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派
在“后弘期”出现的西藏佛教的各派系中,噶当派的历史仅次于宁玛派。“噶当”两字中的“噶”字,意为佛语。“当”的意思是教诫、教授。“噶当”的意思就是佛的言教对信众的教导。
噶当派的创始人传说是阿底峡,阿底峡再传给仲敦巴,他乃是堆垄地方的人。公元年仲敦巴建立热振寺,热振寺便成了噶当派的主寺,噶当派由此发展起来。
但噶当派并没有延续下来。公元15世纪格鲁派(黄教)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兴起后,噶当派的寺院都变成了黄教的寺院,噶当派在藏传佛教中也就不再单独地存在了。格鲁派也有人称为新噶当派。
萨迦派的历史
萨迦派亦称为“花教”,这是由于这一派寺院的围墙上常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红白黑三色条纹而得名。萨迦派的创始人是昆·贡却杰布。年,贡却杰布在后
藏仲曲河谷的一片灰白色土地上修建了萨迦寺。萨迦在藏语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而作为了寺名,后来也就成为了由此寺为主寺而发展出的教派的名称。
萨迦派一直是家族传承。在蒙古西征时的年,萨迦派教主萨班曾前往凉州与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会面。经过商议,由萨班写信给西藏各派势力,劝说他们归顺蒙古。这为萨班死后,继承其教主地位的其侄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打下了基础。
八思巴不仅被封为“帝师”,掌管全西藏的政教大权,还深入地介绍了元朝的政治和文化,包括为蒙古人创制了一种蒙古新文字,即八思巴蒙文。因为元朝中央政权的支持,萨迦派兴盛一时。只是随着元朝的衰亡,萨迦派在西藏的声势地位很快低落下来。
长江流域的萨迦派寺院也有多座,例如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沟的当隆村尕藏寺,藏语称“尕藏班觉楞”,意思是“善缘富乐洲”。
据说是公元年八思巴返藏,途径玉树地区,在嘎哇隆巴讲经灌顶,聚了一万名信众。这个地方从此更名为“称多”(万人聚集之意)。八思巴在这里又收了一名重要的弟子阿尼当巴。
阿尼当巴按八思巴的旨意,在称多修建了尕藏寺。阿尼当巴后来也成为了元朝的帝师。现该寺仍存有大量文物,如八思巴宝座、噶尕阿尼当巴功法牌,以及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一千余部等。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北木它梅玛山的结古寺,也是萨迦派寺院。年,九世班禅大师却吉尼玛即在返藏途中于该寺圆寂。玉树地区的这些寺院在年的玉树地震中都受到了损毁,震后加以了修复。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贡觉县相皮乡的通夏寺,则是由后弘期高僧噶顿·普布瓦于年创建的。这座萨迦寺院的独特之处,是寺庙建筑结构汇集藏、汉、印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