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方略——《问水大西北》(第二版)
第一章:如何正确认识大西北缺水
九、大西北的水量需求及布局
恢复罗布泊湖泊群,是改善大西北气候环境、恢复大西北水土生态的基本保障。恢复罗布泊湖泊群的基本用水,是不以任何条件和代价必须保证的。这一点,大家应该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希望广大的气象气候专家、地理历史专家、水土生态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广泛论证。
恢复罗布泊湖泊群,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贪婪,不要认为把这么多宝贵的水灌在湖泊中是浪费,要知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个时不时就黄沙漫天的大西北,是无法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人员居住的,没有良好的气候和生态,既留不住资金,也留不住人,一切的发展愿景都是妄想和空谈。强行调配或者政策鼓励人员到大西北去,也是不能长久的,只是违背自然规律、终将受到自然报复和惩罚的短期行为。
把调来的水全部用于搞开发、搞建设,这没有问题。但必须保证其尾水不能被严重污染,并有足够的尾水回流到罗布泊,确保恢复罗布泊湖泊群最基本的生态用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磨刀不费砍柴功”,“四两拨千斤”,这都是我国古代利用自然规律的金句名言。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规律,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的发展才是持续健康的,才能行稳致远。
灌溉农业、发展工业等产业用水和建设城市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到底需要多少,这要根据总体的可调水量、基础生态承载能力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再来做好用水的布局。只有这样,调水才有目的,才有方向,才有预算和预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果和效能。调水,才会有人买单。
前自然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传友教授告诉我,自然资源包括空中的光能、热能、风能、水汽资源和各种气体元素;包括地表的动植物、地表水、微生物和沙、土、石等各种元素;包括地下水、油、汽、煤和各种矿产资源。在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水资源是相当宝贵的,是空中、地表和地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地方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的世界是非常恐怖的。他还指出,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结构性缺水非常严重,超过三分之一的陆地都缺水,大西北由于缺水,大量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利用,非常可惜。从藏东南调水,满打满算也就是亿立方米左右,如何做到高效调水和科学用水,必须要做好深入、充分的研究。
陈教授的这番话,精辟地概括了水资源的宝贵,同时指出了藏东南的可调水量满打满算也就是亿立方米左右,这个数据与我们的研究是一致的(后面有详解)。
根据青藏高原总体的可调水量亿立方米来计算,减去恢复罗布泊湖泊群的用水量亿立方米,还有亿立方米的水,怎么用好这些水,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呢?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黄河流域的合理用水状态。
根据“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这样一个普遍认可的调水思路,中线调水以下的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的用水,全部由东、中线调水工程来解决;渭河的关中平原,现在实施了引汉济渭工程,基本上不存在了严重缺水的问题。如果再通过黄河干流兰州至中卫的乌金峡、黑山峡两大水库的建设,黄河的洪水基本上都可以变为水资源加以利用。黄河的水,除了冲沙调沙的必要生态用水外,其余的水,全部可以用于黄河的中上游。
在黄河的中上游,已经建好或在建(包括筹建)的主要引黄工程有:大通河的引大济秦,西宁的引黄济宁,甘肃的引洮工程,景泰、民勤的扬黄工程,盐环定的扬黄工程,山西的两纵十横大水网工程,陕西榆林引黄工程、渭南引黄工程……这些引黄工程如果全部发挥了作用,可以增加黄河中上游亿立方米左右的有效供水量。从此,黄河流域真正缺水的就剩下了共和盆地、西海固和鄂尔多斯。这三个地区,除了增加一些必要的引黄调水外,可以根据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的“深层地下水通道”理论,通过深井适度开采深层地下水,解决必要的生活用水,并通过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减少常住人口。
根据胡彩虹等人所著的《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可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气象与环境科学》年5月第36卷第二期)一文中天然径流量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年三门峡的年均天然径流量为.9亿立方米,-年只有.2亿立方米,减少了.7亿立方米。
通过恢复罗布泊湖泊群,改善下风区域的气候环境和水土生态,黄河流域也必将受益。根据我们前面的预测,仅黄河流域,降雨量将增加亿立方米左右,年均天然径流量也将增加亿立方米左右,最起码可以恢复到-年三门峡的年均天然径流量.9亿立方米以上。至此,黄河流域的生态用水和地表径流,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基本能够满足现在经济发展及人口规模下的用水需求。
由此看来,青藏高原亿立方米的可调水源,在保证罗布泊湖泊群基本生态用水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另外的亿立方米水完全可以作为大西北的发展用水。发展规划如何安排,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此不敢妄议。但根据调水的难易、水能的利用、光热的效应、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地形地貌的便利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此,我们做些大胆的主体规划设想,供大家参考,不正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首先来看地形地貌,挨着青藏高原比较近(调水较容易),海拔比较低(光热更充足、水能利用率更高),地势平坦(更容易形成规模化开发)的地区就在罗布泊区域。罗布泊还是阻击空中水汽、改善大西北气候的湖泊中心,如果把主要的发展用水用在这里,还能加强低空的水汽含量,触发更多的大气降雨惠及下风区域的大西北地区。因此,我们把主要视线集中在罗布泊的周边。
计划的罗布泊湖面海拔米,预留米的最高水位,其周边接近米高程的最大平地就是若羌县城、车尔臣河、台特玛湖围绕的这块区域。规划在车尔臣河西北方向的沙漠中种上防护森林带,形成超大规模的风沙防护林森林公园。在车尔臣河东南方向,海拔-米之间建造一个大城市,该区块平均长90公里,平均宽50公里,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可以打造一个类似北上广深的西北大都市。这个城市的名称就叫做“楼兰市”,或者“罗布泊市”、“若羌市”、“南疆市”,为警醒世人牢记生态环境、罗布泊无可代替的生态功能和水的重要性,权且以“楼兰市”命名更为贴切。
以楼兰市为中心,打造楼兰、且末、民丰、于田、和田公里的生态经济带;楼兰、台特玛湖、沿塔里木河到尉犁县公里的生态经济区;楼兰沿罗布泊东南侧到敦煌、瓜州、玉门公里的生态经济走廊,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布局、生态布局科学合理,低碳环保,环境优美的楼兰生态经济生活圈。
楼兰生态经济生活圈示意图按照供水量的规模,规划建设网格化生态防护林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蚕桑、水果基地1万亩,大豆、花生、土豆、油菜、棉花等改善沙质土壤的耐旱作物轮作耕地1.7亿亩,共浇灌土地2亿亩。平均每亩浇水立方米,共耗水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规划0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和第二、三产业的用水,预计亿立方米。调水亿立方米,经过工农业生产使用后,通过必要的防污处理,每年保证至亿立方米的尾水流入罗布泊,并通过隧道流入艾丁湖和哈密盆地,确保罗布泊、艾丁湖、哈密盆地以及柴达木西部水库1.66万平方公里湖水总面积的动态平衡。
这样的用水承载能力,既保证了打造楼兰生态经济生活圈的发展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用水紧缺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又保证了生态湖泊的用水量。随着未来大西北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山区自然径流的增加,用水规划还是富有余地的。
在工业规划上,充分利用农牧、光热、风电、土地、油气、矿产、马兰基地等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选择地方资源型、节水型和少污染(完全可治理)的工业体系。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作用,以内地城市为依托,辐射中东、中亚和欧洲地区。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乳业、纺织业、油气化工、盐化工、光伏光热、风力风电、航空航天、核能利用、世界大学城、科技研发、世界金融、世界商贸等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集群。在未来的50年内,建设成为人口超过万,GDP万亿元以上,宜居、宜业、宜发展的西北中心大城市。
在沙漠周边地区建设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生态经济生活圈,必须遵循“科学规划,承载有余;科学节水,高效用水;科学环保,严禁污染;科学布局,生态优先;生产生活,绿色低碳”的四十字要求,吸取咸海流域的历史教训,严禁挤占、污染罗布泊湖泊群的水量和水质,做到规划先行、轻松承载、优质高效、行稳致远。
在此,特别感到欣喜的是,通过楼兰至和田公里生态经济带的打造,大量的水引入该地区,该地区的水汽蒸发,青藏高原将是直接受益区,对稳定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水位不再下降、维持青藏高原的湿润度、保持青藏高原四江源区水源的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也为青藏高原调水到大西北的水源供应增加了保障,形成了水汽的良性循环。从而,罗布泊湖泊群及楼兰生态经济生活圈的水源就不会减少,保证了大西北水源的稳定,不会重蹈古代因为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造成塔里木河源头水源逐渐减少的覆辙,所有的工程和努力都将能够永久的持续运行,大西北将永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调水后,三江源区水土生态将得到恢复与此同时,通过若羌至和田公里生态经济带的打造,再通过对和田河、塔里木河的有效治理,贯通若羌到和田河、叶尔羌河到塔里木河、再到罗布泊的河道,形成常年正常的径流,逐步减少由于塔里木河断流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亿立方米水,首先用于以罗布泊为中心的“楼兰生态经济生活圈”,尾水回流到罗布泊,恢复罗布泊湖泊群,其蒸发量相当于年前秦汉时期罗布泊湖泊群蒸发量的3倍,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罗布泊湖泊群蒸发量的2倍。
这些蒸发量,如果分散在河西走廊、内蒙古、黄河流域等其它地区蒸发,无法形成合力,就会失去良好的降雨效果;现在是安排在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蒸发,虽然有亚于在罗布泊湖泊群集中蒸发所带来的降雨效果,但总体蒸发量是年前的2倍,并与罗布泊湖泊群的强烈蒸发形成合力,对其下风区域的吐哈盆地流域,柴达木流域,黑河、石羊河流域,黄河流域增加的降雨量不会亚于年前大禹治水年代的水平。
在这样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通过科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这些下风区域的发展,除黑河流域由“东干渠”经玉门调入部分水源外,其它地方靠天然降雨就能够达到“雨露滋润,细水长流”生态效果,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城市的发展用水,都能够通过自然降雨的增加得到解决,无需再实施其它的调水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