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治多县 >> 治多县特产 >> 正蓝旗地名

01简况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腹部。东与多伦县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邻,南与太仆寺旗和河北省相邻,西与正镶白旗接壤,北与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相连。

地形主要由低山丘陵和沙地构成。呈北部宽,南部窄的三角形,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海拔最高米。正蓝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降雨量毫米,无霜期天。全旗大小河流21条,湖泊14处。

正蓝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宪宗六年(年),忽必烈在此选址建城。正元元年(年)城廓建成,命名为“开平府”。文应元年(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继承汗位,将开平府作为临时首都。至元元年(年),改燕京(今北京城)为中都,后称大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至元九年(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

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元朝灭亡,元上都几经战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文明废墟。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着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左翼诸部的领地。

清康熙十四年(年),编为察哈尔八旗,因旗帜为纯蓝色而得名正蓝旗,属察哈尔都统管辖。民国时归察哈尔省管辖。

年获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权。

02苏木乡镇地名

1.上都镇

上都镇是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由原上都音高勒苏木与敦达浩特镇合并为上都音高勒镇,后以元上都遗址命名为上都镇。全镇总面积.6平方公里。

2.桑根达来镇

桑根达来镇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正蓝旗中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海拔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降水量毫米左右,无霜期天。地形、地貌趋同性一致,沙地为主要特征,沙丘间分布有大面积的河谷盆地和塔拉草场。总面积平方公里。

桑根达来是以桑根达来淖尔的名字命名的。

据《塞外三亭记》记载“从多伦往西南走里,在察哈尔正镶白旗境内的牧场上有很多皇家的畜群在那里。浩道都淖尔、白音淖尔、大达嘎淖尔、小达嘎淖尔等大小淖尔在地下相互连通,这些淖尔都盛产良好的碱,作为洗涤用品驰名内地,雪白的碱盐成为洗染和加工糕点的良好原料”。

据说,由于牧群(苏鲁克)官员作战有功,朝廷将大达嘎淖尔封赏给苏鲁克官员,这些官员对皇帝的赏赐非常珍惜,于是将大达嘎淖尔改名为“桑根达来”,蒙古语意为“赏给的海”。

清时,属正白旗牛群牧地。民国时期,属明安旗十一苏木牧地

3.哈毕日嘎镇

哈毕日嘎镇位于正蓝旗西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处国道和省道交汇处,年哈毕日嘎为察哈尔盟分会和政府初期的所在地,成为当时的战略要地。

哈毕日嘎镇地处半干旱丘陵区,海拔1500米,年平均温度1.2摄氏度,降雨量毫米左右,无霜期天左右。总面积44.45平方公里。

清康熙年间,开始在蒙古地区建立较多的驿道台站,哈毕日嘎(哈必尔噶)是由京师通往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旗东路驿道的一个腰站,而蒙古语称腰站为“哈毕日嘎乌日特”,后成为地名沿用至今。

清代属正白旗辖地。民国时期属察哈尔盟宝昌县,后属三区管辖。

4.宝绍岱苏木

宝绍代苏木位于正蓝旗中西部,南部是平滩,北部是沙漠,两侧是山地。沙漠占65%,平滩占20%。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米。

清代为正白旗牛羊群牧地,俗称正白羊群,由理藩院直接管辖。年设为明安马场,后为中华民国的陆军马场。年成立明安旗为十五佐。年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为明太联合旗后,原十五佐、十四佐并为第四苏木。

宝绍代是用汉语音译的古语地名,其含意说法有二:一是“布树达来”,意思是很早以前,由一次大水冲成为淖尔;二是“宝哈树布”,意思是“苇莺”。这两种说法尚无定论,故待考。

5.那日图苏木

那日图苏木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东接赛音呼都嘎苏木,南接桑根达来镇和宝绍岱苏木,西接正镶白旗和苏尼特左旗、北接阿巴嘎旗。属温带半干早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地形地貌属沙丘间平原,从东南向北倾斜,总面积.4平方公里。

那日图系蒙古语,意为“朝阳的灌木林”,因苏木驻地附近有大片朝阳灌木林,故名

6.赛音呼都嘎苏木

赛音呼都嘎苏木位于正蓝旗东北部,东部与克什克腾旗交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部为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中东段,为典型的坨甸相间地貌类型,平均海拔米,乌贺尔沁敖包为最高点,海拔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降雨量毫米,无霜期天。

赛音呼都嘎为蒙语,汉意为“好井”。原属正蓝旗第八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