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325494.html中华水塔的绿色发展新路 09:23 未知音频09:24来自新华社客户端盘羊、白唇鹿、藏原羚、黑颈鹤、大……年8月,“嘉塘自然观察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支自然观察爱好者队伍,在嘉塘草原累计记录到15种哺乳动物、71种鸟类以及种植物。一只藏羚羊在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觅食(年5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嘉塘草原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在其境内流过,该地区是长江上游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三江源,每年向下游供应亿立方米的三江之水,养育了数亿人口。同时,它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及生态安全屏障。这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珍惜的地方,自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持续退化,鼠害频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沙漠化程度加深。这是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境内的星星海(年8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年,国务院批准青海建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总体规划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后,年,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包括白拉一家在内的户村民放下牧鞭,离开位于长江源头海拔近米的村庄,搬到了位于格尔木市郊的新家园——长江源村。这是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7月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设立。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设置了一批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在白拉生活的长江源村,多名村民担任草原管护员的工作,守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收益。这是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的长江正源沱沱河河道(8月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把当地群众从保护的对立面转变为保护的主体。随着中国对生态保护日益重视,三江源草地退化趋势得以遏制,水资源量、草地覆盖面积持续增加,青海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昔日踪迹难觅的野生动物开始大规模现身三江源地区,频频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三江源地区藏羚羊、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比保护初期增长2倍以上,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比年增长34倍,三江源全境雪豹数量超过只。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一条湟鱼在沙柳河中洄游(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提出以生态文明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只雄鹰在黄河源头玛多县扎陵湖上空飞翔(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年12月,青海省实施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的省份;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超过亿元。这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年8月19日至20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本次论坛是中国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举办的首届国家公园论坛,集中展示了中国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青海正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经验。记者:田文杰编辑:陈洋袁亨瑞制作:新华FM工作室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61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