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乐土。摄影:程宦宁玉树州生态环境局
近日,一个喜讯从江西省南昌市传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及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表彰活动中,玉树藏族自治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这是对感恩奋进、守护“中华水塔”的江源人的第一个褒奖!
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的玉树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
10月中旬以来,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生态管护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思想上更加坚定了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更加坚定了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的意识,更加坚定了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心和信心。
“咱玉树,这次又出名了。”在广场空地、景区公园,在黄河源头、牧区草场……这份殊荣如“春雨”般沁润着玉树的角角落落……
其实,这既是一个殊荣,更是一个鞭策。
“全州有近31万牧民端上了生态‘饭碗’,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生态报国已成为每一位玉树人的自觉行动。今天,玉树能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每一个玉树儿女付出的结果。”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多加坚定地说,“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此次又被国家命名为示范区,我们的担子更重了,只有抓紧落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和建设,才能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每天除了工作,多加都会留出一部分时间,把自己“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干事动力、前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多加说:“当下,最要紧的是建设好‘江源之窗’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数字生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大力加强环境信息化及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有效支撑生态环境监管的同时,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向少说多干、敢说敢为的玉树人,充分发挥改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思路,先后争取万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资金,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技术支撑,建设完善“江源之窗”,将生态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水情监测预警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有效管理、监测监管核心业务协同联动。
12月5日,多加带着自己的“营养包”打算再次为局里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补一下,这一次多加把学习的地点选在了下属单位玉树州环境监测站内的“江源之窗”。
长江之水带着冬日里的凛冽,从治多县“第一湾”奔涌而过,气势磅礴;在通天河北岸,余只岩羊正在峭壁和山坡上奔跑、漫步、觅食,画面更具和谐感……透过“江源之窗”,一幅幅动感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远距离、动态、直观观测到野生动植物。
此时,伴随着大屏上的“美景”,多加开始直奔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伟目标,梳理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为下一步玉树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多加趁热打铁说,“我们要依托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环境管理转型,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为实现生态环境总体高质量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夯实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生态质量管理平台、环境应急监测体系、集约化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化宣传教育平台、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探索出玉树州信息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发展新模式。”
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断了多加的话语,原来是“江源之窗”的报警提示,监测站工作人员立刻调整画面,通过玉树湿地公园点位进行视频观测,发现玉树市建筑垃圾填埋场附近有人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烟雾,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
工作人员立即截取影像资料,把问题反馈给玉树市相关部门,并开展了现场执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理。
像这样的情况,在“江源之窗”常有发生,这也更加坚定了多加推动“数字生态”的信心。
多加说:“破除数据孤岛、整合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平台,我们就是要建立玉树州生态环保大数据云平台,纵向联通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玉树州生态环境数据资源落地,横向预留外接各委办局相关数据端口,有效整合生态环境内部数据,实现相关数据的全面汇聚、集中处理、数据共享,将全州生态环境数据及19个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云化部署,并拓展吸纳相关部门、企业和互联网关联环保数据,让数据‘活’起来,通过多方资源互联互通,实现玉树州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大融合。”
推动“数字生态”实现生态环境智能管理,受益的还有玉树州的广大牧民群众。
“玉树的空气质量就是好。”
“玉树的天真蓝。”
……
近年来,玉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AQI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5,环境可吸入颗粒物PM_2.5月均浓度指数保持在6左右,长期处于全国地级市大气质量监测城市前列。这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数字生态”的加持。
多加说,今年,玉树州投入万元用于实施智慧监管大厅和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观测点位建设。同时,将积极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的高分遥感技术应用,进一步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水平,充分发挥好信息化平台的保障作用,以“数字生态”守护绿水青山,用大数据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建好“江源之窗”守好“中华水塔”
寒冬,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的“万里长江第一湾”,一会儿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岩羊“飞檐走壁”,一会儿可以看到灵动可爱的沙狐正在觅食,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矫健身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十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采访时,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多加自豪地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可以不出门就看到‘中华水塔’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宣传好玉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成效,从10月28日开始,我们通过玉树‘江源之窗’平台,将‘长江第一湾’和‘长江S弯’两个观测点位以‘生态慢直播’的方式在青海新闻网视频号、‘大美青海’客户端等平台长期直播。”
近年来,玉树州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累计投入余万元持续建设“江源之窗”。目前全州自建“江源之窗”点位17个,结合青海“生态之窗”共享的18个点位,州域已覆盖35个观测点位,实现了对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等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高清视频观测,完善丰富了“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平台的建成投用,有效支撑了自然保护区监管和物种多样性监测,生动展示了玉树州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
玉树市市民更尕扎西说:“我从小在牧区长大,虽然现在搬到了城里,但是心里还是惦记着牧区的山山水水,现在有了这个‘慢直播’,没事我就打开看看,画面中长江之水奔流的场景,还有时不时出境的野生动物,让人很快就能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具有“千里眼”功能的“江源之窗”的建设,就是玉树州委州政府及州生态环境局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凭借科技力量,大显身手,有利于更好守护“中华水塔”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青山绿水。
平台自建成以来,在积累收集大量视频监测数据的同时,积极探索视频数据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将重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活动区域进行量化统计和跟踪观测,初步掌握了藏羚羊、雪豹、黑颈鹤、欧亚水獭等生存状况、生态习性变化情况,为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现场观测分析手段,有效弥补了人力巡护实地调查反应慢、成本高、覆盖面窄的短板。
多加说:“为进一步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阵地作用,我们将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一张图’平台,并融合‘江源之窗’为特色的宣传展示单元,以信息化动态、直观、立体的方式展现玉树生态质量,讲述玉树‘生态故事’,成为重要的生态环保科普宣传平台和推介美丽新玉树的窗口。”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程宦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