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一艘游船驶过潘家口“水下长城”。河北日报资料片

提到承德,人们往往喜欢称其为“塞外承德”或“紫塞明珠”。

为何称承德为塞外呢?在中国古代,塞有边界的含意,意指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分界线。在长城出现后,塞外就专指长城以北地区。

但其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今天的承德地区并非塞外,而是位于塞内。

这一变化,还要从承德地区的长城修筑史说起。

塞内承德

在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城南部,分布着碾子峪镇、松岭镇、华尖乡、孛罗台镇等几个乡镇。

这些乡镇的村庄空地上,有许多规模不等的古栗树园。这些栗树园中的栗树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有些树龄甚至在年左右。

近期,在对这些古栗树园进行调查、统计的过程中,宽城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章立新注意到一个细节:虽然这些栗树园的规模大小参差不齐,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分布在明代长城脚下的沿线村庄。

自古以来,宽城就是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作为明长城重要组成部分的蓟镇长城,在宽城境内绵延约60公里。而这些树龄达年的栗树,恰好种植于明代中期。

修建于明代的长城和种植于明代的古栗树,难道是巧合?

“我查阅明代史料发现,明嘉靖年间开始,守军在蓟镇长城的冲要之地种植‘戍边林’。到明隆庆、万历年间,为了军事防御需要以及经济目的,戚继光等将领组织守边将士、百姓除修筑砖石长城和敌台外,还在长城沿线特别是兵马必经的平坦开阔地上,在朝廷规定栽植的榆柳桃杏基础上,广泛栽植栗、桑、枣等地方经济树种。”章立新介绍。

据此,章立新认为,树种丰富的“戍边林”很可能就是砖石长城以外的另一道“绿色长城”。随着时间的推移,“戍边林”中寿命较短的树木如今已难觅踪迹,而“长寿”的板栗树则留存至今。

章立新的这一发现,得到了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专家、省长城保护协会会长孟琦的认同。

他认为,明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存在的,古栗园作为明长城的军事辅助设施,是明军为加强纵深防御、减缓对方骑兵进攻速度、缩小骑兵优势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板栗“戍边林”既能御敌,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戍边将士的军需问题,是具有军事、文化、经济意义的一道“绿色长城”。

可以说,这道“绿色长城”和砖石长城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不过,承德地区最早的长城修建并非始于明代,而是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被认为是中国长城文化的起源和代表,也最被世人所熟知。但事实上,早在秦统一之前,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修建边墙用于防御。这些边墙是比秦长城更早的长城。经过今承德境内的燕北长城,就是战国长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段。”孟琦介绍。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据考证,燕长城分为南北两道,即燕南长城和燕北长城。燕南长城在今易县、徐水、雄县、文安、大城一带。燕北长城大致为东西走向,自张家口沽源向东进入承德,经过丰宁鱼儿山镇、万胜永乡、外沟门乡,围场东城子、六十棵、道坝子、龙头山,再北上至棋盘山、五道川、新拨、三义永。

从燕北长城位置和走向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的长城位于承德北部。直到今天,在承德丰宁和围场等地,还留有多处燕长城遗址。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面与戎狄(匈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因此,秦始皇将原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西起甘肃临洮、东达辽东,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

秦代万里长城,为后世长城的位置和走向奠定了基础。

调查显示,秦长城承德段基本是在燕北长城基础上修建而成,东段从内蒙古赤峰二龙库后窝铺梁进入承德围场,沿燕长城旧址西行进入丰宁,西止于沽源北境,长度与燕北长城相同。

汉朝时期,在北方边境基本延续秦长城设定的国界,尤其是汉朝几个皇帝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安抚、赏赐、和亲等方式,维护了边境稳定。直到汉代,承德境内的长城走向和最早的燕北长城相比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说,如今的承德市区,在汉代及以前,都属于塞内地区。

“长城的修建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大一统王朝秦、汉相继建立,中原王朝强大的影响力令四方臣服,长城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孟琦说。

此外,一些亲近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部落更愿意来到长城脚下定居。比如秦、汉时期的鲜卑、乌桓等族,他们长期在长城边界一带生活、游牧,甚至还充当了汉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之间的沟通使者。

这一时期的承德,也因此成为中原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流的碰撞融合之地。

长城南移

承德是何时变成塞外之地的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原内部混战不停,北方少数民族借机发展起来。

公元年,高洋建立北齐王朝。北齐拥有中原与北方大部,因西临西魏,北有柔然、突厥和契丹,于是大修长城。

据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史》记载:天保六年(年),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是岁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桓州,九百余里。七年,发山东寡妇二千六百人配军士,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

今天的实地调查显示,北齐长城是一条用毛石、石灰、三合土修建的长城。其大致走向是从山西西部的汾阳北行到朔、代,东到灵丘,东北经张家口蔚县入北京昌平、密云,过古北口进入承德,再沿燕山山脊东至渤海。

具体到承德境内,北齐长城自西向东途经今承德市区以南的滦平、承德县、兴隆、宽城、平泉等地。

和此前修建的燕北、秦、西汉长城相比,北齐长城明显南移,横亘在北京与承德之间。北齐放弃了燕山北部的大部分土地,把这座长城修建于燕山山脊之间,后来戚继光在承德修建的明长城也基本沿用了北齐长城的线路。

到这时,承德才成了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

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建立金国。此后,金国先后吞辽灭宋,统一北方。

此时,北齐和隋朝修筑的长城已成为金国内部领土,失去了抵御外敌的作用。为了防御来自更北区域的蒙古的威胁,金国开始修建自己的长城——“界壕”。

“不同于此前的长城,是用土石筑起高高的墙体,金代‘界壕’是在墙体一侧挖出深深的壕堑。”孟琦介绍。

金代“界壕”分为南北两线,南线总长达6公里,北线长多公里。在“界壕”修建过程中,又衍生出许多支线,十分复杂。

承德境内的金代“界壕”,在如今丰宁、隆化、兴隆、营子矿区一带都有遗存。在营子矿区寿王坟罗圈沟村西的一个大山上,一段金代古墙石堆还能清晰地看到。

金代“界壕”虽然规模宏大,但工程质量不高,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南侵。自12世纪始,起源于朔漠的蒙古逐渐强盛起来,成吉思汗灭金和西夏后,以蒙古族领袖的身份入主中原。

年南宋灭亡,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不需要再修长城。因此,元朝统一的近百年间未见有缮治长城的记载。

明代建立后,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建立了内外两道防线。外线从营州(朝阳),西经大宁(宁城)、开平(内蒙古正兰旗),到内蒙古东胜。内线则大修长城,经燕山、军都山,西到阴山一线,即辽东、蓟、昌、真保、宣大、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一线,是为九边十一镇。

永乐时期,明朝北边防务精力全部着重在九边长城上,长城在建设方面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据统计,明长城在河北共有多公里,其中在承德境内总长达余公里。具体来说,它东起宽城铧尖乡三道岭附近,向西过兴隆、承德县,至滦平营盘乡入北京密云。

宽城境内的明长城,分布于喜峰口横城子段的有多米;兴隆县境内的明长城,共约公里,为明朝中晚期修建,分布于蘑菇峪、三道河、蓝旗镇、孤山子、挂兰峪、八卦岭、茅山、陡子峪、六道河、上石洞、北水泉等乡镇和行政村;承德县境内的明长城,位于东小白旗乡榆树底、乱水河两村境内,全长约8公里;滦平县境内的明朝长城,位于巴克什营镇和涝洼乡,分布在高山峻岭之中,著名的金山岭长城就坐落在其中,已经成为现在保存极为完好的一段长城。

据统计,承德境内的明长城,共有敌情观测楼余座,墩台余座,关隘55处。其结构复杂、坚固,堪称自然地形与人类工程巧妙结合的典范。

一枝独秀

对长城有了解的人,一定听过一句话:“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万里长城”,特指明代长城,而“金山”,则指的是位于承德滦平境内,与北京密云相邻的金山岭长城。

“历代长城中,明代长城规模最大、质量最高、修筑时间也最长。而承德金山岭长城几乎集中了明长城所有的建筑形式,堪称长城博物馆,是欣赏和研究明代长城建筑结构最理想的地段。”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处主任郭中兴介绍。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续建、改建。

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的金山岭长城全长10.5公里,这段仅从长度看似乎并不突出的长城,为何能一枝独秀呢?

“金山岭长城的奇妙首先体现在长城与山形相互衬托。”郭中兴说,“金山岭海拔约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

“凡是山势陡峭之处,城墙就修得低一些;凡是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城墙就高一些。遇到天然鱼背状的山脊,就只在山脊之上横铺砖石。例如,在仙女楼两边,建在瘦驴脊上的天梯、天桥的城墙,最窄的30—40厘米,长约米左右,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极险峻,天然就是一道墙,上面横向再连续垒上一块砖就可以把长城连接起来。”郭中兴进一步解释。

金山岭长城的独特,还体现在其复杂精巧的建筑结构上。

史料记载,此处原有多座敌楼,如今虽只剩67座,但仍以分布密集、建筑复杂、构筑精巧、形式多样而著称于世。

其城墙下宽上窄,沉稳坚固,底盘厚实。底部用三四层巨大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严丝合缝;白灰砌缝,使青砖成为整体。墙体内用土、沙、石填充,形成以巨石为基础、高5—8米的城墙墙体。

与其他长城的实心敌楼相比,金山岭的敌楼是空心的,便于藏兵。敌楼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甚至还有三层的;有平顶的,也有船篷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每个敌楼都不相同,可谓一楼一式,以多样及特色取胜。

金山岭长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军事功能的完善。

金山岭长城层层设防,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山、墙、楼有机配合,浑然一体,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登峰造极的水平,体现了戚继光治军、谋略、武功的重要特点:相互独立,各自为战,相互配合;分则小组为战,合则围歼敌军,处处是武器,处处可制敌。

“敌人要想攻上金山岭长城的指挥中枢——将军楼,需要突破五道防线。”郭中兴说。

第一道防线是烽燧,也称烽火台,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台台相连,各个烽火台之间的距离以目力可以看清为准。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还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代,还在燃烟、举火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可迅速传达千里之外。

在东西走向的长城主线之外,从将军楼向北伸出一段支墙,支墙可与东西长城主线形成夹击包围之势,围歼来犯之敌,这是第二道防线。如果敌人再向将军楼指挥中心突进,将军楼之外的山坡上还有第三道防线挡马墙,将军楼下的第四道防线月墙。如果敌人从关口突破进攻将军楼或架云梯攻上长城,障墙是第五道防线。

明代长城的另一个基本构件是马面(又称墙台、战台),高度与城墙同高,多为长方形,少数圆形,突出于墙体一侧(多为外侧),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据守杀敌的。

当敌军来犯时,守兵登台迎战,矢石铳炮居高临下投射,使敌军不能近台。而当敌军一旦逼近城墙,守兵又可以从马面突出城墙的部位从侧面攻击来犯之敌。

“如此严密的防御体系,保存完整的各种构件,在整个长城沿线上都不多见。”郭中兴说,“金山独秀,不仅仅秀在时过数百年依旧壮美奇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后人得以窥见当年长城原貌,穿越时光领略万里长城上古塞雄关的气势。”(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

■相关

承德一带长城主要关口

关口,在古代长城防御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承德境内延绵多公里的明长城上,共设有50多处大小关口。下面就略述承德一带明长城自东向西的主要关口。

喜峰口和潘家口

喜峰口和潘家口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与迁西县交界处。喜峰口在《水经注》中被称为兰陉,宋、辽、金时称松亭关。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令大将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重要关隘32座,喜峰口就是其中之一。景泰三年(年),守军在关门上建了一座13米高的城楼,称镇远楼,楼门两边尽筑城墙,并与万里长城相连。营垒相望,烟墩呼应,蔚为壮观。如今镇远楼已经无存,仅存基址。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因长城抗战而闻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潘家口水库的修建,将喜峰口和潘家口长城淹入水下,造成了一处绝妙佳景——水下长城。

罗文峪口

罗文峪口位于兴隆县与遵化市交界处。罗文峪关口狭窄,宽度只有4米左右,易守难攻。关城紧邻长城城墙,现存关城西墙,关城附近的长城保存较好。在关口处有长城主城墙和支墙形成的套城。这段长城除了一小段砖墙外,均为石墙,部分城墙的外侧有箭孔和瞭望孔。

马兰峪关

马兰峪关位于兴隆县与遵化市交界处,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关口狭窄,两侧地势开阔,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在马兰峪关城墙处现存两个方形石城,当地人称为东营、西营。马兰峪西侧,就是著名的清代皇家陵寝——清东陵。

黄崖关

黄崖关位于兴隆县与天津市蓟州区交界处,东达马兰峪关,西接北京平谷将军关,全长42公里,有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关城之外建有圆状空心敌楼,为著名的凤凰楼。

墙子路关

墙子路关位于兴隆县六道河镇与北京密云交界处。关城建于明洪武年间,已被毁,仅存北城门。城门高大轩敞,至今仍是过往通道。

曹家路城堡

曹家路城堡位于承德县与北京密云交界处,南距墙子路30多里,已被毁。据《四镇三关志》记载,曹家路堡建于明洪武年间,万历年间增修,周十余里,设东、南、西三门,是密云重要关口。

黑谷关

黑谷关位于承德县与兴隆、密云交界处。该关处在雾灵山西北,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嘉靖年间,顺天巡抚王大用在这里接待蒙古使者,而且经他提议,在这里开放了与蒙古的马市。

汉儿岭关

汉儿岭关位于承德县东小白旗乡与滦平县涝洼乡交界处。该处山梁今称旱儿梁,虽然关口很小且早废,却“资格”甚老,是明朝最早的长城关口之一。

司马台

司马台位于滦平县与密云交界处。史料记载,该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原有坚固的城堡。城墙的外侧筑有垛口墙,墙上射孔密集。在地势陡峭处筑单墙,宽约0.4米,墙体为砖石砌筑,坚固无比。

砖垛口

砖垛口位于滦平与密云交界处,金山岭长城的西段,原称砖垛子关,是金山岭长城的最佳入口处。关口两侧长城上敌台密集,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古北口

古北口位于金山岭长城西,密云古北口镇与滦平县巴克什营镇的交界处。古北口是明代第一批修建的32个关隘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北口关城建在山顶之上,东至东关门,西到潮河川,南控大开岭,北依高山尖,城周2.5公里,设东、西、南三门,并设守御千户所。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