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酒渣鼻 http://liangssw.com/jiepai/13124.html

记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采访时留念。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作为一名驻站记者,我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玉树。

自年的冬天,被派往青海日报社驻玉树记者站,至今已经5年多了。从未到过玉树的我,刚入职就置身高寒缺氧、地广人稀的玉树草原,一时间不知所措。第一次感到以文字为生,把耳闻眼见凝聚成文字的力量,呈现在报纸上,这是一种孤独,只属于记者自己的孤独。

孤独的行走。都说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在玉树随便的一次下乡采访都是公里外,即使采访顺利,也至少需要3天的时间。至今记得那是年的4月份,我和同事受邀采访一名80后的藏医索南更青,地点是治多县索加乡。从玉树州府所在的玉树市出发,我们赶了公里的路程,其中一大半是颠簸的砂石路,这让我差点有了取消采访的念头。

在“天边的索加”,我第一次感受到,火热的阳光照在身上是没有温度的;刚出锅的米饭吃到嘴里是略带冰凉的;不善言辞的藏医索南更青让整个采访过程频频“卡壳”。无奈,我想出最笨的办法,跟随采访,从乡上追到村里,从村里追到县城,我全力以赴的记录下了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鼓舞人心的事迹,厚厚的笔记本用了一半,照相机存储卡几乎满了。终于,“和谐藏区行”栏目一开,《天边索加,有一个80后藏医》通讯稿件头版刊发,反响强烈。或许大家看到的只是呈现在报纸上的数行文字和几幅图片,但我要说的是,我们负责任地走了一次属于自己的“长征”。

在以后的时间里,像这样“单枪匹马”的采访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因为我深知,记者的行走,既是身体的行走、也是思想的行走。越是山大沟深的地方,越是新闻的“富矿”;越是艰苦和劳累的采访,越能聚变成记者的坚守和尊严。

孤独的记录。那是年的10月17日15时14分42秒,杂多县境内发生6.2级地震,所有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