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得知祖上是洪洞大槐树来的。对山西,便莫名的亲切。便有了成年以后30余年里,或顺道或专程六次往访山西的经历。时光流逝,晋行历历在目,晋地晋人晋事时时萦绕脑海,情感积淀发酵。
两次顺道游晋。首次访晋是毕业实习途经山西。那时候,人生就是白纸一张,阅历浅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下午从西安出发,绿皮火车很快就进入汾河平原。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超过千公里的远足,对旅途充满了好奇。看到车窗外掠过的晋南景色,虽然仍属黄土大地,感觉却一派新鲜欣悦。舒缓起伏的大地,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河流,春色萌动的农田上人们忙碌的身影,烟囱耸立的厂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心想歌里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现实比歌里还让我欣慰。祖先之地真是个好地方啊。返回西安,从华北平原穿过太行山在太原转车,有大半天候车时间,便不顾一夜硬座无眠,乘隙参观了晋祠。这是第一次山西行。留下难以磨灭印象,钟情于斯。第二次去山西也是顺访。出差山西由韩城过侯马赴太原,又一次参观晋祠,还顺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普救寺。行色匆匆,走马观花,意兴盎然。耕种下了以后专程访问的种子。
后面的四次山西行都是专程访问了。一是陪父母亲完成寻根之旅。由壶口经临汾到洪洞,参观了尧庙、洪洞大槐树寻根园、游览鹳雀楼、风陵渡。其余三次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书读到晋地熠熠生辉之处,心动了,行随之。或二日或三日或一周,完全遵从心情,说走就走、说停就停。深切感受三晋大地。一次是晋北一线,完成了大同云岗、应县木塔、五台山之行。一次赴晋南一线游览,也亲历了解州关帝庙、感受忠义文化,顺访了太行峡谷。再一次主题是奔着山西大院,一路访问夏县司马光祠、王家大院、晋中常家大院、晋城皇城相府。竟是东、南、西三个方向穿太行、渡孟津、过壶口、越吕梁多方位入晋,遍览三晋大地。
1.源远的脉动
山西从地理上看为华北、中原、西北包裹起来的一个独立地理单元,左太行、右吕梁、南王屋、北接蒙古高原,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尧帝到春秋五霸之一,是中华文明初期的主要玩家。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分水岭。汉魏开拓漠北、隋唐龙兴中原、宋元偏隅一方、明清创富商业,每个时代都异彩纷呈,因此史迹丰富、文化灿烂、人物辈出。沧海桑田,在历史的大浪淘沙里留下了不可胜数的遗迹,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誉诚不我欺。
文明遗迹星罗棋布,文化脉络清晰有序,标志是什么?谁是这片热土一脉相承的统领呢?我误打误撞,在山西的第一脚就踏入了发源、统领这方水土的文化坐标——晋祠。这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九十年代的初夏,实习返程的车票定好,看到太原换乘有大半天空隙,便谋划往访。列车清晨到达太原,不顾一夜硬座的劳累,拖着一身疲惫,坐早班车赶往晋祠。带着朝晖,一脚踏进晋祠,眼界大开,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古朴宏大的古建筑群,血脉为之一振,因为那时阅历如年龄一样浅陋,心情如热血一样奔腾。此情此景,朝晖韵罩下的晋祠沧桑巍峨、蓝天白云下老树虬枝横斜、山峦静穆、泉溪潺潺,这一幅画卷如冲击波一般,一波一波袭来,瞬间震撼了我。徜徉其间,走马灯般走了一圈,没有细细地感受晋祠底蕴,只是脑海中模糊地建立了晋祠是山西文化的皇冠,并发愿以后一定要再来。
后来学习工作中又吸收补充了晋祠各种知识,时隔十多年后,没有爽心灵之约,又专程访问晋祠。风物依旧,故事依然。却清晰了我心头的想法。晋祠是山西的文脉!感觉晋祠是三晋大地的眼,由着这个眼,可以解读山西,感知、神会山西。或者说晋祠就是山西的提纲挈领者。它会穿越时空,带人融入山西血脉,经纬山西文化,甚至与之对话。两千多年前周成王封胞弟唐叔虞于斯,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是为开端。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于宋代为盛,从朝廷君王、地方大员到乡贤社头都共襄盛举,修圣母殿、造铁人、雕盘龙、开泉引流,方有了这一片辉煌。难能可贵的是晋地晋人对晋祠千年不辍的珍惜厚爱,完好地保存了这方文化高地,一系列的传承,使我们一千年后能和先人对话。这是最值得欣慰的。
几次走过山西,虽然都是走马观花。但渐渐清晰起来的是,山西大地这方热土的脉源,我以为就是晋祠。我并不热衷寻幽探微,考证晋祠的兴起辉煌,探寻难老泉的长流不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