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地处大别山东南麓,自古就是重要产茶区,茶产业几乎覆盖了所有县(市、区)。近年来,安庆市茶产业持续壮大,加之茶科技引领、茶文化赋能,开启“新三篇”,在脱贫攻坚中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茶产业,也将成为安庆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安庆市主产茶区位于安徽省两大著名茶区之一的大别山区腹地及东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茶叶品质优异。全市现有“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桐城小花”4个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安庆市加大投入,统筹做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大文章。
岳西县大山深处的琥珀村高标准茶园。通讯员程小龙摄
小小绿叶托起大山百姓“致富梦”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小青龙……”蜿蜒的山路上,转过山坡,一辆“大鼻子”校车放着欢快的儿歌缓缓驶来,正在自家茶园采茶的黄翠云,赶忙扔下手中的活儿,直奔家门——孙子放学了。
5月17日傍晚时分,岳西县来榜镇花墩村的大小茶园中,村民们还在忙着采收夏茶。
在岳西,从来没有一种产业像茶叶这般“亲民”,岳西人爱茶,茶也爱岳西人。普通农户即使不外出务工,管理好自家茶园,就不怕挣不到钱。黄翠云家有6亩多茶园,春茶采收的两个月,她采了多斤的茶草,就近卖到茶叶加工厂,就有了近三万元的收入。
安庆地处大别山东南麓,山地、丘陵面积广阔,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自古便是重要产茶区。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54.19万亩。作为纯山区县的岳西,茶园总面积达到18.29万亩,占全市三分之一,在各县(市、区)中位居第一。
花墩村现有茶园多亩,多户村民家家种茶,人均茶园面积1.5亩。上世纪80年代,花墩村仅有茶园多亩,村民主要种植水稻,但仍填不饱肚子。“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用钱靠贷款”是那时花墩村的真实写照。后来,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完全取代水稻成为当地家家户户的支柱产业,得益于原党支部书记王晔光。
年,高中毕业的王晔光进村工作。为改变贫穷,他大胆承包了村集体的多亩茶园,用心经营。茶叶价格节节攀升,村民在茶园通过务工获得了可观收入,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也种植茶叶,并逐年扩大面积。王晔光提供茶苗、技术,帮助培训、销售,并积极为村民争取县级补贴政策。在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茶叶完全取代水稻。王晔光因为参与创制“岳西翠兰”品牌、带动村民致富成效明显,年被岳西县委、县政府授予“茶叶状元”称号,后挂任镇党委委员,担任村第一书记。
近几年,王晔光带领村民持续进行高标准茶园改造、制茶设备升级、茶叶品牌打造等,花墩村茶园亩均产值增加了0元以上,村民在茶叶方面人均年收入超过元。花墩村茶产业的壮大,是岳西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安庆,茶产业几乎覆盖了所有县(市、区),多年来,各地通过各项补贴政策持续推动茶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茶产业作为一些县(市、区)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在有效推动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黄海介绍,安庆市从年起设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市财政支农资金范围,各茶叶主产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茶产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也会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茶产业发展,各级扶贫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茶产业精准扶贫。
如今,茶叶的规模种植在岳西县孕育出了一条完整产业链,种植仅为其中一道环节。在大山深处的冶溪、店前二镇,有多亩的专业育苗基地,茶苗供给本县、全省乃至全国的茶叶种植户;全县八成人口参与种茶、制茶,种植面积仍在增加;全县共有6家专业生产制茶机械的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国外;全县现有近家大小型茶叶加工厂,县外省内有近家“岳西翠兰”实体店,有效衔接了小农户和大市场;春季各大茶园时常出现一边采茶一边无人机航拍的场面,一批专业的文化宣传公司也在岳西出现……
在岳西经济开发区,岳西县同发机械有限公司是安庆地区最早生产制茶机械的企业,公司前身为乡镇农机厂,现在专门生产制茶机械。公司制茶机械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包括制茶的杀青、理条、烘干及附属加工设备,共有40多种,主要销往全国各产茶区,还出口东南亚多个国家。
从全市来看,现阶段,安庆市茶产业仍面临一些发展瓶颈。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安庆市将对现有茶园进行生态化、宜机化改造,对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改树、改土、改园等改造,引进新品种,建设现代茶园;对现有作坊式加工厂进行集中改造,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及智能化、数字化茶叶生产线,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基地。同时,推进茶产业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
黄海建议,在培育发展名优绿茶产业集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壮大现有龙头企业,鼓励成长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壮大集群规模。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形成“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管理体系。
科技种茶提升绿水青山“含金量”
如果说茶产业是一艘船,那么茶科技、茶文化就是这艘船的双桨,为茶产业服务且不可分割。
5月18日上午,岳西城南近郊的新浒村,山水之间,成片成片的金黄色格外显眼。今年春,岳西县山水间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世遐喜获丰收,经过五年的栽培管理,他的茶园有了0多斤黄金芽干茶产出,每斤卖到了元以上。
这是目前全县黄金芽唯一的大规模种植片区。从种植果蔬到种植茶叶,王世遐做了大胆尝试,选择了这一全县鲜有的品种。
“现在茶园有多亩,全是黄金芽,价格高但种植成本也大,而且这在岳西是一个新品种,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通过农业部门的帮助,我们对接上了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茶叶所的专家。几年来,他们一直在给我们指导,在茶园种植管理、绿色防控、制茶工艺、土壤和肥料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也把一些专门课题放在我们这里研究。”王世遐说。
王世遐坦言,专家们接地气的一线指导,令他十分感动,也增加了种好黄金芽的底气。他说:“种茶还是要讲科学、讲技术!黄金芽明年的产量还要翻番,三五年后,每年能产1万多斤干茶。”
安庆市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及省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科研单位每年选派一批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安庆市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去年底,岳西县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共同加快茶产业发展达成战略合作。今年3月底,江用文研究员专家工作站挂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根据岳西县茶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茶叶科技活动,为岳西茶产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做强“岳西翠兰”品牌,并开展茶叶人才培训及茶旅融合示范创建。
近年来,一批批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走进安庆市各地大小茶园,开展科技指导、培训,并建立了3家以茶叶为主导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在桐城市大关镇麻山村,茶叶是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去年5月,村集体公司申报成立了标准化茶园技术推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现有科技特派员11名。麻山村主任王永奎说,科技特派员为该村改造提升茶园生态环境、指导茶园种植和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还在无害化采摘、标准化机械加工、品牌包装、电商销售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良策,让该村过去的“粗放绿茶”走上了外面的“广阔舞台”。
另外,安庆市还组织实施了一批茶叶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助力茶产业发展提升。通过科技项目实施,带动了所在地茶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和收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太湖县城以北,大山里的石霞村茶园坝,曾经的荒山荒地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白茶覆盖。年,根据脱贫攻坚整体规划和“一村一品”总体思路,石霞村以安吉白茶作为主导产业,实施石霞山白茶产业基地科技扶贫项目。
石霞村整合包括各级科技扶贫资金在内的万元,入股石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叶户、民主、老屋、中屋4个村民组共计余亩的荒山荒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白茶,目前已完成约亩白茶种植。通过土地入股和基地务工等方式,该村户均增收0余元,村集体今年也将增加超过50万元的收入。加上招商引资企业及其他种植大户,石霞村现在总共已有白茶1亩,在太湖县形成了白茶种植“小气候”。
“一亩还是30斤的干茶,但是一斤白茶能卖到元,是我们这里普通绿茶的10倍,收入增加是肯定的。”石霞村党总支书记罗本和说,“科技扶贫项目引进示范优良品种、推广规范化种植等技术,使本地农户有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发展能力,也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使农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十四五”期间,安庆市还将持续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茶叶主产区对接,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大对脱贫地区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茶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文化底蕴激活传统产业“软实力”
数千年的种茶史、制茶史、饮茶史,在安庆市各地孕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今天,这些由茶产业衍生出的茶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茶产业发展。
茶叶品牌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海介绍,一直以来,安庆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发挥政府和茶叶协会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区域品牌授权管理、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全市现在已有“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桐城小花”4个区域公用品牌,各县(市、区)以公用品牌为“母品牌”,以茶企品牌为“子品牌”,实行“母子品牌”管理,并在全国各地茶叶博览会、名优茶评比等平台积极参展参评,对外宣传推介,加大媒体宣传,有力提升了安庆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在茶叶领域小有名气、在宿松当地广泛使用的“宿松香芽”品牌,正在申请认定区域公用品牌。
宿松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悠久的产茶历史,是古舒州地区名茶盛产之地。宿松云雾茶,又名“宿松香芽”,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主要产于罗汉尖周边一带的柳坪、北浴等乡镇,种植和制作有着独特工艺。
宿松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王新德说,一个地方的茶叶没有公用品牌,难以形成合力。“宿松香芽”品牌5年创制于柳坪乡龙河村茶叶公司,通过政府及协会等多方宣传推介,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制作工艺、茶叶品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现已在县内广泛使用。目前,宿松县正在申请“宿松云雾茶(宿松香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宿松香芽”区域公用品牌的最终认定加码。
年,“岳西翠兰”品牌诞生并获评全国名茶后,岳西茶产业进入全新的品牌时代,在品牌推动下,全县茶产业得到了稳定快速发展。年,“岳西翠兰”品牌价值达到了19.63亿元。这些年,岳西县一边进行茶文化建设,一边进行茶文化宣传,挖掘相关历史遗存,进行现代创作,并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岳西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有了茶,到了唐宋则已名响全国。境内有宋代榷茶场——舒州罗源场、明代石佛寺和石佛神茶、年竹山古茶园等实体遗迹,还有高腔古本茶戏及各种茶诗、茶歌、茶舞等文化艺术作品。
在岳西境内,以县城为中心,有多条通达山外的古道,尤以纵贯南北的从安庆府至六安州的古道最为重要。千百年来,岳西茶农肩挑背驮,一步一挪,沿着这条古道将茶叶等山货运出大山。这条古道,被称为岳西的“茶马古道”。据岳西县茶业协会理事长钱子华考证,为方便行人歇息与解渴,岳西先民在境内古道上建有大小茶亭58座,现存的还有10多座,这些茶亭最早建于唐代,大部分为明清所建。
钱子华说,姚河、包家两个乡镇各有一处茶园,已有数百年历史。另据文献记载,司空山上有一棵四五百年的古茶树,康熙年间已有碗口粗,不过现已不存。全县以茶命名的地名有53个……这些年来,他将自己的考证成果写成文章并出书,不断丰富岳西茶文化。目前在建的岳西县博物馆,将设岳西茶文化展厅,他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将陈列其中。
在安庆市重点产茶县(市、区)的一些地方,依托茶产业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每年固定举办的茶文化节庆活动。
位于天柱山腹地的大龙窝茶园,海拔余米,这里云雾缭绕、雨水充沛。一个多月前,安徽(潜山)天柱剑毫茶文化旅游节在潜山市天柱山麓举行,活动充分展示了潜山茶文化深厚底蕴、茶产业优势、茶旅融合发展成效及潜山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作用。
承办单位公司总经理曹文志说,今年是第三次举办旅游节活动,公司结合潜山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5A级景区天柱山茶叶产地优势,大力发展茶旅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了茶庄茶博园,成立了潜山市茶文化研究会,培训了一批茶艺师。大龙窝茶园现在初步修建了旅游观光步道、品茗观光亭等设施,丰富了天柱山旅游产品,正逐步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茶厂能养生”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潜山市不断探索“旅游+茶”的有机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成为带活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和谐发展的特色路径。在潜山,茶文化旅游人气逐年攀升,茶文化休闲游日益成为天柱山旅游的新热点。
不过,黄海认为,目前安庆市“三产”融合等涉茶新业态才刚刚起步,一些精品型旅游景区以单一观光旅游为主,茶文化旅游和茶体验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以大产业的理念来整合茶文化和传统茶产业,借助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全媒体记者罗少坤)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