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我死后,你们不要太悲伤,也不要花重金做法事,如果真有这个心,你们每家拿出一万块钱来,把这个钱分给穷人,分给有需要的人。如果可以,请将我葬入县烈士陵园,如果不符合程序,不要为难党和政府,将我火化后把骨灰撒在老家(治渠乡治加村)的山坡上,千万别破坏环境。党哺育了我一生,也没有什么能回报的,帮我把党费交到一百岁,子孙中符合条件的都要积极入党,一定要永远记得党的恩情”。说完遗言,查吾扎西东周,这位有着57年党龄的老党员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虔诚的把一张毛主席像放在额头上,于年6月19日下午4时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查吾扎西东周(曾用名扎西登周),男,藏族,治多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年生,年参加民兵。曾担任治多县民兵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武装干事、扎河公社副书记、当江公社乡长、治渠乡书记。年退休。回顾老人的经历,平凡而辉煌,留给人们太多的敬仰和感动。

勇斗悍匪不畏死

年11月某天,23岁的扎西东周带领7名民兵巡逻侦查,在返回途中遭遇一股判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稍纵即逝的战机,他冷静分析形势后,带领战友迅速逼近,并展开政治攻势劝其归降。然而,叛匪仗着人多势众,疯狂反扑。面对一个战友被敌人控制,一个战友被砍伤的危境,扎西东周不顾安危,只身一人冲入敌群,挥刀连砍3敌,自己也身负重伤。在英雄的战士面前,敌人丧胆心惊,最终扎西东周和他的战友俘虏23人。扎西东周带领战友勇斗悍匪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民兵搏斗英雄”荣誉称号,光荣的参加了北京观礼活动,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授半自动步枪一支,他杀敌所用的腰刀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

从此,他更加积极投入到保卫新中国,建设家乡的事业中。年被兰州军区授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年先后被中共青海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玉树州和治多县授予的各类荣誉称号。

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言

扎西东周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主义信仰者。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植根于心底,深入骨髓。走进他生前居住过的地方,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老旧的房屋中只有几件简单的老式家具和一台年代久远的电视机。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满屋子摆放的毛主席像、正堂墙面上的“五代领袖”画像,还有一套年至年出版的藏语版的《毛主席选集》(5册)、至年出版的《邓小平理论》和那一本他倒背如流的藏语版《宪法》、一条包裹严实的半自动步枪、到北京参加会议的集体照片和一叠叠荣誉证书,无不透露出坚定的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息”,彰显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心。

扎西东周是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不信仰任何宗教,共产党就是他心中最大的信仰。年,玉树遭遇重大雪灾,大批牛羊和野生动物因食物短缺死亡,许多农牧民群众内心恐慌,无心自救,不停诵经祈福,大作法事,把希望寄托给佛。但是,时任治渠公社书记的扎西东周积极组织群众自救,努力减少损失。由于道路完全被大雪封堵,党和国家的救援物资只能通过飞机空投。看着一批批从天而降的物资,扎西东周激动地说:“我的‘救星’来了,你们的‘救星’在哪里?”。

扎西东周是很多党员的引路人。从入党的那刻起,他用心践行对党的誓言,不仅自己努力进步,还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引领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现年72岁的才仁求措同志,经扎西东周介绍入党,被誉为绽放在长江源头的“格桑花”,年被全国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得到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曾亲自为她授一条半自动步枪。她说:“我记得最清的就是当初入党时,扎西东周说的一句话‘党是为群众做事的一个大集体,在这个集体里做事是最大的善事’。在他的感召下,我参加了民兵,入了党。以一个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有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他的指引。扎西东周是一名党员,更是一面党旗,他是孤寡老人、贫困户、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父母’,是叛匪、官僚等恶势力的‘死对头’。”住在治多县感恩敬老院72岁的达勒土达说:“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扎西东周,我从没见过他那样为党为民的人。大家都说他不转经,不拜佛,没有信仰,其实他是信仰最高的人,他信仰的是共产党,他是我们的‘巴吾’(藏语意思是英雄)。在他的影响下,我收养了三个老人,照顾生活起居直到离世。扎西东周的事情说上四五天都说不完,他虽然不在了,但这种精神会永远不褪色”。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

“人生为一大事来,干一大事去,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他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上是这样写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一做就是57年。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他常年扑在工作上,不是忙着处理公社的事务,就是为贫困牧民忙着修房子送粮食和其他生活生产用品。5个子女和家务全留给妻子一个人操持。他走到哪里,全家就赶着牛羊搬到哪里,然而孩子们见他的次数却能扳着手指头数的清。有一次,三女儿红梅高烧不退,是妻子一个人背到几十里外的县上去看病,而他对这件事却全然不知。

对于家庭,他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对于群众,他是一个亲切的“家里人”,因为对于群众的事,他如数家珍。儿女们说,父亲的钱很少贴补家用,都用来帮助困难的农牧民和孤寡老人。

退休后,他担任治渠乡寄宿学校的名誉校长,时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讲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看到有些孩子生活困难后,他每年拿出近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过。在群众采挖虫草的季节里,他自愿帮助群众放牧;六七月份,给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和特困户送面、米、油、糌粑、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每次送这些物品时,上面总会盖上一面党旗。他怕夏天老鼠药随着雨水流到下游,药死牲畜,就在每年的冬天自己出钱买灭鼠和杀黑毛虫的药品和器械,带一家老小去灭鼠、灭虫。年,他加入治多县慈善协会,每年向协会捐款元。在他的影响下,三女儿夫妇也加入了慈善协会,通过协会来帮助更多的人。

不给组织添麻烦

作为一名英雄,从不以军功自傲,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甘当“革命队伍的一块砖”,从来没有给组织提过一个个人的要求;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他清正廉洁,从不往家拿公家的一针一线,更不允许子女或其他亲属沾他的光。作为一个拿工资的“公家人”,他从来没给自己和孩子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一身绿军装陪伴了一生。退休后,他跟两个儿子居住在离县城90公里的治渠乡治加村,大儿子和儿媳的身体都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小儿子在电厂打临工,生活困难,但他甘愿一家人清平度日。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县老干局计划把老人安排到县养老院养老,局领导多次上门劝说,可他却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国家给我退休金养老,这是父母亲都做不到的。我生活上有家人照顾,再不能给党和国家添麻烦了”,婉言拒绝了党委政府对他的特殊照顾。

他用“红星”“红梅”“王东”给儿女们起名字,无不烙着红色记忆;他把佩戴了几十年的国徽留给三女儿,把佩戴了三十年毛主席像章在孙子去西藏参军的前一天晚上亲手佩戴在他的胸前,说“到了部队一定要听党的话,不要给党添麻烦”,用行动来告诉子孙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遵照父亲的遗愿,他的五个儿女各拿出一万元,帮助了贫困学生,特困户、孤寡老人和需要救助的病人。党委政府按照老人的遗愿将他与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一道安葬在县烈士陵园。

查吾扎西东周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藏区老干部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江河源头竖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编辑:王春杰艾尼达杰扎西

玉树党建

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