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
年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发生7.1级地震
地震突如其来
波及范围3.58万平方公里
人遇难、人失踪
受灾人口24.68万
……
一场抗震救灾行动迅速展开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平均海拔米以上
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
距离省会西宁公里
救灾面临巨大挑战
这些数字
记录着那场救援之中展现的
中国力量
不到8小时3支救援队赶到
年4月14日20:20时,空军两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运送的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到达玉树开展救援任务。谭超摄
抗震救灾,速度就是生命——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震后72小时内从废墟下成功抢救出人,救活人;转移22.5万人,救出埋压群众人。
最好效果救治伤员。以飞机运送为主、汽车运送为辅,累计转移到外地的重伤员达名,实施的例手术中截肢19人。
最优服务安置群众。一周之内,运抵灾区的救灾帐篷超过2.5万顶,各类救灾物资超过千万吨,18.8万群众领取到生活困难补助。
“不到8小时就有三支救援队赶到玉树!我看到了国家的力量!”时任玉树州红十字会秘书长的格扎说。
空军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运送的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到达玉树,立即开展救援任务。谭超摄
地震发生后的四日内,空军执行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任务,共出动各型运输机70架次,空运救援人员人、车辆9台、帐篷及食品等物资多吨。
4月15日,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救援人员登机赶赴玉树。
多面红旗
年4月26日,一位玉树县隆宝镇措桑村村民在救灾帐篷前露出微笑。
年4月27日召开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介绍,当时已有面党旗、国旗等旗帜飘扬在玉树灾区。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委组织部连夜购买和赶制面党旗、面国旗和面印有“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等标志的红旗,15日一大早送往灾区,目的就是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力量,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最值得信赖的队伍,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自己身边。
“地震前,我们也一直在给孩子讲国旗的意义,但地震之后,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尼玛江才说。
一天包扎处理9个病人
隆宝镇的“七朵雪莲花”
她们是当年隆宝镇卫生院仅有的7名医护人员,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25岁,被群众亲切称为草原上的“七朵雪莲花”。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她们是镇上0多户人的定心丸。有时急需出诊,她们要骑摩托车或骑马,赶赴多公里外的牧民家中。
十年前,她们从地震起一直坚守在帐篷卫生院里,像对待亲人一样诊治病人,送医送药。地震发生当天,吉拉带着姐妹们一起,包扎处理了9个轻伤病人,转运了36个重伤病人。
由于当时没有足够的帐篷,还有56个病人住在卫生院未倒塌的院子里。
4月夜晚的玉树,寒风呼啸。七姐妹就在院子里凑合休息,互相间谦让着唯一一件军大衣……
助产士扎拉一直忙于接生“地震宝宝”,直到震后第26天,才和7岁的儿子劫后相见,喜极而泣。
“地震发生后,镇上的伤员陆续集中到了卫生院。后来结古镇上的伤员也送到我们这儿,忙得连害怕的时间都没有。”蒋晓玲回忆道。
地震发生时,蒋晓玲已经有4个月的身孕,但为了伤员,她一次次冲进危房里抢救药品,挽救生命。
主治医生益西群措本要在当年10月披上嫁衣,由于人手紧张,工作繁忙,她毅然推迟期待已久的婚礼,直到3年后。
如今,七姐妹虽然陆续离开了当年的隆宝镇卫生院,但依然奋战在疫情防控、救死扶伤第一线。她们亲历了灾后重建,也见证着玉树重生……
17小时抢修电路
年4月14日,在地震的剧烈摇摆中,坐落于通天河支流巴塘河上的禅古电站、西杭电站和当代电站等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玉树县结古地区的10条高压线路严重损毁,低压线路全部损毁,玉树、称多两县供电全部中断。
玉树电力,陷入全面瘫痪……
抢修!灾情就是命令!抢险需要电,救灾也离不开电。
地震发生后4小时,玉树电力系统一线工作人员就通过紧急检查测试,恢复了玉树州受损较轻的称多县拉贡电站2号机组的运行,其连接至结古中心变电所的35千伏线路率先通电,结古中心变电所功能得到基本恢复。
接下来就是输电线路的恢复。而此时的结古镇已变成了一片废墟,电力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电杆东倒西歪,变压器大部分损毁,电线残缺不全……
地震中,玉树电力公司供电所职工吾要仁家中年仅18岁的女儿、3岁的外孙子和出生仅2个月的外孙女不幸遇难。他强忍悲痛,简单地处理完后事就立即投入到受损电网抢修工作中……
地震发生时,玉树供电所职工郭伟力正远在河南老家为母亲料理丧事。当他得知玉树发生地震后,顾不上为老母亲送上最后一程,在她的灵前磕了三个头,急忙坐上火车返回青海。到西宁后担心乘长途公交车耽误时间,他与三人合租一辆出租车于18日赶到玉树,一下车就直接到突击队报到,投入到抗震抢险工作中……
14日当天,供电所突击队全体成员克服家中的困难,在不断发生余震和摇摇晃晃的电杆上爬上爬下,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奋战17个小时,终于在15日1时15分抢修接通了到抗震指挥部的供电线路,确保了灾区抗震抢险指令的畅通发布。
新玉树风貌。玉树市委宣传部供图
10年间
玉树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助力下
重建家园
在时光中镌刻“生生不息”
用行动书写了
“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以实干换来了玉树的涅槃重生
新玉树远景。张有才摄
10年后的今天
一座崭新、绿色、幸福的高原新城
巍然挺立在三江源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军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