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书记要走了,我们都去送……”5月31日,当曾美海返回拉乐村交接工作时,他要离开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乡亲们纷纷前往村委会送行,有的打算送锦旗,有的送土特产,有的送老母鸡……这些,都被曾美海一一婉拒。他对乡亲们说:“两年拉乐人,一生拉乐情,我在拉乐两年只做了驻村干部的本职工作,却与乡亲们结下深厚友情,这是自己最大的收获!”在村委会接访村民。6月1日,曾美海拉上简单行李与两本记得满满的民情日记,驾车离开拉乐村。离村的几公里路,走走停停,半个多小时才开完,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早已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与村干部们跋山涉水,规划乡村振兴,与村民们一起劳动一起收获……一幕幕再现眼前。他抹了抹眼角泪珠,遥望大山,再次祝福乡亲们明天更美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这就需要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在路边走访村民。年4月,刚做完两次手术的毕节市委党校副教授曾美海听说学校要选派一批干部到基层去驻村,便毫不犹豫地向单位提出申请。此时的他,是市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还是研究时代楷模文朝荣工作法的专家,主讲的课程《文朝荣工作法与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刚获得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很多人都觉得他没有去驻村的必要,可是他却说:“我申请去驻村,就是要把握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锻炼自我、增强本领的机会。深入基层,弘扬文朝荣精神,践行文朝荣老支书的工作法为乡村振兴助力无能。”就这样,曾美海来到了基层一线,成为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中的一员。这一年,他的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才4岁,都正是需要照看的时候。他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妻子,义无反顾地奔赴农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岁月。进百家门,行万里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脚印践行初心。在七星关区大河乡拉乐村,只要说到曾美海,村民几乎无不认识,有的是在听他讲党课时认识的,有的是在他走村串户时认识的,也有的是在去乡卫生院看病的路上,坐上了曾美海的车才认识的……从认识到熟悉,从熟悉再到信赖,两年时间,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脚下沾满了厚厚的泥土,心中却装满了浓浓的真情。村里的脱贫户吴学均,是一名护洁员,一年多来,他见证了村里各项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提到曾美海,便会竖起大拇指点赞道:“我们曾书记真是文朝荣式的好支书!”在田间地头走访村民。“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跟你就有多亲”,带着这样的信念,曾美海在驻村期间常常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和他们唠家常,帮他们出主意、解难题。尤其是对拉乐村户脱贫户来说,曾美海更是家中常客。“村子美起来,百姓富起来,群众乐起来”一直是曾美海心中的美好愿望。一年多两年时间,曾美海按照“巩固基础、提升形象、推进振兴”的思路,扎实开展好了各项工作。为了了解脱贫户的基本情况,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建立了群众走访档案;为了维护好村里的安全饮水工程,他利用“画图作战法”,摸清全村水管位置布局,及时处理故障问题,保障了村民正常用水;为了提升拉乐村的脱贫形象,他向市委党校申请了10万元帮扶资金,为村里购买了20个垃圾箱,并制定拉乐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彻底改变了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为了方便两个村民组户群众的出行,他带领群众修通了一条1.2公里的省界连接路,大大缩短了群众出行时间;为了振兴产业,他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辣椒、平菇、天麻、黄精等,带领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从“书生气”到“泥土味”,驻村这两年,曾美海充分发挥身在基层的优势,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取得了突出成绩。年,他被贵州省总工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授予了“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年获得了全省党校系统首届教学比赛讲授式第一名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驻村期间,因为表现优异,他连续两年获得了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同时,这也是曾美海到毕节市委党校工作以来,连续11年年度考核获得“优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下沉到基层一线,才能砥砺思想,才能更加靠近百姓。曾美海说,“通过驻村工作的苦干实干,我更加懂得了什么叫基层实际,什么叫联系群众”。一桩桩小事暖的是百姓的心窝子,一点点改变兴的是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需要更多像曾美海这样“自找苦吃”的人,深入基层一线,坚守为民情怀,矢志增强本领,砥砺担当作为,知重负重,久久为功,为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青春和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通讯员谢中林编辑汪瑞梁二审顾野灵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17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