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展示环保手抄报。本报记者程宦宁摄←同学们通过地球仪学习生态知识。本报记者程宦宁摄↙生态课堂游戏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本报记者张子涵摄↓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家乡的故事。本报记者程宦宁摄本报记者张子涵2月15日,我们驱车前往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翻过哈秀山垭口就快到治多县了,沿途的风景美如油画,湛蓝天空中白云飞舞。这里,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极大的温差让冬季的积雪一直覆盖着大片灰黄的草原,四周安静得能清晰地听见风吹过脸颊的声音。历经数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下午到达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吉尕小学,走进校园,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精神饱满的老师和身着整洁校服的同学们,不难看出整所学校都已经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了充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学校专门安排了生态环保课作为同学们最“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把保护生态环境重视起来,让同学们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当好小小‘中华水塔守护人’。”吉尕小学校长东周扎西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走向生态课教室。来到走廊的尽头,看到一间教室门框之上挂着一块“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字样的长方形木牌,“这里就是生态课堂的教室。”东周扎西敲门带我们走了进去。生态教室中悬挂有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范围图,并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的目的及意义用文字描述了出来,在四周的玻璃展架上摆放了很多件学生的手工作品,有用牛羊毛编织的绳子、用牛羊皮制成的口袋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感受古老游牧文化中的环保理念。除此之外,教室还挂着各式各样的图片和照片,有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还有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的自然风光和物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同学们还用牧人常用来做黑帐篷的牛毛织品作为照片的装饰。“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成立于年3月,生态教室也是在第三方的帮助下布置起来的,旨在为了让同学们能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自己家乡的山水文化,培养爱护自然的主动意识。”东周扎西说。闹布智美是今天生态课堂的老师。“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家乡开始学习。”只见他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下了“认识三江源”五个字后说,“我们的家乡‘治多’用藏语意为长江源头,是长江的发源地,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长江之源、动物王国、中华水塔、嘉洛宝地之美誉。”“我们处在三江源核心区,境内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学们像是闹布智美的“小粉丝”,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着,不敢有一丝分心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内容。“我校生态课堂主要采用《我家住在三江源》的环保读本,包括‘三江源——我的家’‘我们身边的生灵’‘我们与大自然’三部分篇目,让同学们感受到环保无处不在、从身边小事做起也能为环保事业做出大贡献的道理。”闹布智美说。很快课本上的内容就讲完了,这时闹布智美拿出了几块蓝色和白色的布作为游戏道具并问:“有没有人想要参加游戏?”一时间班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报名想要参与游戏,最后闹布智美选了几名同学到教室中间参加游戏。“你们手中的白布代表着长江源头,蓝色的布块代表长江的其余支流,最末端这个圆形布块代表着汪洋大海。”闹布智美一边分发游戏道具一边解释着游戏规则,同学们拿到各自的道具很快便进入“角色”,起初源头和支流不受任何污染,干净的水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奔流,后来有一个人在源头扔了瓶子,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往源头和支流中扔垃圾,最终垃圾日积月累,让下游再也没有干净的水,代表着大海圆形布块也满是从上游流下的垃圾。游戏虽然简单,但同学们却从简单的游戏中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住在源头的人,我们要守护好源头的水。从今以后我要从自身做起,守好家乡环境的每一块土地,坚决不能让游戏中的结局变为现实。”二年级三班陈来索巴同学激动地说。其实,像这样的小游戏闹布智美老师还有很多,而这些小游戏的灵感全部来源于他之前在县上参加过的环保志愿活动,有次闹布智美去河边捡拾垃圾时就想“能不能让同学们也能具象地感受到污染环境的危害”,于是,他结合自己的经验编排出了很多类似的小游戏,“每次做游戏的时候同学们的气氛都很热烈,在游戏中能更加深刻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课程质量就‘更上一层楼’了。”闹布智美说。除此之外,吉尕小学还邀请过了解家乡的老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及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环保人员到学校为同学们上生态保护课,讲关于家乡的故事。同时,还通过标本采集、生态观测等户外模式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生也通过绘画、书法、摄影等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如今,吉尕小学从教师到学生,生态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堂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生态课堂,给这里的学生们在内心深处埋上了一颗颗环保的希望种子,随着岁月流逝,幼小的种子终将会发芽茁壮成长,江源满山满谷将更加郁郁葱葱,清水东流。《青海日报》(年02月20日第5版:要闻)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