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县”的青海治多县,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是西藏连接青海、沟通内陆的重要通道,境内的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这里既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区,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自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治多县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可以说,治多既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又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稳步提高脱贫质量,切实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双赢”发展道路。
一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算生态账、打生态牌、吃生态饭。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始终把生态立县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子,取得了积极成效。
扎河乡,是治多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借助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强有利契机,扎河乡全面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精准扶贫政策,精准选聘草原生态管护员,建立草原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名,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面覆盖,全面解决了偏远山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天上的七色彩虹用百花编成,草原上的艳丽花朵用彩虹染成,帐房里的花毡子用彩虹和百花擀成,国家公园里的美好生活我们用绿色感恩。”一首擀毡“祝吉歌”改编成的“绿色感恩歌”在草原上传唱。随着草原生态管护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治多草场资源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各类破坏草原环境的行为得到遏止,草原火灾险情发生大幅下降,草原生态管护员政策已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闪亮的举措,实现了生态保护、生态脱贫、生态固边等多重效应。
值得一说的是,治多县是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出生、工作的地方。他用生命守护的可可西里,如今已是世界遗产,也是三江源地区百姓共同呵护的瑰宝。
一手挽着“生态环保”,一手拎起“脱贫攻坚”,治多县结合自身实际,贯彻党的民生政策,“以保护生态促脱贫,以脱贫助力生态保护”。全民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落实生态管护员、林业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个,贫困户“一户一岗”每人每月工资元,生态建设红利得到逐年扩大和释放。
如今,投资万元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门禁、保护站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黑土滩治理、草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完工,既是民兵,也是生态管护员的牧民们巡护着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全面推行三级河长制,完成治多县境内河湖名录登记报备;投资万元的城区绿化工程全面完工,美丽乡村、城区亮化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全面跟进。
二
对于正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拼搏发展的治多,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不仅是最大政治、最大民生、最大潜力的现实所需,更是着眼未来、提升管理水平、培植县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纯畜牧业大县的惟一指望,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但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追求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要求。治多县一直都在苦苦寻找如何破解人、草、畜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路子。
全面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治理项目,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产业转变,筑牢生态产业根基,逐渐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的共赢。
在治渠乡同卡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存多杰一边盘点合作社牲畜总数,一边换算着今年每家的分红情况。“最高的能分红13万元,我们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态势稳定良好。”存多杰欢喜地说。年通过以草定畜、股权测算、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等工作,合作社设8处藏绵羊和6处牦牛集中养殖场,全村户全部入社,而这其中就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
让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治多县始终坚持以生态畜牧业为主攻方向,按照“要致富、靠畜牧,挖穷根、兴产业,可持续、抓生态,先育点、后连片建公司、联牧户,拓市场、增收入”的工作方针,推动生态畜牧业全面发展,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如今,借全力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东风,治多县累计注册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扶贫专业合作社28个,确保了治多县脱贫攻坚目标和易地搬迁户发展后续产业。
另外,为防止贫困地区生态的持续恶化,减缓因生态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贫困,治多县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累计投资2.亿元,实施易地搬迁住房套,将自然资本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恶劣地区的个贫困人口“零散搬迁、集中安置”。不但减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也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治多县最宝贵的经验是既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同理,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实现治多县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一种绿色扶贫理念和方式。
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字样的袖章,在美丽的嘎嘉洛草原缓步漫行。“高原轻骑兵”走过的高寒草甸上,垃圾全数被收纳在车后拴绑的纤维袋中。
治多县将“民兵+”纳入县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发展体系,让民兵成为生态环境的“管护队”。自年以来,治多县从已筛选的余名管护员中充实基干民兵名,组建生态巡护突击队。根据长江源园区管委会的要求,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成规模的野外生态巡护,打击盗猎行为,护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顺利迁徙,救治受伤幼崽,确保了核心园区珍稀野生动物种群逐年增加,乱采滥挖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扎河乡在名草原生态管护员基础上,以“加强网格阵地、推进网格治理”为目标,组建了个管护网格管理小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将村级党组织建设和草原生态管护员有效联动,推动“党建+环保”工作全覆盖,实现了管护任务责任到人、管护效果到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护格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今,治多县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念好“致富经”、唱活“草山戏”、跳好“生态舞”,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治多县在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中保护好绿水青山,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依靠绿色这把“钥匙”打开脱贫致富之门,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共赢。(记者洪玉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