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徒步穿越的是闽浙千年古道--福建福鼎至浙江苍南段,共经9个站点,徒步行程25公里,累计爬升米。

年3月27日周六,多云转晴,15-27度

起终点:福建福鼎--》浙江苍南松山古道

徒步路程:25公里

途经站点:福鼎北站--》万古亭--》贯岭--》分水关---》苍南桥墩石鼻头--》东瓯亭--》松山亭--》怀古亭--》南山头

历时:8小时32分

最高海拔:米

累计爬升:米

难度系数:★★★★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探路指数:★★★

“意随心生,身随意动”

间隔一个多月,突然心里又有了穿越想法了,既然有了这个美好想法,说明天时已到

,那就立即行动吧。

出发前的偶然场合,得知好友国锦兄也对户外徒步非常感兴趣,曾经三次入藏,而且又有了前往西藏“冈仁波齐”--世界第一神山转山的夙愿,真是佩服。所以电话一联系,他爽快的答应了一同前往。当天晚上就出发,九点多乘动车到达福鼎站。

我们打的找离古道边最近的宾馆,当地的士司机非常好,不但给我们指路,而且还带我们去看福鼎市区的一个玉塘古城堡,该古城堡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为抗倭御寇而筑,爱国将领戚继光曾驻兵于此。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当地政府保护尚好。

《明代玉塘城堡》

看完玉塘城堡后,继续打的找晚上住宿之地,告诉司机想找了一个较为偏僻的农家宾馆最好。

途中,忽然一座高耸的宝塔映入眼帘,立马请师父驻车拍照留念,经了解,此地为普光寺,塔为普光宝塔,系世孝法师创建于一九八三年。顺手也拍了一张福鼎市区美丽的夜景,城市非常的漂亮。

《普光宝塔》

《福鼎夜景》

为了清静些,晚上没有住福鼎市区,住在了福鼎北站的一个私人小宾馆--新城宾馆,较为简陋,钱也不贵,70元一晚。为了体验随遇而安的生活,当然是越简陋越好,最好是一个草棚,感觉更好。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就自然醒了,起床洗脸刷牙,简单用餐,七点钟正式出发,天公非常作美,晴转多云,既没有过多的太阳晒,也没有阴雨天的湿滑,是徒步最为适宜的天气。

由于福鼎靠海,所以此地海拔也非常低,海拔仅有33m。我们从宾馆出发,沿着国道一路北上,国道旁是福鼎的桐溪河流。水面较宽,但水已不多了。

《桐溪》

沿国道一路朝北走,可以看到诸多前往浙江方向的路牌提示,前往苍南29KM。

行走大约1.56km,便到了古道上仍保存的第一站“万古亭”。万古亭始建于乾隆十年(年),是由章峰李氏宗亲募资建造的,几经破坏,目前保存的是共和癸卯年(年)十二月廿七日巳时完工,第三次修建的万古亭。

万古亭是古代福州进京或由京入闽古道的一个重要站点,年前后的一段日子,陆游就是翻过了闽浙分水关,经过万古亭,福鼎、霞浦,来到了当时的小县城宁德,出任宁德县主簿。出于对古亭的好奇,沿着古亭的另一方向多走了几步,居然有了新发现,终于找到了古代从万古亭前往福鼎(古称为桐山)的石阶古路,兴奋不已,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道石阶路约1米左右宽,由大小不同的青石铺设而成,沿山沿蜿蜒南行。由于长年较少人行走,在青石上已长出了小草,成为乡间小路的另一道风景。

《我与古道》

在古道的一旁是正在采茶的当地茶农,停下脚步驻足攀谈,他们就住在前面的一个村落中,此块茶地是自己家的茶园,品种为当地盛产的福鼎白茶,但农家的白茶有个好处,就是原生态,没有打个农药,污染较少。最近,白茶价格象先前猪肉价格一样,一路飙升,现在一斤生茶能卖80多元,5斤生茶可做一斤制作后的熟茶,加上中间交易环节渠道费用,所以一斤熟的白茶至少在元以上了。一亩茶山大约可采生茶50斤,一亩的产值元左右,一个茶农一天有的采5斤,最多也就采10斤左右的生茶,一亩茶山要花好几天的人工。据茶农介绍,这种产值比他们种水稻要更划算,而且省时省力,茶山不象水稻,不需要花过多的心事料理,而且受天气的影响也不太大,他们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之情已溢于言表。

《茶农采茶-福鼎盛产白茶》

沿路均有当地茶商在国道两侧收购茶农采摘下来的茶业,在这里的交易仍然是非常传统的人民币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茶,并没有什么码、什么宝之类的电子支付手段。特别是其中一个茶农摘了5.3斤,80元一斤,结果不知道总共是多少钱,又担心茶商算错了,就叫我们过去帮忙算一下。看来,这时小学学习的数学在此时发挥了作用,所以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沿途收茶青的中间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茶》

从福鼎至分水关的古道基本被水泥路覆盖,所以说我们只能沿着国道一直前行,

在行进过程中,发现沿途老百姓的信仰特别多,尤以佛教为主,沿途的小寺庙甚多,行走不到五公里,就遇到了近十个寺庙,说明当地的这个老百姓对佛教的信仰受众面广,而且体现小而多的特色。道教的道观,也偶然看见几处,但不多,相比较前期徒步行走的从宁德至福安段来讲道观少多了,至于西方传来的天主教也有,但主要是在国道两侧有的居民家中有挂一个“十”字架之类的。从每次的徒步行程来看,即使同一个地市,不同县,老百姓的信仰也皆然不同,尤有当地特色。从已徒步过的古道来看,总体来说佛教信仰较多,在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中释迦牟尼佛排名第7,影响力远高于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如讲到佛教到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我想排名可能要排第一。

《沿途佛教兴盛》

从万古亭,沿着国道一路北上,又经过了贯岭、战坪洋。

尤其是这个“战坪洋”特别有意思,可能与当时闽国和吴越国以分水关为界相互对抗有关,在分水关的北面是平阳县的松山,是吴越国驻军之地,在分水关的南面则是闽国福鼎县的分水山,同闽越王的驻军之地。为闽越国这方,为了提高士气,树立军威,干脆就把当地取名为战坪洋,谐音“战平阳”,意在战胜平阳之意,这是我的猜测。

从战坪洋继续北上,一路上坡,经潘家、得功亭、大路、到关口,最后到达分水关,我们行走了大约13公里,当前海拨米,相比出发时的海拨33米,我们已经爬坡了多米。走到分水头时,将近12点,于是准备找个饭店吃饭,稍作休息,下午再去看本次行程的重头戏分水关。

国锦兄本次成行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不巧前几天腿部有受伤,看样子伤势还不小,为了成全我们本次的首次合作行程,医院包扎伤口,并还在吃一些消炎药,行走时可以明显看出他左右脚的受力不均,虽也曾有准备下次再约的一丝丝念头,但瞬间被他强大的信念所征服,所以坚强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次坚持的胜利,更加增添了他前往西藏冈仁波齐神山的信心。所以,有时信心就是来自我们每次的坚持之中。

午餐,我们也非常的简单,三菜一汤,但经过旅途的劳累,吃起来,格外的香甜,滋滋有味。我们吃完坐下休息时,一位当地长者,大约有70多岁,颇有兴致的主动走到我们的跟前,与我们攀谈起来,问我们是不是搞历史研究的,我说不是,只是对古道感兴趣,出来走一走,他便如数家珍般将分水关的历史滔滔不绝的告诉我们。交谈过程中发现,福鼎虽属福建宁德市行政管辖,但其方言和风土民情更接近于浙江苍南,所以在这交界处,闽J和浙C的车辆特别多。

吃完午饭,稍作休息片刻,便前往本次最重要的探索点--分水关古城墙。一看到古朴庄严,蜿蜒在闽浙边界的分水关古城墙,顿时兴奋不已,仿佛我的脚步刹那间走到了唐、五代。

在唐、五代年间,一个名叫王审知的人登上了福建历史的舞台,他的名字也与闽浙之间的分水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

梁太祖于开平三年()封王审知为闽王,闽正式建立。史载,王审知处理边民动乱,力求“化战垒为田畴,谕编甿于仁义”。按照这个说法,他是不会兴土木在分水关建造关隘的;但细想之下便可以理解,他的这个战备措施是为了闽中百姓更好地休养生息。这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灵魂是相通的:战争是为了和平。

在王审知“外求和平,内养生息”的勤恳为民的政策经营下,当时闽地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至今福州一带的老百姓还在纪念闽王王审知,医院北门的对面还建了一座王审知纪念馆。

年,闽、浙公路开通(国道),分水关被切为两段。现存城墙残高2至3.5米,宽0.9米,长近千米,峰火台仍修复完好。

《福建北大门-分水关城墙》

《古时的峰火台》

《闽浙G国道界碑》

在分水关的北面,就是浙江地界了,也是福建福鼎和浙江泰顺和苍南的三县交界之地。探访分水关古城墙的愿望圆满完成了,下一段路该怎么走呢。

走到这,差不多才13公里,对于我来说还没有一点感觉,意犹未尽,但考虑到国锦兄的伤口,于是征求他的意见,是继续探古道,还是就此打道回府。

不错,国锦兄说,午餐休息片刻后,他的体力已恢复,想一起继续探索下一段未知的古道之旅。

这时,我心里暗喜。由于古道已被新的公路破坏非常厉害,静躺在山间的古道由于近半个世纪没人行走,所以已很难找到线索,更不用说导航了。

为了节约国锦兄的体力,我呢则在前来回穿梭寻找古道方向,一会上、一会下,有时又拿出手机来查阅仅有的线索和定位方向。有时则走到了没有路的山坡上,我说:“国锦同志,前方没路了,怎么办?”,没想到,国锦兄说了一句话极富哲理的话,“心中有路,处处是路”,“不用担心,继续往上爬”。果不其然,继续爬行一小段,就听到汽车的轰鸣声,上面是一条乡镇公路,后了解这条路叫“马分线”,是通往苍南南山头村的一条公路。虽然走到了乡镇公路上,但“乡镇公路”根本不是我们的菜啊,那我们寻寻觅觅的古道在哪呢?问路上行车司机,无人知道。

从“马分线”公路往下拍,则是川流不息的闽浙高速公路。

《车水马龙的沈海高速》

后来不经意间,在手机上搜索到一个美篇“松山古道”,好象就在附近,顿时眼前一亮,精神又来了。

经百度搜索,在苍南县桥墩镇确有一个“松山社区居委会”,不算太远,相距约6公里,于是我们决定打车前往问询,居委会应该知道附近的古道情况。

在山上打车是非常不确定的是,因为很多司机不愿意来,那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滴滴上请求信息发出后,居然还有司机接单了。上来接我们的是一辆浙C的小车,司机姓郑,家住在苍南县城关,刚送了一个客人到福鼎,现回程,刚好看到我们的单子,也算是有缘人吧。

到达“松山社区居委会”,问附近村民,村里和其他村落一样,大多数是老年人在家,问了几句,老人家听不懂普通话,幸好司机郑师傅本地人会说本地话,后来问到,古道在另一个方向,距离这大约3.6公里之处的发凤村。“松山”是当地的一个山脉,松山居委会则是将松山附近几个村落散住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居住,形成一个居委会进行管辖。

距离虽然不长,但都是崎岖蜿蜒上坡的乡道,路况非常不好走,但开着开着车停到了凤头村,一下车就看到了四个大字的牌坊--“松山古道”,喜出望外。

在这要特别感谢郑师傅的帮助,邀请他留个影纪念。

《亲密的徒友》

到发凤村,海拨又高了一些,海拨米。我们先是沿着松山古道的牌亭从上往下走,走在千年的古道上,显得既沉重又轻盈。脚踩在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道,兴奋不已,这种喜悦和满足之感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达。沿着古人的脚步,我们一直下坡。

《古道苍桑》

古道两侧的野花星罗密布,漂亮极了,仿佛是用铺满鲜花的仪式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鲜花与古道》

《中途休憩》

走了一小段,路边有一个亭子,名叫“东瓯亭”。这个名字引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会叫“东瓯亭”呢。翻阅历史后才知道,在唐、五代期间,浙江北部地区就称为“瓯”,温州在东面所以称之为“东瓯”。

《东瓯亭》

借用国锦兄在“东瓯亭”稍作休息场景,同时借助下午阳光的倒影,我按下了快门,构思了这副较富意境的一张照片,我将其取名为--《徒步人的对话》

《徒步人的对话》

走了大约1公里多,古道被高速公路切断,刚好是千年古道与现代高速的历史交汇点,赶紧按下快门。并将此张照片取名为《古今交汇》。

《古今交汇》

从“松山古道”往下走的古道不长,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松山古道”的起点---桥墩石鼻头。这时才明白,古道的另一头在前面从“松山古道”牌坊出发点的对面。

这时已下午4点30分了,按往常自己个人的徒步经验,这时肯定要回程了。但由于这次是两人前行,有伴,相互有个照应,所以迟一点也没什么事,所以两人商量是否折回继续走另外一段古道。

没想到,国锦兄越走兴致越高,居然忘了脚上的伤痛,说继续走,我们寻找“第三次高潮”。

于是在前面已经经过的“马分线”乡道上,拦了一辆拖拉机帮忙把我们运回刚刚发凤村起点。拖拉机司机也非常好,没有要我们的钱,怎么给也不要,所以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纯朴善良的一面。这个叫谢师傅,在此也表示非常感谢。

《松山古道》

这一段松山古道,非常漂亮,路面宽度约1.5米,基本为沿台阶上坡,这段也是最难走的一段,一方面是因为一直上坡,另一方面因为前面已经走了大约20公里,体力也消耗很大。

沿着古道上坡,没走多久,则看到路边有一个亭子--名叫"怀古亭"。

《怀古亭》

走着走着,已下午六点多了,天色已近黄昏,太阳也慢慢的下山了。于是,准备回去的行程。

《夕阳无限好》

用滴滴打车软件,打了半天车,就是没有车接单,即使用预付款方式也没有人接单,加钱也没有用,这是自己在走古道时经常遇到的事,所以要学会在路上搭车,在路上搭车这是户外徒步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根本无法考虑什么脸皮薄不好意思开口的问题,否则你就回不去,别无选择。

一路上均没碰到车,一是天色已晚车不多了,二是这个地方确实较偏住的人家也不多。继续走了大约2公里,看到一户人家,而且有开门,里面亮着灯,由于走的有点劳累了,不知前面还有多少路要走,所以准备前往打点开水。进去后,看到房子主人正在吃晚饭,他非常热情的给我们加了开水,向我们嘘寒问暖了一番。这时我们看到房子前面停了一辆皮卡车,此时眼睛一亮,忙问房东能不能用车载我们一程去福鼎动车站或者去分水关国道旁。此户人家姓林,去年是在省外承包工程项目,由于自己老母亲年事已高,而且又不愿意到苍南县城与子女们一起住,他为尽孝道,所以不再去省外承包工程项目,而是准备与朋友张一起在当地承包茶山。根据了解,当地的生茶价格要好于福建,他们的一斤生茶时机好时可以卖到元,这样他们的亩产产值将近1万元(一亩茶山约可以产生茶50斤)。今年准备两人承包亩,产值也接近万,大约每人每年也可挣个30-50万元,虽然不如在外地做工程承包挣钱,但钱来得实在,不会存在三角债关系,而且可以照顾自己的老母亲。从与苍南桥墩镇农民的沟通,感觉浙江人的生意头脑确实好用,一个村落的农民,个个都是走南闯北的,视野比较开阔。

《温州的茶山,以龙井绿茶为主》

刚好,他的朋友张师傅开皮卡车来这谈事,吃完晚饭后就要回苍南,说我们可以搭他的车到分水关国道旁,那里车多。一路攀谈得知张师傅老家也是从福建泉州迁居过来的,而且与我们的国锦兄还是本家,这也真算一种缘分了。到达分水关分岔口后,给张师傅钱,张师傅死活也不肯要,还说“我们能不娴车破,做他的皮卡车已经是他的荣幸”,发现浙江农民竞能说出格局这么高的话,确实不简单,他们能把生意做好做大,我想也全在情理之中了。没有办法,我们则下车买好几包烟以表感谢。在这要特别感谢这户林先生家(南山头村南山头号)和他的好友张师傅。

不知不觉,一天美妙的古道徒步旅程就要结束了,本次古道之行应该说是高潮迭起,一是看到分水关的古老和雄伟,二是看到松山古道-北段的秀丽,三是看到松山古道的南段的艰险。每次徒步,每次走在不同的古道上,都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尤其是走在不同的省份之间,那种在经济、文化、民风民情民俗等方面有诸多差异,那种感觉更为不同。

最后,还是要特别感谢一下一路上给予我们徒步旅程上提供帮助的好人们,每一次的徒步,正因为有了他们热心的帮助,才让我得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特表感谢!

大漠

书于农历辛丑年农历二月二十四

公元年4月5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