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汝洛日在教孩子唱歌。本文图片澎湃新闻记者胥辉图
从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阿汝洛日没有选择像“山鹰”一样飞翔,而是回到了家乡——四川凉山州雷波县,成了一名“摆渡人”,将热爱音乐的孩子送向音乐殿堂。
雷波县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全县人口27.6万,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57.5%。这里的许多孩子都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孩子追寻音乐的道路艰难。
作为知名乐队“老彝腔组合”的成员,阿汝洛日曾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但他并没常年在外演出或为音乐事业奔波,而是放弃了很多在外面发展的机会回到了雷波成了一名音乐教师,每天准时出现在雷波县民族中学的音乐教室里,教那里的孩子唱歌,帮助他们去追逐音乐梦想。
他说,他的音乐梦,就是帮助这些孩子实现音乐梦。
合唱团一名学生在足球场上拍照
大凉山深处的校园合唱团
凉山彝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阿汝洛日说,然而有的人天生一副好嗓子,有着极好的音乐天赋,却一生都没有上过一堂正规的音乐课,音乐梦想离他们非常遥远。
年是阿汝洛日参加工作的第6个年头,他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参加高考,其中4人考入了音乐学院。这对大凉山地区的有着音乐梦想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如今阿汝洛日负责的雷波县民族中学合唱团,成了这些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
年,23岁的阿汝洛日从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他选择回到家乡雷波县,成为雷波县民族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上大学第一天就立誓,毕业了一定要回来,让那些和我一样有音乐梦想的孩子走出大凉山,实现自己的音乐梦。”阿汝洛日说。
这一年,雷波县民族中学组建了合唱团。凉山作为热爱歌舞的彝族主要聚居区,从州里到县里,从官方到民间,每年都有不少民族歌舞比赛活动,合唱团经常要代表民族中学参加各种比赛,阿汝洛日将这里变成了他实现音乐教育梦想的舞台。
他说,上一批合唱团的孩子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不过演出时一般保持40人出场,这些年雷波县民族中学合唱团在州内、省内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已小有名气。年和年分别获得凉山州合唱比赛、全省中小学生艺术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现在这一批合唱团的孩子已毕业,升入高中。
这一学期,初一报名合唱团的孩子已经有40人了,岁数在13到16岁之间不等,他们和上一批合唱团的孩子一样,刚开始除了对音乐的热爱或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外,没有任何乐理基础,从未受过正规音乐培训,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但这些孩子天赋都不错,现在才训练了三次,表现已经非常好了。”9月9日,在音乐教室里指导孩子的周川杰老师说,他是阿汝洛日的搭档,两人一起负责合唱团的训练和指导。周川杰表示,他和阿汝洛日同样对这批孩子充满信心。
合唱团的孩子在音乐教室上课
梦想像“山鹰”一样飞翔
凉山州因地理条件的原因,农村孩子普遍上学比较晚,新学期新报名合唱团的学生中,苏史日、龙银春等好几名同学都已经16岁了。
苏史日的声音非常好,会唱许多凉山本地音乐人的歌曲,他说,最喜欢“山鹰组合”的歌。山鹰组合是年三个凉山彝族青年组成的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有《走出大凉山》、《七月火把节》等不少优秀音乐作品。他梦想像“山鹰”那样走出大凉山。
苏史日的哥哥喜欢唱歌,还会弹吉他,他唱歌是跟哥哥学的,但现在哥哥在外面打工,已经很久没听到哥哥弹吉他了,他到合唱团就是为了接受音乐老师的专业指导,他梦想将来成为一名专业歌手,现在和老师学唱歌、乐理,还准备学吉他。
作为同乡,龙银春喜欢唱歌,加入合唱团都是受苏史日的影响,两人从小学便是同班同学。他说:“苏史日四年级时候转到我们班,他唱歌太好听了,我就跟他学。”
卢芳今年也是16岁,比较活泼、自信,加入合唱团的时候,她主动要求站第一排,“老师说我唱的是流行歌曲”。她和合唱团的很多孩子一样,上初中才第一次上音乐课,因为很多中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上都是其他科任老师代课。实际上,所谓音乐课就是代课老师教大家唱歌。所以,在新加入合唱团很多孩子眼里,音乐可能就是弹琴、唱歌,不知道还有那么多讲究。
阿汝洛日说,合唱团的每一个孩子刚来的时候,他们都要反复试听,教他们如何发音,需要一个音一个音的帮他们纠正,如何调整气息。
虽然在音乐方面起步比较晚,但这里的孩子都很刻苦,他一个学生今年考上四川音乐学院了,这孩子最初也是基础很差,但每天早上,她很早就一个人到离寝室很远的地方练声,一直坚持。
合唱团孩子在训练
一个音乐教师的艰难成长
十多年前,阿汝洛日和这些孩子一样,热爱音乐,但他小时候条件更艰苦。他说,他年出生在雷波县西宁乡的一个寨子里,距雷波县城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出入却需要一整天。
他眼里,他们的寨子那时几乎与世隔绝,他从没看到外面的人进去过。寨子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娱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晚上老人就教孩子唱歌。他喜欢唱歌则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母亲喜欢唱歌。
那时,家里都靠煤油灯照明,每天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唱着“格格拉”伴他入睡。那是一首类似于摇篮曲,原汁原味的彝族民歌。年,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他,就是带着合唱团的孩子们唱这首《格格拉》在全省的比赛中获奖。
从一个喜欢唱歌的孩子到走上音乐的道路,阿汝洛日经历也非常坎坷。他说,上学道路艰难,山高路远,每天四五个小时都在路上。四年级以后,他就是寨子里唯一还在上学的孩子了,但很快也面临辍学。
阿汝洛日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小学还没有毕业,妈妈希望他回家帮着家里劳动,每天晚上他都偷偷躲在被窝里哭,然后病了,爷爷带他去乡上看医生。医生对爷爷说,这样的孩子应该读书啊。
医生一句话改变了阿汝洛日的命运,爷爷偷偷带着他回学校报了名。那时,爷爷的想法也只是让他读完初中,他抓住了最后这根救命稻草。他是上高中才第一次接触正规的音乐课,知道学音乐还可以考大学。
在凉山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多,但因为各种原因,能坚持下来的很少。阿汝洛日说,“在那种环境中,像我这样能坚持下来的是属于不正常的。”他高中的同桌,唱歌天赋比他好,跟他一样喜欢音乐,但是最终没有坚持下来,高中没有毕业,辍学打工去了。
年,他根据自己这段人生经历,创作了歌曲《教育之路》,并制作成MV,在当地引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