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走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域看到高高的山脊上镌刻的八个大字“感恩祖国、感谢北京”时,北京市援派青海省挂职干部,现任治多县委常委、副县长谢智刚心中的使命感就油然而生。
图为谢智刚在“大爱北京”扶贫协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作发言。王茜摄
挂职一年多来,说起治多县,有两个字让谢智刚最感慨,那就是“高”和“富”。
“在治多县,高原反应真的是很强烈!显而易见,这里平均海拔高达米,气压只有北京的60%。”谢智刚说,“别看治多县地域大,人口少,产业单一,贫困户多,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当地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这里是长江源头,我们有保护她的职责和义务。”
谢智刚深感在青海工作必须具备生态意识。“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在青海挂职的干部,既要千方百计地为脱贫攻坚做实事,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环境,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怎样才能把生态保护战略和当地特色的生态产业相结合,更好地带动当地牧民脱贫致富?这是谢智刚一直思考的事情。因为北京市丰台区与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是对口帮扶协作单位,他决定做一个“架桥者”,要架起丰台区与治多县之间的携手之桥、友谊之桥、小康之桥,共同为治多县“奔小康”助力。
谢智刚认为,脱贫攻坚,要“标本兼治”,既授鱼,也授渔。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我们就是要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发展生态畜牧业。”
谢智刚积极引进青海省畜牧业龙头企业,让县上的牦牛合作社的牛肉能做成罐头出售。目前,用于发展牦牛酸奶产业的车间也即将投入使用。为了提高牦牛的数量和品质,在他的促进下,青海大学的专家们将走进牧区,向牧民传授科学放牧的专业知识,实现由自然放牧人到职业放牧人的转变。
除了畜牧业,谢智刚在看到群众传统服饰和当地石头很有特点时,当即想到了发展文化产业。他联系北京依文集团来考察藏族服饰和玉石雕刻,以此为起点推动治多县文化产业走出高原,走向全国。
在10月14日北京举办的“大爱北京”扶贫协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谢智刚荣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奖”,他表示,要在生态扶贫的小康路上永不停歇!(记者王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