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拍摄的一处湿地(年10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龙摄江源风光无限好,一江清水向东流。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的青海,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每年向下游地区输送洁净水资源逾亿立方米,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相结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三江源头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水草丰美景象再现初夏,黄河源地区迎来了牧草返青季节:湖光潋滟、绿草茵茵,三五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或悠闲觅食,或追逐嬉戏,偶尔可见牧民的牦牛群夹杂其间。“水草丰美,这才是草原本来的样子。”从小在草原上放牧的格求,眼看着草一年比一年高、水一年比一年多,无比高兴。格求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一社牧民。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家住黄河源头的他放下牧鞭,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在他看来,国家加大对黄河源生态的保护力度,让草原生态环境和牧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退化,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黄河源头区域一度断流。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对三江源生态环境进行应急式保护;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这一地区生态保护从原来的应急式保护向常态化、持续性保护升级。推行退牧还草、禁牧封育等政策,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实施黑土滩治理、人工增雨和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提高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基于国家公园试点,先后实施一系列原创性改革,突破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的传统模式,基本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随着生态保护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中华水塔”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与建设一期工程结果相比,三江源地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约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4.8%提高到7.43%。遥感监测显示,三江源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平方公里。“千湖之县”玛多县湖泊数量由原来的个增加到个。生态产业方兴未艾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村空旷的草场上,有一排蓝顶的彩钢房格外显眼。“这些畜棚和储草棚都是按照现代畜牧业的标准设计和建设的,通风和保温都很好。”拉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俄多告诉记者,村里合作社的年收入已经超过千万元。拉格日村是一个纯牧业村。近年来,这个村借助草原生态奖补和脱贫攻坚政策红利,以折价入股的方式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推广良种繁育和科学高效养殖,不仅解决了草畜矛盾,而且实现了“减畜反而增收”。拉格日之变是青海省持续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探索以草畜平衡为核心的绿色有机畜牧业,青海在全省实现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村级全覆盖。三江源地区的载畜量也从最多时的万头(只),减少到了现在的万头(只)。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绿色有机畜牧产品输出基地,既推动了畜牧产业提质增效,也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又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青海省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青海省,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多亿元。基于特殊的生态地位,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青海确定“十四五”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进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生产生活多赢“家里有一个稳定拿工资的人,就不会困难到哪里去,而且国家每年还给草原奖补资金。”在56岁的牧民尼索看来,国家对三江源牧民的扶持政策确实“好得不得了”。尼索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当曲二社的牧民,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3口人,每年每人都有6元的草原奖补资金,他作为生态管护员一年收入2.16万元,光这两项政策性收入就占到全家收入的一半以上。年3月5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青海果洛、玉树两个藏族自治州的4个县及可可西里地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纳入试点范围。也是从这一年起,青海开始增设湿地、草原等生态管护员岗位,并优先从生态移民、无畜户和少畜牧户等生活困难家庭中选聘生态管护员,通过稳定报酬促进牧区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像尼索家一样,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内生态管护员岗位实现了“一户一岗”。建立草原保护奖补机制,实施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将公益林纳入财政生态补偿范围,推进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十多项牧区群众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调动了牧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形成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介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探索形成了“七个一”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江源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其中,探索生态惠民之路,实行“一户一岗”管理,推动牧民从生态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不仅促成了生态环境人人建设、人人共享局面形成,而且对三江源区牧民脱贫解困、巩固减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通过落实生态补偿政策,青海省年直补农牧民各类资金18.75亿元;探索创新生态惠民机制,青海全省共设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新华社西宁6月3日电)作者:吕雪莉骆晓飞稿件来源:新华社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5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