本草纲目》药书中没有的。因此,《巴方草药图谱》,堪称是当今中国最全的草药原真图谱,更有人称这是一本现代版的《本草纲目》,据此,田昌杰从而蒙生申报吉尼斯记录的想法。
长期的积累,田昌杰成为新一代民间草药传承药师和“乡村游医”,他用草药医治各类病倒千例。田昌杰的治病手段都很“土”,如用瓷针(碎瓷杯、碗的尖)、花椒剌;用竹筒拔火罐;用草药接断骨等。他还将民间收集的0多个小偏方,汇编成册,终日观看,他希望这些小偏方能惠及更多百姓,将来印成书,使这些民间小单方能传承下去。
年7月15日早上8点多钟,家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马坪村3组木瓜种植大户向新年家发生一起损伤事故,其妻杨万菊,在用木瓜机器切木瓜时,不小心,将右手中指从第二个指关节切断,不一会,她便昏迷过去。
杨万菊的丈夫向新年,是木瓜合作社的理事长,年5月,他参加长阳一个中药材会议认识了田昌杰,谈到过断指再接法。
向新年马上把妻子手指被切断之事打电话告诉田昌杰。田昌杰说:“只要12小时能到我这里,手指就能接上。”并要向新年找到断掉的手指后,用干净的菜油泡着。
向新年在木瓜堆里找到了断指,用菜油泡好后,马上开车把妻子杨万菊送到了田昌杰家中。这时,距断指时间已经过去了3个多小时。田昌杰先是将断指用纱布固定在原指上,再打开一个清凉油盒,将配好的药膏涂在纱布上,用火烧化,再用细绳缠好。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换药时,断指结合部已开始长新肉。经过近1个月的草药治疗,杨万菊的断指已经成活,断指部位已有了知觉。2个多月后,断指完全恢复知觉,动弹如初。
田昌杰为农妇接断指
据田昌杰介绍,这种断指接骨法,最早原于五峰姓黄老草医的口授“接骨法”,有“打不乱”、“接骨草”、“伸经草”等6位草药,之后,他又在找到了一本古书——年版的古书重印书《中草药偏方接骨疗法》,他结合书中方法和老草医所授6味草药,按照书中指引,先用菜油泡好断截部分免受污染,只要24小内,接骨上药,就能实现断截部位再生。
听闻此事,当时记者怀疑事件的真实性,在杨万菊来长阳县城换药之时,记者专程前往现场采访拍摄,患者亮出已接好的右手中指,向新年、杨万菊夫妻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场实见,方才信服。
正当断指康复之际,年9月25日,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中心为田昌杰颁发了“高级中医康复理疗师”证书。从此,田昌杰这个“游医”也算是有了一个护身符。
自年开始,田昌杰离家煮酒,到找寻草药、寻觅文物、探险钻洞,风里雨里,爬山越领,截止年,田昌杰在外不务“正业”“游荡”长达45年,之后,在家编书、整理文物、办文物展等。
作者试穿土家服田龙山摄
据统计,田昌杰徒步长阳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四周半,走访村寨多个,考察溶洞和岩屋个,考察古庙遗址70多处,考察古坟余座,访老农和乡间名医近千人,收集土家族服饰、石器、木雕、陶瓷、铜器、玉器、古钱币、兵器、祭祀品等文物总共3多件,拍摄资料图片万余张,记录考察访问文字多万字。耗资10余万元。
他探寻巴土文物的努力,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政府支持他在老家梓良园建成了土家族文物博馆,有关单位和个人支持他先后编印了《巴石花》、《巴人遗风》、《巴穴探秘》、《巴方草药图谱》一、二、三卷。年,他又在四处化缘,想把汇编成册的“草药单方”编印出版,让这些药方为人们传承和服务。
他连续四届被选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还被评为宜昌市模范政协委员,被评为“长阳乡土人才”。经常投稿,被评宜昌报模范通讯员。
然而,终身奔波,不务“正业”,追求“大业”,但他心目中的“大业”理想,并没有完全实现,如今,他仍然是家庭寒酸,常为生活而窘迫,但是,他对“大业”的这种追求,永久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
(作者刘洪进文中图片均为刘洪进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