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以有效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统筹解决好,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做大做强有机特色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牧民素质,繁荣农牧区文化。
市民在小区排练节目。
市民写出“心声”。
优质的学前教育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展开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再接再厉、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殷切话语,让人民群众心中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今天,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大势,如何坚定落实好各项民生改革举措,把改善民生推进到更高层次,让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更美好?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青海……努力让各族群众都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的美好生活!”在“十四五”时期及未来更长时期,我省将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全省发展的方方面面,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高质量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同频共振。
让人民享受蓝天白云、清水绿岸
绿草生机盎然、鲜花姹紫嫣红、湖水清澈见底、荷花暗香浮动……近日,记者走进西宁市北山美丽园时,仿佛走进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昔日的危岩体地质灾害区域如今已变成了美丽的生态公园。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在湖岸边,十几名中老年人身姿轻蔓、面带微笑、身穿旗袍,拿着扇子来回走秀,自成一景。
穿过表演队排练的凉亭,沿着绿道环绕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摆放着各式不同品种的睡莲,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三五成群的鸭鹅在其间戏水……前来游玩的市民或坐在湖边小憩、聊天,或扶老携幼,游玩观景。
市民赵俊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见证了发生的变化:“以前哪里能看到这么一大片美丽的荷花池啊,道路坑洼泥泞不平,污水横流,路堵,心也堵,如今,焕然一新,附近的街道明亮、小区整洁、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出了家门就是公园……景美、家美、心里更美啊。”
“亲爱的人啊,携手向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公园内回荡着悠扬的歌声,阳光洒在群众幸福的脸上。
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将城市浸润于好山好水好风光之中。
依托美丽的生态环境,一处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高原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青山环绕间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旅游产业园区,只见村民赵文科在自己建成的农家院里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我承包的餐厅生意也越来越好,今后我打算改造自家房屋,建个农家乐,这样就可以接待更多的游客。”望着眼前秀丽的天然林场,赵文科对未来充满信心。
曾经的穷山沟,如今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让河流变清、荒山变绿,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了有滋有味的新生活。“农民的收入翻了番,致富路上齐向前……”村民们哼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的“十四五”,全省将大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左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新乡村。
放眼望去,山高水长、绿韵蓝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海画卷将不断延展开来……
让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我们不仅搬出土房住楼房,安置区里还建起了服装加工厂,原本远在新疆务工的妇女如今都去厂里参加培训。”说起近几年的变化,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牙合村的村民对全村整体搬迁到镇上后的新生活充满期望……
“现在看病负担轻了。”来自大柴旦行委柴旦镇马海村的阿依相克丽最满意医药改革带来的实惠:“为防止因病返贫,镇里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等保障,让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
“门路多了,也点燃了我们的创业热情,这几年,通过开网店,不仅自创了时尚服装品牌,还依托电商平台将服装销往到了全国各地。”在海湖新区的商业街内,几名青年对自己的创业之路信心满满。
“电通了、网通了,信息化教育平台建立起来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基层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完全小学的教师贾玉兰期望,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点一滴的小喜悦,汇成人民的大幸福。
近年来,我省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持续稳定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其中,年均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实施教育建设项目个,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经验在全国推广,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及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健康青海加快建设,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城市宜居性、舒适度不断提升,广大农牧民告别危旧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砖瓦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广大农牧民喝上了干净自来水……各族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道路宽敞,鲜花围绕,绿树茵茵,高楼矗立……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互助中路的中庄村,院内大门一侧,“西宁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字牌格外醒目,广场上,村民三五成群,摇着扇子,载歌载舞,孩子们追逐玩耍。
记者来到刘新帮家中,只见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雅致,阳光洒落在阳台,照耀着一盆盆花草格外翠绿鲜艳,谈及现在的生活状况,他和老伴儿激动地说:“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样子啊。”
生活过得好不好,回答都写在了他们的笑容里。
走访中,记者发现,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群众也期待有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必须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创新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让人民群众都能够方便可及地享受到更加优质普惠的公共产品,让高品质公共服务滋润群众心田。
为此,“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重点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力争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青海,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让各族群众都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的美好生活。
让人民迈向更高质量的生活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
就业优先、教育强基、住房保障、敬老扶幼等一张张拉长的“民生清单”,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聚力前行。
“我们一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瞄准人民群众所急所忧所盼,用情用心用力多办一些造福群众的实事,说到做到,办就办好,让青海的各族群众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更有安全感。”——这种力量,大气而磅礴。
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城中社区的工作人员谢小娟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看来,安居乐业是高质量生活的前提。我们社区的老印刷厂家属院是个老旧小区,以往每年冬天,30多户居民都是靠生炉子取暖,不仅生活不便,小区环境也因此受到影响。两年前,经过改造,小区通了天然气,居民们的生活面貌大为改观,今后,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责,让辖区的每一户群众都能过上更加舒心的生活。”
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让人民群众的家园更美丽、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这正是增进民生福祉生动的缩影。
走进西宁市城东区福康颐养中心,每天都来这里做健康理疗的王保卫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为他们做血压、血糖等健康测量,还有阅览室、活动室,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而这样的切身感受,正是我省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民生需求的成果。
我们深感,实现美好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深感,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把群众最关切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青海正在奋力奔跑,谱写华章,未来可期。
作者:王颖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