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5日是第35个世界志愿者日。志愿服务体现的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年7月,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以贺信表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高原冬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彩乡境内,一个个遗弃的塑料瓶、食品袋被志愿者捡起,寂静的草原变得生动起来;汶川地震,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服务重大社会活动,服务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每一份微笑和爱心,都涌动着志愿者奉献的热情,也让我们感受到火红的温暖,给我们以澎湃的力量。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既是对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爱国、担当、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体现。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变得不平凡,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千千万万志愿者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奉献精神,用爱心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从“没钱可以出力”长途跋涉奔赴武汉运送蔬菜的山东司机李宝民,到不幸牺牲的江苏苏州蓝天救援队队员许鹏;从“封城”期间在武汉维系城市交通的多名网约车驾驶员,到参与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名“疫苗勇士”,广大志愿者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写下生动注脚。

“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当下的中国,春运志愿服务成为营造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文化志愿者传递着知识,也传递着精神,他们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识与自觉;乡村振兴最前沿,科技志愿者手把手传授经验;从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等志愿服务中默默耕耘,到穿着红马甲在路边维持秩序,参与希望工程为孩子们募捐,他们中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西装革履的白领,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无数志愿者,展现着泱泱大国的文明形象,他们背后深藏的是浓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不能仅靠人们自发的善念和善举,也需要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我国年12月1日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不仅填补了志愿服务领域在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同时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出全面规定,也让社会志愿服务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使志愿服务更规范,志愿服务精神得到更好弘扬。

对志愿者最好的致敬,是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我们必然要跨过很多的沟沟坎坎。只要有条件,有能力的人都来当志愿者,让微光成炬、聚沙成塔,让志愿之“火”成燎原之势,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我们定能在复兴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文/李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