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薛博元将自己的实验室从清华园“搬”到了长江源头。24岁的薛博元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这个暑假,由他和另外4名同学组成的清华大学博士团来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开展实地科学考察与研究。三江源地区拥有冰川、草原、戈壁、沙漠,这些形态各异的地质类型孕育了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来到三江源后,薛博元第一次被三江源广袤的土地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所震撼。“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的野生动物才是三江源真正的主人,我们只是来它们的领地做客。”薛博元感慨道。7月28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薛博元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开展野外考察。新华社记者周盛盛摄除了来长江源开展实地考察与野外研究,这支博士团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熊患”问题开展深入调查,并探索可行性解决之道。自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始试点建设以来,当地加大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部分地区棕熊数量急剧增加。但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棕熊闯入牧民家,破坏牧民财产的现象,“人熊冲突”成为当地社会治理与生态保护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闹布才让介绍,截至目前,村里已有65户牧民家遭遇棕熊破坏。“以前,我一个人就能出去放牧。但是现在山上棕熊也多,必须几个人一起上山,不然很危险。”牧民罗开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博士团研究发现: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为例,适合棕熊觅食活动的区域与村落等人口聚集的区域环境条件趋同,人熊共用生存空间的重合度较高,而每年6至8月是棕熊肇事高发期。7月28日,清华大学博士团成员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进行学术研讨。新华社记者李彦南摄“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我们可以利用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对棕熊进行物种监测,从而掌握它们的行动轨迹;同时在牧民房子周围修建围栏。”团队的博士生陈杰皓说,试验效果明显,加了围栏的村民家里没有再遭到棕熊攻击。如何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促进三江源地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是博士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7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