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m/

一两名老师、八九个孩子,偏远山区依然有一些这样的教学点,有人形容这是“极小学校”。他们因何坚守?未来如何发展?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云南几所“极小学校”。

选择留守

方便孩子们就近入学

皮肤黝黑、两鬓花白,脸上带着些许被岁月镌刻的皱纹,57岁的李伟扎根云南建水县甸尾乡期租碑小学已有36年。让他自豪的是,从教30多年,附近村子没一个辍学的孩子。如今,隔年招生的6个一年级学生,再加上学前班的4个孩子,是李伟全部的学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租碑村的学校师生达多人,还办过初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期租碑小学也还是一所有5个年级的完全小学。李伟依然清楚地记得,年他前往期租碑小学报到时,全校4名老师、名学生的热闹场景。

不过,随着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也跟着一个个调走。李伟主动选择了留守,他说:“自己村子的学校,自己都不乐意待,外来的老师更留不住。”

目前,甸尾乡保留的“一师一校”教学点仅有期租碑小学和高楼寨小学两个。实际上,这样的“一师一校”教学点,在云南已不多见。不过,也有的县区由于地形交通等限制,仍然保留了较多“极小学校”。红河县统计,当地目前有41个“一师一校”教学点,共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校均学生14.24人,其中在校学生少于10人的教学点有18个。

保留“一师一校”教学点的地方,多半为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在大理市挖色镇,挖色完小的白柳箐小学只有2名教师、9名学生;大成完小花椒箐小学仅1名教师、4名学生。挖色镇中心校校长赵立标说,学校也曾多次劝说学生家长,送学生去16公里外的挖色完小和8公里外的大成完小读书,但仍有家长选择让学生留在家附近读书。

记者调查发现,“一师一校”教学点的孩子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大多在读低年级,而教学点所在的村子多半与最近的集中办学点距离较远。“要是寄宿,孩子太小生活还难以自理;可要走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接送也不方便。”李伟说。

丰富课堂

老师对教学格外用心

“一师一校”教学点的学生虽少,但老师对教学依然格外用心。

李伟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带孩子们春游“找春天”。学生问他:“春天怎么找?”李伟指着树上嫩绿的新叶说:“你们看,春天在松树枝上。”就这样,学生们寻找着春天,他们说,春天在溪水的欢歌里、在花儿的点头里、在春风的暖意里……学生们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让李伟欣喜不已。

教室里,广南县莲城镇坝汪村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正在给学生上课。农加贵说,现在上课稍微轻松些,都是五年级的学生,前几年学生多,给几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要用“复式教学法”。“上课时,五年级学生先预习或者做作业,我给三年级学生上课;三年级学生复习时,我再教五年级学生新知识。”农加贵解释:“有时低年级学生把高年级内容都学会了。”

“小学课程内容并不难,关键看老师怎么教。‘一师一校’教学点虽然老师少,学生也少,但老师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