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鹏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来,玉树州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灾难走向辉煌,从贫困走向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社会事业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生态环境大变样,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恢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玉树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70年来,从“崇山敬水”的朴素自然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玉树州始终立足“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这一定位,坚定不移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全力构筑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州累计完成投资73.3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草原植被覆盖率增长到61.8%,三江源区水资源量增加80亿立方米,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近31万人享受到生态性补偿,“吃上了生态饭”。
“家园美化”、河湖长制和“清四乱”行动深入开展,“生态法庭”“生态民兵”“野生动物伤害补偿”“禁止外来鱼种放生”等创新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圆满完成,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水源地入选“中国好水”。现在的三江源,正在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美、水美、人美的美丽画卷。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通过构建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彻底解决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园区名生态管护员实现“一户一岗”。如今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提升,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多加说,该州基本完成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衔接全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相关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及规划环评,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把握区域差异性生态环境特点,全州共划定60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玉树州积极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治多县、杂多县、囊谦县、称多县、曲麻菜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各乡镇靠近城区、镇区有条件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全州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到%,保证了人民的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多加说,玉树还开展了供热系统锅炉“煤改电”及其他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成杂多县、囊谦县、治多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项目,开创垃圾分拣、收运、处理的“杂多模式”,城乡区域生态环境净化、美化和秩序化水平显著提升,玉树市荣膺“全国卫生城市”。本文来源:法制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16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