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213655.html

米易县民族中学校是一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初级中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学生人,包括彝族、傈僳族、回族、白族等10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的63.5%。近年来,学校从强化机制保障、宣传氛围、示范引领、共同体意识入手,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各民族学生在学校和睦相处,健康成长,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在校园绽放出多彩的风姿,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提供了示范。

抓组织体系,强化机制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米易县民族中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班子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建立了工作督查机制和奖罚制度,工作有人抓,有人负责,做到了学校有方案,班级有计划,老师有打算,学生一个不能少,人人参与其中,确保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开展。

抓文化引领,强化宣传氛围。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校园文化墙。学校设计建造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学校大门,校名和校园内宣传标语都采用了汉文和彝文双语书写。在“师憩园”和运动场主席台背景,设计建造了“少数民族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和“各民族共享繁荣盛世”两幅主题浮雕。运动场看台石柱上雕刻了介绍我国56个民族基本知识的图像和文字;开设了中华民族文化讲坛。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邀请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民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等进入校园讲座。让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领会了“三个离不开”思想;创办了校刊《龙肘山》,专门设有“民族团结进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文化介绍”等栏目。

抓教育培训,强化示范引领。学校教职工有汉、彝、回、土家等多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教职工群体,学校利用校本培训和教职工大会对教职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老师们深刻领会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重大意义和“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同时学校还利用“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部分教师到凉山州民族中学、西昌市民族中学、西昌学院、德昌县民族中学、盐源中学、盐源民族中学等地参观、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增强了教师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教职工群体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抓活动载体,强化共同体意识。打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学校积极开展“会说一句民族语言、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曲民族舞蹈”活动,课间操以达体舞为主,基本形成了“初一新生学习达体舞;初二学生创新达体舞;初三学生热爱达体舞”的格局。学校课间活动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有机融合,以新颖的形式,增强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友爱;开设民族特色项目课外兴趣班,民族古典式摔跤、押加、民族刺绣、民族器乐、民族文化讲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课外活动走进讲堂,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比节目、比作品、比才艺氛围,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尊重少数民族传统风俗,同庆民族节日、同办民族节目,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庆典活动。学校重视各民族学生的传统节日,教育学生彼此尊重传统节日文化风俗,允许他们请假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庆佳节;开展“十同十比”活动,努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六个一”工程。学校在教师、学生、家长之中认真开展“同唱民族歌曲,同跳民族舞蹈,同尝民族美食,同学民族语言,同庆民族节日,同办民族节目,同话发展良策,同建好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