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治多县 >> 治多县风景 >> 新东方移山故事

东北边境城市。22岁的尹葆祺站在讲台上,高一开学的第一堂英语课还没正式开始,他就蒙圈了——

他在热场时发现学生似乎不会拼读单词。为了证实这个想法,他直接发问:

“完全没学过音标的,请举手。”教室里十几只手举了起来。原来初中老师没教音标,尹葆祺心里有点沉。

“认识一些音标,能试着拼(读)一下的,举手。”又是十几只手犹豫着竖起来。

“根据音标,基本可以自己读单词的,举手。”大约还是十几只手。

老教师给尹葆祺打的那些预防针在这一刻全然失效,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尹葆祺的一腔热情被憋在胸口,不上不下,堵得慌;新教案也写不出来——面对这样的英语底子,之前准备的教案显然用不上了。

他所在的学校是当地一所重点中学,但英语教学注重“拿分”,学生通过机械背诵与记忆,就有办法拿高分,“就像你把香蕉剥好了,他们吃一口就行,不问出处”。

这是年发生的事,初出茅庐的尹葆祺倍感受挫,教学压力陡增——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却无暇深思,每6-8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学习的教学进度不等人。

22岁的生活就像一辆刚上路的新车,刚启动就熄火了。你除了捶打方向盘后继续启动,还能怎么办?

1

偷偷教音标的老师

“如果你在英语作文里看到过汉语拼音,那就没什么还能打击到你的了。”尹葆祺决定向传统教学方式妥协。事实上,他的原话是“屈服”。

应试教学下的成绩提升的确明显。在这里,没人遮掩学习英语的功利目的。

尹葆祺观察到,理科班的自习课上,几乎无人掏出英语资料;绝大部分同学连英文字典、英语语法等基础工具书都没有。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苦口婆心地劝家长“必须重视起来”。

“他们不是没钱买,是不买。零花钱宁可买零食喝奶茶,也不买工具书。”

学生和家长只盯着分数。在他们眼里,能听懂英语、或与外国人交流,对高考的帮助不大——自年起,黑龙江省普通高考外语的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作为录取参考。

工作的前八年,尹葆祺在有限的空间里折腾着,试图捅破“哑巴英语”的局面——先利用晨读,花半个月时间把国际音标教一遍;然后是在自习课上“讨10分钟”,承诺说完就走。他在十分钟里可以教几个词汇、或几个短语、或一个语法知识,外加展示几道高考题或模拟题。

年,刚刚走上讲台的尹葆祺

年轻老师的激情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消磨殆尽,反复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所有的参照物都指向“他不对”。

尹葆祺忍不住想:我是不是照他们差很多?

他们是指教龄长的老教师。在当地,年轻教师的数量很少,“待遇差,不爱来;这里又冷又远,原有的年轻老师也慢慢考到南方城市去了……”尹葆祺没得选,他需要就近照顾家人。

真正获得答案是在年8月。

这座边境城市组织余名英语老师参加新东方的“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公益培训,尹葆祺就在其中,为期4天的课程中,他抢坐在阶梯教室前两排,频繁举手互动;别人举手机拍课件内容,他全都手抄在本子上——这是他工作九年来第一次参加的大型培训,更重要的,是他曾经的教学思路在这场培训中得到了印证——

“我发现我的解题思路确实比别人好。”尹葆祺顿了顿又自语,“我还是可以的。”

一位新东方老师侧重于教学方法,一位侧重于解题方法和写作。尹葆祺越听越兴奋,封闭多年的感官被重新打开,自信与热情归位。“就像一辆开了九年、十年的车,本来都要换掉了,现在又上路了。”

他甚至想,再过些年,如果能以讲师身份去为其他老师做培训,“真挺有意义的”。

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存在多年,均衡并非朝夕之事,需分阶段逐步解决。直到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提案仍聚焦城乡教育均衡。

俞敏洪的切入点是“老师”。他多次提到乡村教育的重点在教师,“培训好一个老师,就能带好一班学生,继而带动一片地区的教育。”

但在真相面前,人们的想象力总是显得匮乏。

年11月底,俞敏洪应邀前往西北地区考察,到一所乡村小学发现教室里的孩子小手冰凉。校长笑容窘迫——电暖气太贵,电费更是付不起,俞敏洪当场捐资,把设备和电费都解决了。与教师座谈时,俞又问老师们需要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最需要培训的机会。县领导听到后立刻补上一句:全县老师都需要(培训)。

新东方对欠发达地区的英语教师进行义务培训始于年。直到年,民盟中央的加入,公益活动才被正式命名为“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十余年间,烛光点亮全国多个地区,对3万余名乡村教师进行了全科教学培训,上百万农村孩子因此受益。

然而,不是所有帮助,都受到了欢迎。

2

不受欢迎的老师

年,坐标依旧东北。孟繁飞在一场英语教学交流座谈会上如坐针毡。

当时他才28岁,是新东方雅思名师,风趣幽默,在当地做了几场英语学习讲座,颇受学生喜欢,因此受邀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分享给当地英语老师。在座谈会上,孟繁飞被介绍为“教学专家”。

“哪位是专家?这个小伙子是专家?”一位老师用眼神找了一圈,仿佛刚看到孟繁飞的样子,故意拉长调子哦了一声说,“跟我儿子差不多大。”

现场气氛瞬间冷了下来,孟繁飞尴尬极了。

在座约一半的老师在四十岁以上,另一半也在三十岁左右——和尹葆祺说的情况类似,东北小县城不住年轻教师。现场有老师话带讽刺:“小孟老师讲得可好了~~学生都不愿意听我讲课了,一听就说我发音不对。那您别走了,再留下来多上几天课呗~~”

最终,这场不受欢迎的座谈会草草收场。

明明是无偿提供帮助、分享教学方法,结果却不受待见。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只用了几节课的时间,就摧毁了他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伟岸形象。”孟繁飞想了很久才明白,“支教其实是件非常残忍的事情。”支教老师不可能永远陪着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他自己的老师。

想通后的孟繁飞把做公益的视角从学生转到了老师身上。年,他加入“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在9个支教目的地中,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一座东北边境城市,对当地小学英语老师进行公益培训。

“部分教师缺乏英语专业学历背景,英语基本功不过关,英语发音不标准。”这份简单的区域农村英语教师侧写,出自年开展的新时代黑龙江省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面对这些问题,孟繁飞是有准备的。备课前,他买来当地的英语教材进行研究;他决定现场纠正老师的发音误区——错误的发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单词记忆。

约人的阶梯教室被坐满。下面坐着教龄十几、二十多年的老师,你能从笔记里看出他们的认真,也能从笔记里看到他们毫无所觉的错误语法和错误拼写;第二天的课堂上还能看到一些小学生的面孔,那都是当地老师的孩子——这么好的课堂不听可惜了。

下课后,老师们从阶梯上涌下来,挤到孟繁飞周围交流、提问。各种问题都有,但不难回答,除了那个把though和through都弄混了的问题让他愣了神。

孟繁飞在为乡村教师上发音课

培训课堂上,仅仅是地道的英式英语发音就让当地老师止不住地钦佩。“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诙谐风趣”是很常见的评价语。新鲜又生动的教学方式让习惯了刻板教学的老师们陷入反思——差距太明显了。

“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龙活虎,知识的难点变得浅显易懂。”这是“老师”对“老师”的评价。有着20年教龄的当地老师“服了”80后教师:“老师讲的题型我们都做过,但之前只停留在方法技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另外,他讲的东西很实用,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帮助很大。”

3天的培训后,孟繁飞的手机里热闹极了。他与位当地英语老师互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