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410/8833641.html

5月12日早上七点钟左右青海玉树治多县公安局扎河乡派出所接到报警“扎河乡口前村一社牧民阿某某一家的帐篷遭到棕熊袭击,其妻被叼走咬伤致死”。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时间派出民警赶赴现场,同时向县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治多县委、县政府随即组织县公安局、国家公园治多管理处森林公安局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民警通过寻迹找到肇事棕熊。为防止棕熊再次伤人对其进行鸣枪驱赶,却反遭棕熊袭击。民警为保证现场人员的安全将其击毙,在随后对棕熊尸体的解剖中发现其胃部尚有部分未消化的人体组织。

青海这起棕熊伤人事件还没过去一周四川江油又传来黑熊袭人事件。5月17日是个星期天。由于第二天孩子要上学,所以家住江油市马角镇沉水村的唐某(女,47岁)于当晚七点左右送孩子返校。当母子俩途经一处名为梯子岩的地方时遭遇黑熊正面袭击,被熊咬住的唐某当即叫孩子快跑,孩子边跑边大声呼救。孩子的姑父苏某闻讯前往梯子岩寻找唐某,之后家人就再也联系不上苏某了。江油市公安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一边指令马角镇、二郎庙等附近派出所人员以及急救先期赶赴事发现场,一边报告给市政府主要领导人。

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发现唐某时已无生命体征。此时苏某仍下落不明,所以市人民政府带班领导随即调集公安特警、刑警、森警以及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和基层干部增援处置,一方面全力搜救苏某,一方面组织现场封控、群众避险等工作。然而就在搜救过程中不幸再次发生:参与搜救的马角镇沉水村8组组长朱某遭黑熊突袭死亡。5月18日凌晨两点左右搜救民警与黑熊正面遭遇,民警为确保安全将黑熊击毙。早上六点左右民警发现失联的苏某,不幸的是此时苏某已失去生命体征。至此确认这次黑熊袭人事件造成3人死亡。

既然悲剧已然发生,那么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死者遗体的处理和死者家属的安抚等善后工作,与此同时相关的调查工作也正在开展中。据侥幸逃回来的唐某的孩子反映:那天他们遭遇了三只黑熊,也就是说除了民警击毙的那只之外还有两只熊仍在活动。考虑到黑熊袭人事件发生的地点正处于当地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所以寻找另外两头熊的下落恐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尽管民警在事发地点拉起了警戒线,但很显然一条警戒线是拦不住熊的,那么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就必须找到另外两头熊的下落。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当地熊的存量,制订长效管理措施,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只熊被击毙一只,还有两只跑了,那么除了这两只逃逸的熊以外这个大山里还有多少只熊?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说三只熊是一只母熊带着两只幼崽,尽管这一说法目前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可能性很大。因为公熊一般是不会带崽的,所以一公一母带着幼崽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如果这三只熊真是一只母熊带着两只幼崽,那么就证明山上必然还会其它的熊,否则母熊的幼崽是怎么来的?所以山上有多少熊这个存量还是要摸清楚的。除了这次袭人的黑熊之外山上是否还存在其它熊类或其它会伤人的猛兽也是必须弄清楚的。

青海、四川连续发生熊袭人事件可能令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刘芳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和四川多个县花费数年时间深入调查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近年来人熊冲突的事件正呈增多趋势。年刘芳曾在这次黑熊袭人事件发生的马角镇做过调查:当时当地村民告诉她“已有30多年没听说有熊出没了”,刘芳自己也上山做了样线,但并没找到黑熊活动的痕迹,最终她确认该地没黑熊分布。然而年刘芳再次造访马角镇时却听到村民说黑熊吃了村里几十只羊。

这前后十多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刘芳提出了她所认为的几点原因:首先是栖息地的恢复。十多年前的农田退耕之后已经长成次生林或灌木林,其中有很丰富的黑熊的食物;其次很多人外出打工,村民上山的频率大大减少,黑熊就更多地出没;第三随着当地近年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宣传工作,村民的意识也提高了,打猎行为几乎消失。栖息地恢复以及人为干扰减少使黑熊种群向更低海拔的人类居住地扩散。这次发生熊袭人事件的青海治多县、四川江油市两地均生活有大量藏族、彝族牧民,政府出于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习惯的原因允许他们佩猎枪。

随着当地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力度的加强使当地的狩猎活动逐渐绝迹。从年起牧区开始收缴枪支,为牧民修建定居点。由于当地长时间以来不再有枪杀黑熊的情况出现,所以也可能造成人对熊的震慑力下降。当然这些只是野生动物频频进入人类生活区域的一个偶发原因。长期原因还是工业文明导致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大规模侵占,使它们的传统栖息地和活动空间受到极大挤压。根据国际惯例:凡是伤人的野生动物必须击毙。这不是作为报复,而是不能让它们把伤人的信息基因传递给后代,因为吃过人的动物很容易养成以人为食的习性。

然而把这次肇事的三只熊击毙就完事了吗?山上还有没有其它熊呢?况且这次是黑熊袭人,那么下次东北虎会不会伤人。那么我们需要把全世界所有能伤人的猛兽全都消灭掉吗?所以熊袭人事件不能视为是孤立的个案,而该放置在人与动物相处的大背景下考虑。我们保护动物的根本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当然要以人的生命作为第一位。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猛兽都消灭,那么就有必要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树立隔离屏障。如果是动物保护区,那就不该住人;如果是人类活动区,那就不能放任野兽出没。

我们不能盲目设立有猛兽出没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不能为了设立保护区而设立保护区。建立这类保护区的一大基本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做到兽进人退。我国在东北虎的保护问题上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将东北虎的栖息地划为保护区,将保护区内的人员撤到保护区外重新安置。这样做既是为保护东北虎的栖息环境,也是为杜绝老虎伤人事件的发生。不过在人口稠密的中国保护区人员的撤离、重新择业安置是个大问题,所以其它地区恐怕未必能完全照搬东北林区的经验。青海、四川的人熊冲突并非单纯的突发事件,事实上这是人熊冲突近年来在当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年在马角镇东北20公里外的江油雁门镇就曾发生放羊人被黑熊袭击的事件,受害人头骨骨折、多处受伤。总不能所有发生野兽袭人事件的地区都把人撤出吧?人类固然不该破坏动物的栖息地,然而也不能放任动物闯入人类的活动区域乃至伤人。在我国人口稠密的状态下有些地区事实上存在着人和野生动物杂处的现象。在这种地区应当大力宣传普及人类遭遇猛兽时的躲避防护知识并组织模拟演练。可以有条件地允许当地居民持有猎枪、刀具等防身武器。目前国家对野兽伤害家畜制定有赔偿制度,那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也理当对野兽伤人事件进行赔付。

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然而实施起来需要考虑诸多细节。允许当地居民持有一定的自卫性武器是从保护当地群众的安全考虑的,然而这也涉及到我国对枪支、刀具的管理。我个人以为允许当地居民持有自卫性武器并不意味着放开对枪支、刀具的管理禁令,因为在对枪支、刀具严格管控的我国过去也曾出于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的缘故允许牧区居民持有猎枪。当然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当地居民所持有的猎枪、刀具等武器不能超过防身自卫的性质,否则本来是用于驱赶野兽的防身武器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具体到我们当下可以采取的毕竟现实的防熊措施而言:上山时应当避免单独行动,一定要两三人以上结伴而行;行进中要不断发出大的声响,唱歌、说话或晃动树枝都可以,让野生动物知道有人经过。一般来说野生动物还是怕人的,认为声音会吸引它们靠近是个天大的误解。人熊冲突中熊在和人突然遭遇的状态下受惊后袭击人是最常见的情况,没原因地主动攻击人极其少见。在熊出没的地区最好随身携带防熊罐、防熊袋或防熊喷雾等防熊物品。防熊喷雾通常含有辣椒粉等刺激性成分。在野外遭遇熊时用防熊喷雾喷熊的头部和眼睛,趁熊暂时失去视力快速离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