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各地在行动

天水市转作风促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格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德斌

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党委书记钱强明(中)入户调查贫困户脱贫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德斌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4月1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抓好《若干措施》贯彻落实。随后,我省各地也相继出台具体实施意见,一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行动在陇原大地展开了。

那么,为基层减负到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如何?最近,本报记者深入天水、嘉峪关、张掖、庆阳、临夏等市州镇村进行蹲点调研,跟随基层干部体验他们的工作,了解减负的真实情况,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

减去形式主义的负担

增强服务群众的责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德斌

为基层减负,要从不打扰基层工作开始。“少一些打扰,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为群众办事上,这是我对基层减负最浅显的看法。”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郡街道党工委书记成军说。

5月13日上午8时,成军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服务群众要早到,不能迟到。”他说。

由于目前主要办事窗口都在社区,所以街道办的院子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来办事的群众并不多。但所有办公室的门都敞开着,每个办公室都至少有一名干部在。

成军翻开笔记本,把街道需要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进行了梳理:城市社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扫黑除恶宣传、棚户区改造拆迁、防汛……

“今年4月以后,区上通知我们参加的会议和各项检查明显少了。大会都是以视频形式召开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成军统计了一下,从“五一”节后上班的那一周算起,街道只参加过一次全省的视频会议、迎接过一次区里的检查。

中央部署基层减负让成军切实感受到了“松绑”带来的好处。“不再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参观,也没有那么多需要统计填表的任务。忽然感觉安静了很多,我们街道社区干部也能静下心来工作。”成军深有感触地说。

天水郡街道管辖9个社区,服务城市居民5万多人,在天水市区西端,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工作头绪多,居民困难多。

成军的本子上记录着年的一个数字——天水郡街道承担的工作共有23大项小项。“那时候,我们的街道社区干部一天承担十几项工作是很正常的,就像走马灯似的,一个工作还没有忙完就要赶下一个。”成军说。

事实上,在当时有多少检查是为了留痕?有多少表格是重复填写?有多少会议部署是为了下放责任?最基层的干部谁也说不清楚。

在中央和省市区各级为基层减负工作的落实中,天水郡街道党工委也顺势为9个社区减负,而且减得非常彻底。

“原来每周一都要去街道开例会,有时候开会内容还是上周工作的延续,而且连续好几周内容都差不多,一上午的时间就浪费掉了。”天水郡街道王家磨社区主任吕艳红说。

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群众服务上,天水郡街道取消了周例会制度,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推进重点工作,效果十分明显。“我们尽量不开会,到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成军说。

在对当天的重点工作进行简单分工后,成军离开办公室,时间正好是8时30分。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城区内的环境卫生成了居民十分关心的问题。在王家磨社区的管辖范围内,有一条存在了50多年的臭水沟,这两年经过整治和绿化,已经看不到以前污水横流的场景,但成军还是不放心。

成军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沿着改造过的水沟仔细进行检查,才松了一口气。然而,成军发现,一些小商小贩开始在水沟沿线摆摊,不仅存在占道经营问题,而且还可能带来新的污染。

一家商店将货物“堂而皇之”地摆在盲道上。成军和吕艳红走上前去,和商店老板老余主动进行了沟通,希望他赶紧清理。由于老余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行动迟缓,在征求了他的同意后,成军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助他将占道的商品摆放在了合适的位置。

正当成军检查环境卫生整治之时,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的刘海生打来电话,商量如何给最后3户不同意拆迁的群众做思想工作。

“像征地拆迁这样的工作,坐在办公室里开会是没用的,必须和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讲道理、讲法律,不能玩虚的,否则不仅工作干不好,群众也不支持。”成军说。

成军和刘海生汇合后,来到其中一户不同意拆迁的居民家里。这户居民老两口都已经70多岁,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现在面临拆迁补偿,他们希望能够得到5套房子,自己住一套、4个孩子每人一套,但是按照评估面积只能补偿3套,因此他们一直不同意签字。

由于之前谈了很多次,成军和老人已经很熟悉了。虽然成军还是在重复已经讲过多次的政策,但今天的效果比较明显,老人的态度有些缓和,这让成军十分高兴。他说:“群众有时候不理解,我们必须有耐心,多和群众交心,让群众感到你是真心为他们着想,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成军说。

基层工作更多的是和群众面对面,如果只是开个会、发个通知、写个汇报材料、出个宣传栏、拍张照片就走,那工作就永远浮在上面,给群众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社区就这么几个人,很多工作都要我们来做。如果让我们经常开会、填表、应付检查,哪有时间和群众打交道,群众自然不满意。”天水郡街道莲瓶社区主任王桂芳说,在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获得群众的支持。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首先要了解每一户群众的情况,至少要到群众家里去一次,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今年以来,王桂芳明显感觉各种会议少了,要求他们统计各种数据的次数少了,她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入户走访。

辖区居民成艳的丈夫不幸去世,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的她又做了一次手术,丧失了劳动力,让整个家庭雪上加霜。

王桂芳在入户时了解到成艳的情况,立即帮她申请办理城市低保。看着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儿,想到社区干部给予的无私帮助,成艳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从王桂芳的汇报中得知成艳的情况后,成军决定将成艳列为困难居民进行走访慰问。他和社区干部自费买了鸡蛋、牛奶送给成艳,鼓励她好好生活下去。“有困难就找社区,我们随时都在。”成军说。

“其实我们还是一样的忙碌,甚至比以前更忙。但和以前不一样的是,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每给群众办成一件事,就有满满的成就感。”成军说,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的负担,不是为群众服务的责任。

减负不减责,更是基层干部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好群众的重要保证。

“以前,刚参加完这个会,又通知要去参加那个会的情况不在少数。”秦州区杨家寺镇党委书记钱强明说。

杨家寺镇距离市区49公里,而且大部分都是蜿蜒盘旋的山路,开车要一个半小时。

4年多前,钱强明上任的时候,杨家寺镇是全区排名后面的乡镇。镇里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空白、群众增收没有门路,同时,干部也缺乏干劲。

“原本干部就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加上各种电话通知、工作安排、检查,干部自然产生了应付心理,得过且过的思想很重。”钱强明说。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带领杨家寺镇的干部群众奋起直追、脱贫致富?突破口究竟在哪里?钱强明首先从自身做起,不讲空话、大话,脚踏实地干工作,不搞“形象工程”——在没有紧急事情的情况下,一周只开一次会;开会不念稿子,直接谈工作、讲问题、抓落实;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和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上。

钱强明的方法逐渐起到了作用,杨家寺镇干部和群众的心越来越近。

通过几年的发展,杨家寺镇建起了10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打破了高海拔地区不能种蔬菜的传统。农村“三变”改革以来,镇里大力提倡“政府+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

正当杨家寺镇满怀信心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给基层减负的通知下发,犹如一支强心剂,注入了杨家寺镇全体干部的心中。

“这对我们乡镇干部来说,真的太及时太重要了。给我们卸下了很多包袱,让我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脱贫攻坚和发展上。”钱强明说。

5月14日一大早,蒙蒙细雨中,钱强明来到杨家寺镇易地扶贫搬迁建成的土媒新村,他计划用一上午的时间走访贫困户。

走进建档立卡户邵建福的新家时,邵建福正在收拾屋子。邵建福和父母住在一起,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原本在江苏打工的他不得不回家照顾老人,为此也失去了每个月多元的收入。

钱强明仔细询问和了解邵建福家各种扶贫政策落实到户的情况。通过交谈,他了解到目前邵建福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收入来源。钱强明和驻村干部现场商议,决定由镇里出面介绍,让邵建福去正在新建的联动日光温室工地打工,每天可以挣元。如果干得好,今后还可以在日光温室里继续打工,解决一家人的收入问题。

“乡镇工作说白了就是为群众解难题,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摆在人人面前的事实,是走不了形式的。”钱强明说。

当前,在杨家寺镇,除了给群众解难题之外,蔬菜产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也成了钱强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