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内的生态管护员骑马巡护。(8月26日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境内的约古宗列石碑。(8月27日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生态管护员。(8月19日摄)
▲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境内的“万里长江第一湾”。(8月26日摄)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一群班头雁翩然起飞。(8月19日摄)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黄河美景。(8月19日摄)
▲“黄河源头第一家”牧民骑摩托车准备放牧。(8月27日摄)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千山堆绣,百川织锦,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约古宗列,黄河正源,海拔超过米。
这里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涓涓细流从这里缓缓流淌。
离约古宗列约20公里的地方,立着“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古宗列保护分区”的石碑。
年3月5日,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目标为“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今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将在青海正式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8月18日在国家公园论坛一周年座谈会上说。“目前体制试点工作目标和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已基本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赫万成透露,“按照有关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年内正式设立。”
秋日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雪山和草原交相辉映,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银光闪烁,藏野驴、岩羊等昔日罕见的野生动物随处可见,丰盈的湿地成为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栖息筑巢的天堂。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这个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小县人口只有一万多,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核心区,有着“千湖之县”美誉。
33岁的索索在果洛州玛多县扎陵湖畔长大,黝黑的皮肤,扎着辫子,和大多数牧区长大的孩子一样,从小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牧鞭,在草原上放牧。如今,作为政府聘用的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他每月有元收入。
沿着山脊,沿着河流,索索做好日常监测和野生动物巡护。
放下牧鞭,端起生态碗。如今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像索索一样的生态管护员就有人,园区内实现了“一户一岗”政策全覆盖。
国家公园内也初步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全方位的巡护体系,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系统,野生动物救护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藏族妇女南赛文毛家住昂赛乡年都村二社,作为被村里认定的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户,年她家接待了第一批国家公园访客。
“客人们最喜欢的还是去看家附近的雪豹等野生动物。”南赛文毛说,她们收入的10%会交到乡里统一用于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赫万成说,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实现三江源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记者吕雪莉李琳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