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地方海事处马浪岗海事所
一座走一圈仅步的孤岛,是你们住了31年的家。春交秋替,风雨为伴,寒冰相依,只为职责使命,守护水路安全。破冰、拖浅、救人、保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们无愧于“大湖卫士”的闪亮名称!
步,是绕洪泽湖中一座孤岛一圈的步数,岛上的几位海事人不知道绕了多少回。
这个孤岛位于淮河进入洪泽湖的入湖口,四面环水,距洪泽县城约30公里、最近的集镇8公里水路。
这座小岛,是洪泽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最前沿阵地——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地方海事处马浪岗海事所所在地。
这里日常只有9人(其中4人常驻,5人随海巡艇轮值),自年起担负着入湖船舶控制管理、航道防堵保畅、水上险情应急救援以及服务船民等多项重任。
破冰、拖浅、防堵、保畅,他们屡创奇迹,无数次将遇险船民从生死线拉回。31年,共抢救遇险船舶近2万艘,遇险船员近8万人次、遇险货物多万吨,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在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他们甘守清贫,坚守孤岛,以服务为使命、安全为天条,视船民为亲人,被过往船民亲切地称为“大湖卫士”。
洪泽湖中的马浪岗海事所
不折不扣的“悬湖”海事监管第一线
跑船到过洪泽湖区的人都知道,这里清明节前后突风多。这种风,来得快,刮得猛,就连现代气象也很难预报。
风,让马浪岗海事人更加紧张起来。
“湖区的天说变就变,风雨说来就来。”马浪岗海事所所长施坤介绍说,洪泽湖底平均海拔10.5米,超过其东部里下河地区海拔近2米,是不折不扣的“悬湖”。“悬湖”之上,风刮起来无遮无拦、又急又大。
“洪泽湖的浪很‘硬’,打到身上生疼!”
“最怕遇到大风,尤其是西北风,狂风掀起的巨浪会让湖水往船舱倒灌,导致翻船或沉船事故。”
“湖水常常是旱涝交替,冷热循环,很容易形成船舶搁浅、堵航等险情。”
……
采访中,谈起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船民和海事人员都透出复杂的表情。
洪泽湖面积平方公里,接通淮河、京杭大运河、盐河、金宝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不仅是周边省、市水运交汇中心和重点物资运输通道,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调水湖。
这里日均船舶通过量达艘次。然而,船舶并非可以满湖跑,湖中3条主航道只有三级,航槽只有80米宽,丰水期6—7米,枯水期只有3米左右,有的年份湖中浅滩都能走人。
一旱一涝、一冷一热,疾风、骤雨、浓雾、冰冻……使日出斗金的洪泽湖险情多发。这里自然成了海事安全监管的第一线。
年盛夏,洪泽湖先后两度进入枯水期,历史罕见。湖区浅滩裸露、航道变窄,船舶通行严重受限。马浪岗海事人战酷暑、斗高温,将船舶原本需要7—10天的过湖时间减少至2—3天,累计疏导船舶余艘次,排除搁浅险情余次。而到了夏秋交替之际,洪泽湖又旱涝急转,水位一直在警戒水位线以上,而在湖区水利部门开闸泄洪期间,泄洪急流过往船舶极易搁浅,他们又坚守在拖浅护航第一线。
年严冬,洪泽湖遭遇30年一遇的恶劣冰冻天气,湖区大面积封冻,船舶航行受阻。马浪岗海事人冒着严寒破冰护航,安全护送船舶余艘,破冰余公里。
年5月10日上午,洪泽湖突起8级偏北大风,湖区45艘船舶遇险。他们在风浪中救助遇难船员人,创造了近年来全国内河海事单次救助人数最多的纪录……
日常只有9人(其中4人常驻,5人随海巡艇轮值),却每年护佑着20万艘船舶安全过往洪泽湖,守卫着湖区安全、船民安康。
救助遇险船舶
“救人多了,就舍不得离开”
31年,海事抢险救助的故事一箩筐。
湖面突然刮起9级大风,风雨交加,巨浪滔天,一艘重载货船在洪泽湖金宝线航道蒋坝附近被巨浪吞没。危难之际,一艘海巡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湖面上破浪搜救。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发现遇险货船。
“快看,前面有个黑点!”不知是谁先发现目标。探照灯下,船主夫妇和两岁多小孩正趴在摇摇欲坠的沉船顶棚之上,瑟瑟发抖。
海巡艇的到来,给了一家三口恍若重生的欣喜。当冻僵的双脚刚刚踏上海巡艇的甲板时,夫妇二人便扑通一声跪倒,双唇颤抖着蹦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救命恩人啦……谢谢……谢谢你们!”
这是年4月10日晚,马浪岗海事所一次普通救助的场景。31年来,这样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生经历了很多很多,多到马浪岗海事人都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
据不完全统计,自年至今,马浪岗海事人共抢救遇险船舶近2万艘次,抢救遇险船员近8万人次,抢救遇险货物多万吨,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不仅顶着狂风巨浪救人,有时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人。
年5月7日15时25分,一支船队(1轮12拖)的船头失火。接到报警后,海巡艇迅速到达现场时得知,失火机舱内有超过10吨的柴油,而洪泽湖是南水北调的调水湖!
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面对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面积污染的风险,他们顾不了许多,先对失火机舱注水,待机舱水位没过主机时,换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最终,失火轮船转危为安,现场无人员伤亡,未发生水体污染。
“很多失火的船上都有煤气罐,一旦引爆……真的不敢想象!”施坤说,每一次回来后真的很后怕,但抢险救助时根本想不了那么多。
“从小到达,奶奶叮嘱我最多的,就是长大了不要‘到水上’。没想到的是,从年我成为海巡艇驾驶员开始,在洪泽湖上却干了一辈子。”去年刚退休的海巡艇老船长高世俊说,奶奶之所以这样叮嘱,是因为父亲、爷爷都因为行船淹死在了洪泽湖。
为什么不选择在岸上工作?笔者有些不解。
“救人多了,就越舍不得离开!”从年马浪岗建站(马浪岗海事所前身)开始,31年一直驻守在这里的海事员孙成斌解释道。
内河船民大多以船为家,来往这里的很多是河南、安徽的家庭船,一家人的生命财产都在船上。
“有了火情,老百姓盼着来;水上有了险情,船民就盼着海事来。救一条船,就是救一个家呀!”说起这些时,孙成斌透出一种坚毅的眼神。
暴风骤雨中把一名一名船员从水中救起,风雪中海巡艇破冰引航,一米一米向前延伸,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为船民提供维修服务
船民说“这里有家的感觉”
风灾莫测,水火无情。为有效防范风灾事故、保障船舶船员安全,马浪岗海事所不断尝试新办法、新举措。
他们实施了《远方二级调度方案》,每天根据湖区的洪泽、蒋坝船闸待闸区船舶停泊情况决定船舶放行数量,以有效缓解航道压力。为防范风灾,一天中多次和气象局反复沟通。
“如果3—5个小时没有大风,才可以放船的!”施坤说,每年平均对船舶实现控制50多次,控制船舶数万余艘次。而一旦有船舶搁浅等险情,必须及时拖离,否则极易造成航道堵档和碰撞事故。
但应对特殊天气、航道条件的行动,并非每次都被船民理解。
“天气预报没有风,怎么不让人走?!”这是年9月特大枯水期时,马浪岗海事所对航道进行限航管制时,船民的质问。
当时,洪泽湖水位跌破11.50米“死水位”,为缓解通航压力,海事采取了限航管制、单向排号放行等措施,并全力安抚待过湖船员。然而,9月25日晚,30余名船民聚集在海事所驻地的小岛上“理论”,至深夜方才离去。第二天早晨,不顾劝阻,欲强行通过湖区,并于当日下午再次聚集马浪岗海事所。
“把我们的晚餐都‘抢’着吃了,还有人抱着煤气罐扬言要自尽。”孙成斌说。面对船民的不理解和焦虑的心情,海事人员一方面安抚,一方面耐心地给船民讲解旱情。最终,7名船员代表当场检讨,后来还给所里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既严格管理,又及时应对每一个突发情况。31年来,严寒中为受困船舶破冰护航,盛夏枯水期战酷暑、斗高温,洪水期持续坚守在拖浅护航第一线……每逢此时,他们一方面防堵保畅,一方面免费为堵受困船员送去食品和饮用水。日常中,他们会把实时天气、水位等重要安全信息发送给每一位过往船民,每年发送信息20余万条;积极为船民提供机器维修,或为船民提供常用药物针线等物品。
“叔叔!是您呀,这么多年,又见到啦。”一次孙成斌外出办事,老远就听到一个大小伙子跟他打招呼。原来,这是当年被孙成斌救上来的小男孩。当时,小男孩家的船在洪泽湖沉掉后,父母回家筹钱打捞船舶,而才几岁的他就被寄养在岛上,被悉心照顾了一个多月,走时都舍不得离开。如今,小男孩他长大了,还结了婚……
“这里有家的感觉!”三十多年来,到过马浪岗海事所的船员都由衷地发出类似的感慨。
31年矗立在洪泽湖的风吹浪打中,用朴实的行动,朴实的爱心,马浪岗海事人为风浪中的船队、船民撑起一个温暖的港湾。
为湖区受困船舶破冰护航
守护职业的那一份神圣
“在湖心小岛办公,多惬意多浪漫啊!”初次到马浪岗海事所的人都会冒出这样的想法。但是,如果在岛上呆上两三天,就肯定不这么想了。
“我工钱不要了好不好,求你赶紧渡我走吧!”去年,马浪岗海事所粉刷办公楼外墙,包工头带着工人和材料进场后,第三天就开始“求饶”。
这里说是岛,不过是围起来的一个水塘,四面环水,芦苇丛生。三层办公就建在塘中水面上,少量陆地就是围堤,绕堤一圈步。
“现在好多了,尽管一周才乘船一次到十公里之外的集镇,但比起最初驻守在趸船上不知要好多少!”孙成斌说,当时就一条趸船,喝的是地下水,用的是风电,住的是每人活动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一日三餐要自己动手。
夏天热得要命,蚊子用手一撸一大把,叮起来的大包又疼又痒。往往是蚊香把人的头都熏晕了,蚊子还在嗡嗡叫。到了冬天,湖风刮到脸上,生疼。
采访中笔者发现,马浪岗海事所的办公楼是没有窗纱的。
难道现在就没有蚊子啦?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在这里,‘水面大了什么蚊虫都有’。我们倒是很想装呢,可尝试了好几种样式的纱窗,都没有用——总有蚊虫能爬进来,最后就干脆不装了。”孙成斌说,为了防蚊,他们夏天早早地把宿舍门关上,“马上就要进入夏季,又要遭受蚊虫的攻击了!”
夏天与蚊虫作伴,冬天与寒风对峙。这还不算什么,更难耐的就是寂寞。白天望湖水,晚上数星星。几个月能上一次岸逛逛街、看看人,就算是开心的事了。
“所里就那么几个人,在一起那么多年了,能聊的早聊光了,有时整天不说几句话。”海巡艇船长贺再明说,这种寂寞,甚至“传播”给了一个特殊成员——德国黑贝犬赛虎。当初赛虎高大、威猛,可如今已“沉默寡言”多年,平时不跑不跳也不叫,整日里懒洋洋的。
自己守岛,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自然很难管到。
“老孙(成斌)的儿子从小是在亲戚家寄学、‘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和妻子吕瑞兰几十年守岛,儿子多年都不愿与父母说上几句话。”贺再明说。
如果仅仅是为了糊口,这些收入并不高的海事人早就离开了。在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岸上不愁找不到挣钱的地方。
“这么些年,也想过离开,同学有搞运输生意发财的,有到其他部门的,都挺好。”
“哪怕开个小面馆呢,日子也比现在宽裕。”
……
采访中,海事人员不时地讲述着自己的“不情愿”。但真的有时休假回到家里,反而不踏实睡不着了。住在岛上,他们感觉一切情况可控,感到充实:每次救人或破冰保畅通,看到被救船民无助的眼神时,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由衷地感到海事工作的重大意义!
“这种充实,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孙成斌说。
与大湖为伴,与风浪相偎,忍受这份孤独与寂寞,却依旧守护着岗位带来的那份神圣。
守岛元老孙成斌在疏导船舶
最开心的事,是事故逐年下降
“我现在很幸福啦!”作为马浪岗海事所的元老,孙成斌说。
这一来是他如今当上爷爷了,小时候“发誓”不理自己的儿子也开始理解他,也能让他拍拍肩亲近了,如今也“子承父业”,成为一名海事人员。
更让他感到幸福的,是近几年来,洪泽湖遇险船舶及死亡率正逐年大幅降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都是众多同事共同奋斗的结果!”孙成斌表示。
笔者了解到,以前由于气象科技水平有限,天气预报无法足够精准,孙成斌自己摸索出了气象预判办法: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春秋天,三场大雾必有一场风……如今,气象观测点在湖中有很多个。
为提高湖区管理效能和救援能力,如今湖中主航道附近建起了两处避风港,重要航段、重要位置都设立了实时电子监控眼。特别是年11月底,VTS(船舶交管中心)系统的投入使用,让海事部门监管如虎添翼。系统由高清视频、雷达、电台、船舶自动识别等子系统组成,实现了船舶信息的动态掌握,加上先后建立的十多项联动管理机制,形成了“预防、预控为主,救助为辅”的防控体系,实现从“被动救助”到“防治结合”“预控为主”的转型。
“再也不用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找船了。坐在办公楼,便可掌握湖区船舶的数量和位置情况。”孙成斌说,以前天气不好的时候,3-4级风就要注意了。如今提前管控,恶劣天气时湖中没有船舶,危险就少多了。通过装在湖区不同地点的智慧感知“触角”,甚至能在航船求救前就发现险情。
理念创新,科技投入,牢牢掌握主动权,使洪泽湖水上安全监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沉船事故逐年减少。自年起,已连续多年保持“零死亡”纪录。
春天来了,小岛周边的芦苇默默地吐出新绿。随处可见的芦苇,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在水底发芽,在水中生长,经历夏天的洗礼,到了秋天便开花,却不结果实,而是把洁白的花絮,和着秋风起舞、高歌,仿佛诉说着马浪岗海事人不忘初心、忠于职守的故事。
噢!会唱歌的芦苇花儿……
笔者手记
大写厚重的人生
说句实在话,采访完马浪岗海事所后,真的感到有些心疼,却又打心底里升腾起一种由衷的敬佩。
在富庶的东部沿海地区,竟然会有这么一群人能够长年甘守清贫,并因此变得很“穷”:收入不高,同学邀请出去玩都有点不好意思;常年在外,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吃百家饭”长大;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到城市的家里,逛街、散步,跳一跳广场舞……
31年的坚守,又让他们的确很“富有”:除了被救助、被关爱的船民满怀感激送来的一面面锦旗,还有包括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连续多年“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等众多荣誉,以及江苏省、市、县纷纷发文的号召向他们学习……坚守孤岛31年的孙成斌,曾获“中国好人榜”提名,年,其家庭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他本人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在极其艰苦、枯燥的工作环境中,不忘初心,坚守“孤岛”,守卫大湖,“用毅力接力坚守,用生命捍卫生命”,31年来,马浪岗海事人用朴实的爱心、无畏无悔的行动,阐释了人生的重要意义,拓展了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致敬!为他们厚重的人生!(周献恩)
来源: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