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滇东南边陲,群山起伏。
数千年来,在这片南国的亚热带土地上生息、繁衍着汉、壮、苗、瑶、彝、傣、仡佬、蒙古等各族人民。
至今尚有遗址可寻的古石碉、古烟墩架(烽火台)告诉人们,麻栗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边防要塞。
山山岭岭上伫立着43块界碑,是苗家豪杰项崇周亲率各族勇士,用强弓硬弩、大刀、长矛与敌血战,杀死法军官兵数百名,迫使法帝国主义不得不承认这里是中国领土,共同勘界而立。
山间数百条驿道,曾是连接中越人民友谊的纽带,两国边民互通有无,娶亲嫁女,同烧一山柴,共饮一涧水。环山而下的麻-船公路,是中国人民援越抗美的重要运输线。五六十年代,每到夜晚,运送援越物资的汽车十几里不断线。老山脚下的船头,则是中越两国会聚的重要口岸。宾馆、招待所、医院里,越南官兵、边民络绎不绝。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越南过来的人,每次一人供应猪肉3斤、20斤,不收票证,平价供应。他们临别时都感激地这样说:“没有你们中国,我们就成了美国脚步下的蚂蚁了!”、“中国老大哥,我们千世万代忘记不了你们!”。不少越南人民会唱《社会主义好!》,会唱《东方红》。
然而,取得了抗美胜利后的越南当局,却出于地区霸权主义的需要,向中国发起了猖狂的武装挑衅。麻栗坡境内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山顶顶峰上的明碉暗堡,陷井、堑壕就是越南当局以怨报德的侵华罪证。按照国际惯例,两国交界的骑线点上都不许驻兵。但在年,我边防部队被迫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回撤后,越军又偷偷摸摸地占据了边界上几十个骑线点我方一侧的土地。
乱云翻滚,风雨如磐。卫我河山,义师必胜。
年5月,云南边防部队在麻栗坡人民积极配合下,一举收复了扣林山,又一次显示了祖国领土不可侵,中国人民不可欺的民族气节。麻栗坡人民欢欣鼓舞,更期待着有一天能彻底讨还血债,收复失地。
难忘的年
年,是麻栗坡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年。
南疆对越防御作战的主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族群众一起,用鲜血和汗水,写下了爱恨交织,悲壮激愤,保家卫国的新篇章。
--4月28日,收复老山。
--4月30日,收复者阴山。
--5月15日,收复八里河东山。
在收复“三山”的战斗过程中,麻栗坡沸腾了,夫别妻、母送子、父子争相上前线。仅两天时间,就组建了三个担架连、四个骡马连,配属部队作战。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50岁,最小的16岁,有县、区乡各级领导,有党团员,有复员退伍军人,还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收复扣林山战斗的老战士、老民兵,也有普通职工和群众。
枪炮声就是命令,部队打到哪里,民工、骡马就跟到哪里。老山海拔多米,山高坡陡,一般坡度都在四五十度,接近主峰阵地的地段达六七十度,骡马无法上去,全靠人背人扛。山上都是茂密的竹林荆棘,举步艰难。最危险的是漫山遍野的地雷,上下只能沿着部队战时开辟的狭窄通道,稍有不慎,诮触雷的危险;越军不分昼夜地炮击,封锁着通往阵地的每一条通道。
前送后运,民工们心里只有一个“快”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送弹药,不少人是两箱两箱地扛,疲劳过度昏倒了,苏醒后又继续前进。抬伤员、烈士,前面的要用双手把担架举过头,后面的要猫腰爬行,担架不够用,就背着伤员、烈士走,有的背磨破了也不吭一声。
长田民兵哨所15名民兵,分批轮换坚守阵地和上者阴山送弹药、抬伤员。者阴民兵班14个民兵和4个群众上山抢运伤员时,民兵古德才见担架不够用,就用身子背,接连背下两名伤员。
八里河村苗族营长王和文,是一位出色的猎手,对当地的一草一木,甚至于每块石头都了若指掌,他避开遍布的地雷,三次机智巧妙地把侦察分队、突击部队带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选择了一条最佳冲击道路,使我军迅速夺回了八里东山,大大地减少了伤亡,扩大了歼敌战果。战斗尚未结束,硝烟还没有散去,主攻部队的将士们纷纷给指挥机关打电话,为他们的好向导请功。
这段日子里,民工们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餐好饭,整天浸泡在雨里、血里和汗水里。
前方的战斗,牵动着各族人民的心。
人们不约而同地到公路边守候,焦急地打听着前方的消息,插着红十字的车辆来回奔驰,仿佛是从大家的心头碾过。
深夜,面对被炮火染得通红的天空,听着隆隆的炮声,谁也无法入睡。
中小在交通沿线设立了20多处茶水站,“叔叔请喝水”,亲切的招呼声,使战士们还未喝水就甜到了心头。
前线在苦战,不能让部队总是吃干数,要给他们送上一顿热饭,任务下达后,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学生,县城所有都动了起来了。工作地点都进行了灭菌消毒。供应单位拿出最好的米,最好的肉,最好的菜。师傅们按规格切完了斤牛肉和几千斤猪肉。机关干部职工宰杀洗净了只鸡,六个班名师生剥了斤大蒜。仅酸菜炒肉就炒了几百锅。公安干警昼夜站岗,医务人员分锅检疫化验。
在收复老山的激烈战斗中,再苦再累,甚至身负重伤,战士们都不曾掉过一滴泪,当他们颤抖的双手捧着一袋袋饭菜时,却流出了滚滚热泪。
烈士们都是棺葬,墓坑开始是机关干部去挖,全家人出动去挖,后来是学生、居民争着去挖。不叫挖他也挖,还说:解放军又不是为你们一家打仗的。白天黑夜墓地上都是人,夜晚一片灯笼火把,到处是叮叮当当。
县城中医院堆放着大批血衣,便主动到部队运来清洗。这是些什么样的衣物?一件件弹孔累累,血迹斑斑,粘连成各种形状,散发着刺鼻的腥味。军鞋全都糊满了泥浆,鞋子不象鞋子,泥胚不象泥胚。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血衣,都被粘有伤员血肉的衣服惊呆了。师生由此看见了侵略者的真实面目,看到了前沿鏖战的激烈,战士们的英勇,这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使师生们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大家是含着泪洗完这些血衣的。那天,全校师生都出动了。上千多件血衣放进河里水里,河水渐渐变得红浊了……
麻栗坡人民最知道战士的奉献有多大!麻栗坡人民不会忘记老山、者阴山、入里河东山回到祖国的日子,更不会忘记与人民子弟兵生死与共、并肩战斗的岁月。县委决定,将每年的4月,定为国防教育月;把第一线年的4月28日,定为国防教育日,教育子孙后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
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发布《嘉奖令》,嘉奖参加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同志。《嘉奖令》中说: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全体参战同志战胜种种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执行命令听指挥,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团结一致,密切协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广大民兵、民工踊跃支前,为保障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辉史册……
无私的奉献
老山对越防御作战,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全国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援,麻栗坡20多万各族人民全体参战,全体支前。
麻栗坡人民以亲人、母亲般的深厚感情,支持、爱护子弟兵,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奏响了一曲曲无私奉献为主题的交响乐。
祖国的利益、部队的需要高于一切。
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了上级“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指导思想。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党代会,都号召全县人民,把参战支前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知有多少个深夜,常委室里通宵达旦地亮着灯光。
各级领导,在支前中,吃苦在前。当时担任支前总指挥的县委书记许崇治,两次接到家中父亲病重的电话,都没有回去。每次部队开进麻栗坡,县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前往介绍敌情、社情。县委书记杨兴跃还被部队亲爱的切称为“战区活地图”,县委副书记吴廷贵,县人武部部长杨文团,收复老山时,与民工并肩战斗了七天七夜。县委副书记古德昌,亲临者阴山前线组织群众疏散,主动带领民兵参战。县委副书记朱光文,四处奔走,组织调运各种物资,保证了部队的后勤供给。地处前沿的每个乡镇的党政领导,在整个战斗期间,没有一人擅离职守。
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各行各业在不同的,以不同的形式,做出各自的贡献。
保障供给。县支前办和商业战线的职工,在业务量数倍增加的情况下,坚持做到先前方再后方,先军用后民用,先后地方,先部队后地方,先一线后二线,不截留挪用按照计划分配给部队的土特产品串换来的物资供应给部队,尽力提高军供标准。
确保“四通”。绿衣使者,为部队开辟专用线路17条,成立八个线路抢修组,哪里线路被炸断,就冲到哪里修复,被誉为“炸不断的银线”。水电工人,先后为前沿部队架设了公里输电线路,兴建水池,安装输水管道,改善了部队用电饮水条件。位于老山脚下的曼棍电站,是越军炮击的重点。不论越军炮击多猛,全站31名职工,坚守工作岗位不退缩,多次及时修复被炸坏的设备,不愧为“老山明珠”。养路工人,日夜奋战在各条通往前线的大动脉上,排除险情,抢挖塌方,在炮火下新修、扩建公路多公里。
救死扶伤。白衣天使,验定血型多人,在边沿八个急救站点,抢救伤员余人。
送上精神食粮。广播电视工作者,不断改善电视及转播条件;文化文艺工作者开设阵地图书室、售书点,开展预订书刊业务,深入前沿慰问演出,与战士举办联欢活动。
让英烈活在人民心中。民政干部,把全部心血倾注在陵园的建造中。现在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革命烈士纪念塔宏伟壮观,一排排大理石的墓碑犹如生命筑成的长城。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麻栗坡民兵,坚守在公里的国境线上,支前冲在最前头,关键时刻顶得上。
老山左翼的马崩民兵哨所,常年处在敌人的枪、炮、手榴弹可以大张旗鼓风吹草动的环境中。越军三番五次地偷袭,妄图拔掉这根卡在咽喉上的钢针。一个飘着细雨的深夜,越军集中兵力又一次袭击哨所。民兵们利用石墙上的射击孔朝发光处猛打。激战近一个小时,打死越军1人,打伤4人,缴获苏式单兵火箭筒13具,火箭弹3枚,定向地雷2个,导火线62米。
年7月下旬,麻栗坡遭受了93年未遇的特大洪灾,连续36小时的暴雨,降雨量达毫米,县城部分房舍被淹,4万亩农田被冲毁;29条公路,中断27条;被山洪冲倒和被塌方压断的高雨衣电杆达根。麻栗坡与外地失去了联系。前线阵地上成千上万的将士缺粮断饮。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人们没有沉浸于哀痛之中。全县人民惦念着自己的子弟兵。
食品公司82名职工,将斤肉送上前线。落水洞、平寨、南温河、麻栗坡4个蔬菜站的职工,顾不上抢捞自家被淹的财物,两天内为部队送去3万斤蔬菜。
芭蕉坪村村民听说部队受灾,便纷纷拿出自己、蔬菜、肥猪、豆腐送给部队。八里村,这个20多户的苗寨,拿出多斤大米,斤蔬菜,1万多斤柴禾给部队,还对战士们说:“暂时解决问题吧!吃完了,我们还有5万多斤包谷。”
老山上的瑶族同胞们,特意砍了许多大竹笋给部队送去。县委、县政府,在短短四天里,就组织民兵人次,骡马75匹,为前线阵地送去粮食6.4万斤,食盐斤,猪肉斤。前线将士望着这支满身稀泥的队伍,振臂高呼:“民兵万岁!”“麻栗坡人民万岁!”
民工人,苦战半个月,打通了县城到前沿的5条公路,27天时间,恢复了全县所有公路。
子弟兵爱人民,人民更爱子弟兵。
对越防御作战以来,先后有数十万部队到老山战区。全县城12个乡镇的农民,腾出房22.5万平方米,让地区性亩供部队使用;主动把平时省下来的鸡、蛋、柴、菜送给部队;逢年过节,纷纷争着将战士拉到家,以丰盛的花米饭、米酒、粑粑、粽子等民族风味的食品款待。
年以来,麻栗坡人民以各种形式捐款17万多元慰问部队。这17万多元,当然不算什么大数,但它所凝聚的深情厚谊,却绝非经济价值所能衡量。这些钱时,有机关干部职工并不丰厚的工资,有农村群众卖瓜瓜豆豆的收入,有中小攒下的“压岁钱”、“冰棒钱”。
刘孝明,是县一中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全靠“人助金”和星期天打短工才将学习坚持下来。他又酷爱读书,见有好书想买,就往伙食钱里扣。抠出的钱,不仅买书,还捐两元慰问部队。他才十六岁,还不到输血的年龄,凭着谁不认他献血,就跟谁过不去的磨劲,硬是请医生抽了自已毫升血液。
烈士陵园,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妇女--陈惠香。她一家五口,已伴随忠魂度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她把烈士当作自已的儿子来服侍。家里有好吃的,特别是逢年过节,都按农村的风俗,端上煮熟的整鸡,带上一壶酒,来到纪念碑前,供上鸡,点燃香柱,化纸,洒酒,然后才全家吃饭。她整天在墓间除草,把被风吹倒的花圈扶起来,为悼念者栽在坟头上的花苗添土,把墓碑前的水果摆正。六年来,连她自已也记不清,到底为多少前来寻找战友的战士,准确地提供了墓地位置。六年来,她在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盛情款待了不少来陵园的烈士家属,不知伴随烈士家属流了多少泪,做了多少烈士家属的思想工作。她就是这样,在平凡岗位上,把党的温暖,把麻栗坡各族人民对烈士的爱,倾注在烈士家属的心中。
十年间,麻栗坡县动员组织了个民兵民工连,25个民马连,2.96万人,匹骡马参战支前;临时动员6.万名干部、职工、、群众完成支前应急任务。
单独作战85次,毙敌、伤敌、俘敌对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42名民兵光荣牺牲;47名民兵光荣负伤。
组织调供部队各种食品20万吨,燃料万吨。
麻栗坡人民与人民子弟兵血肉难分,共同筑起一道崭新的南疆长城。战区军民,共同培育了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在视察老山战区时,挥毫写下了“老山精神万岁!”的题词。
老山将士最懂得麻栗坡人民的恩情有多深。部队送给麻栗坡这样一面锦旗:“十年支前功冠神州第一县。”
国务院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麻栗坡县“拥军支前模范”称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麻栗坡县“支前模范县”称号。
一代风流
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胜利了。
麻栗坡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地方。麻栗坡人像部队将士一样,也涌现了无数的英雄。
一代风流,功垂千古!
民兵英雄、一等功臣闻廷清烈士,以只有打败越南侵略者,边疆才有好日子过的质朴感情,毅然推迟婚期,加入了保家卫国的战斗行列。在第二次带侦察部队作战中,他临危不惧,为掩护部队安全后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未婚妻张昆莲在牺牲后的第三天,就擦干了眼泪,打起背包扛起枪,带着女子武装民兵班,随边防部队参战。
民兵英雄、一等功臣杨光龙烈士,在粉碎越军偷袭的战斗中,奉命前往监视敌人,让民兵炮排迅速转移阵地。他孤身奋战,在追击溃退之敌时,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保持着投弹的英姿。
二等功臣段光祥烈士,是民马四连的民工,在老山战斗的紧要关头。前沿阵地地急需炮弹,但上山的通道,被越军猛烈的炮火封锁,他英勇无畏,肩扛两枚火箭弹送往主峰阵地,不幸被弹片击爆了手中的炮弹,壮烈牺牲在离阵地两百米的地方。
边防民兵英雄、一等功臣王和文,两次带领部队抵达侦察和出击作战,减少部队伤亡,为一举收复八里河东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出席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军区在昆明召开的庆功大会,参加了云南边防民兵英模事迹报告团,到北京等地巡回报告,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模范哨长骆科帮,带领长田哨所民兵,与越军进行过大小4次战斗,毙敌12名,伤敌多名,摧毁敌观察所2个,暗堡1个,高重机枪各1挺,住房1幢,堑壕20多米及其他军事设施,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评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55岁的傣族民兵英雄鲍朝元,在36年的民兵生涯中,共配合边防部队作战50多次。对越防御作战担任民兵联防指挥长以来,2次组织指挥围剿越特工的战斗,毙敌1名,伤敌2名,俘敌2名。他7次为侦察分队带路,深入“虎穴”,了解敌情和抓“舌头”。有一次带领侦察分队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八个昼夜,一举歼敌44名。他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他一家9口四世同堂,有5个民兵,三代人荣立战功。
年仅8岁的苗族学生杨兴周,背了一枚8公斤重的炮弹,随父亲和民兵们一起,送到了高山上的炮阵地。被誉为80年代的英雄少年。背炮弹的小箩筐,已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展。
壮族副乡长陆友才,新婚燕尔,把一生中最幸福美好看时刻,献给了家乡,献给了亲人。在收复者阴山期间,他走村串寨,动员群众疏散,组织民兵协助部队站岗放哨。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主动带领民兵抢运伤员44名,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新娘陆林英,与妇女们一起,把一锅锅开水送往阵地。他俩在战火中度过了蜜月。
苗族民兵班长、战斗英雄杨昌荣,带领民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打了2次漂亮的伏击战,毙敌3名,伤敌2名,缴获冲锋枪3支,狠狠地打击了越特工的嚣张气焰,有效地制止了敌特的袭扰,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他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原八布乡武装部长、“边防模范武装干部”、年过半百的李正安,一心扑在边在边防事业上。他心里有恨,身上有劲,影响和带领民兵守卫祖国南疆,护卫群众的家园。动员、组织名了兵、1多人次为部队前送后运,配合部队执勤次,8次带领部队深入敌腹地侦察,4次带领民兵配合部队作战,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3次。
“三八红旗手”张翠黄,怀着对祖国对从民子弟兵的慈爱之情,以她那炽热的母爱,温暖了不知多少战士的心。她十年不间断地为部队干部战士无偿缝补衣服,仅用于补衣服的的确良布就用去了10多丈。谁也说不清她到底补了多少衣服。无论哪一个参战部队来,她都拿出自己的钱买烟买酒,磨豆腐,舂粑粑上阵地慰问。她被部队誉为“战士的母亲”。年9月,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六届妇代会,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全国邮电特等劳模杨玉德,牢记教导员的职责,经常给青年职工讲英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在老山激战前夕,他把儿子调到紧靠前沿的天保邮电所,并主动接近后进职工,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人生、谈生活、谈未来,鼓励大家在战火中当先进。带队上前线抢修线路近百次。他言传身教,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的心里,光荣出席了邮电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邮电系统劳模表彰大会。
在麻栗坡这块燃烧的土地上,十年硝烟,群星璀灿。
--12人荣立一等功,68人荣立二等功,人次荣立三等功和嘉奖。
--8个民兵连、排、班、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多个民兵连、排、班、哨所荣立集体三等功和嘉奖。
--15个民兵连、哨所,8个民兵被原昆明军区、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成都军区授予英雄称号。
--11名民兵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5名民兵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杂志社等十几家新闻评为“边陲优秀儿女”,分别挂上金、银、铜质奖章。
--县人民武装部、支前民兵四连和一名民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表彰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4个民兵连、2个哨所、9个民兵分别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5名民兵参加“全国边防民兵英模事迹报告团”,到首都北京等地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汇报。
有了老山,就有了英雄的老山人民!
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他们以山一样博大宽广的胸怀,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奉献着自己的鲜血和汗水。老山丰碑,永载史册!老山精神,永驻南疆!
(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