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哥,你看它多乖。”站在牧场的围栏边上,康嘉昂加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白唇鹿。摸着鹿角的多杰扎西笑着说:“那当然,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求然丁供图

“这一天我和弟弟要主动保护一个动物,它是一只可爱的小鹿。因为它以前没有生活在鹿群之中,所以我和弟弟要每天去看它一次。”

——摘自多杰扎西的日记《陪伴第一天》

年9月29日晚,14岁的多杰扎西坐在桌子前,打开本子,专注地写着。这本日记的主人公是两个藏族少年和一只白唇鹿。

好朋友

故事得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治渠乡江庆村一户牧民在山上发现了这只年幼的白唇鹿,看它身体十分虚弱便将其带回家照顾。渐渐地,这只小鹿熟悉了牧民家的生活,而牧民又害怕它不能适应野外的环境,便一直把它留在家中喂养,一晃眼就是两年。眼看曾经瘦弱的小鹿越长越大,牧民决定将其放回山林。

碰巧,治多县民族中学教师东周多杰听说了这件事,在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和同事更求然丁一同找到了治多县国营鹿场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得到牧场的帮助。

“当我们把白唇鹿送到牧场后,一些巡护员告诉我们,像这种人工饲养的鹿想要融入野生鹿群,大概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更求然丁回忆道,由于家人就在这个牧场上班,正在读初二的多杰扎西和康嘉昂加兄弟俩便主动提出要观察和陪伴小鹿回归自然的成长历程。

这一连串巧合搭建而成的缘分,似乎一开始就证明了这将是一段非比寻常的“友谊”。从那时起,专属于兄弟俩和白唇鹿之间的友情开始联结。

“到了下午,我和哥哥又去看小鹿,给它带了一些吃的,还在它的脖子上系上了一条黄色的哈达。以后它和鹿群一起上山,我们很快就能认出它。”

——摘自康嘉昂加的日记《第二周》

兄弟俩和“肖才仁”在一起。

承担观察和照顾任务的兄弟俩很快就适应了自己新的身份,并给这只白唇鹿取了个很有蕴意的名字——“肖才仁”(肖是鹿的藏文之意,才仁是长寿之意)。

为了照看好“肖才仁”,除了学习,两人的周末大多是这样度过的:拿出两个苹果,切块,和馍馍一起装进袋子里,带上家里的相机、望远镜,出门直奔牧场。到达目的地,一边用望远镜观察情况,一边呼唤自己的朋友。

“肖才仁!肖才仁!”没有意外的话,不出5分钟,他们就会看到小鹿慢悠悠地朝着围栏处走来。

“一开始我也挺害怕的,怕它咬我。但我看哥哥一点也不紧张,就试着摸摸它喽。”康嘉昂加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给“肖才仁”喂食的情形,“我把苹果块放在手上,把手伸进围栏,它慢慢走过来,吃掉了苹果。我摸了摸它的头,它很温顺,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凶。”即便一开始吓得小腿直哆嗦,但有了这一次的尝试后,兄弟俩和“肖才仁”的关系,渐渐亲密起来。

“我们差不多每天都去看它,它好像知道我们要来,总是在围栏附近走来走去。除了给它喂食物、挠痒痒,我们还给它拍照片,陪它说话,给它讲讲我们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当然,还得看它有没有受伤,有没有适应牧场的环境。”为了记录这段美好的时光,每次看完小鹿回到家,多杰扎西就和弟弟商量着,在日记中写下和“肖才仁”相处的点点滴滴。

“希望我们一直能跟小鹿一起快乐成长,希望小鹿永远都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摘自多杰扎西的日记《第四周》

兄弟俩观望“肖才仁”。

“你知道吗?它知道我们对它好,所以每次都舍不得我们。”在康嘉昂加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和小鹿之间已经如老朋友般熟悉了。

很快,他说的这些,在更求然丁老师手机视频中得到了印证。

“他们把写好的日记拿给我看。坦率地说,我的学生能这么做,我很感动。”出于好奇,放学后,更求然丁跟随兄弟俩,一同来到了鹿场,并用手机记录了“三个小伙伴”相聚时光。

画面中,两个小男孩站在围栏边上,慢慢地抚摸着白唇鹿,跟它告别。白唇鹿静静站在围栏内,看着兄弟俩离开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

其实,对于13岁的康嘉昂加来说,和堂哥多杰扎西一样,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从小对于白唇鹿、岩羊这些动物并不陌生。也正因如此,在他心里,“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而是跟动物们做朋友。

“那天我们去看它时,发现有野狗追它,我和哥哥跑了很远,终于把野狗赶跑了。还有一次,我俩好半天才找到它,都把我急哭了。”康嘉昂加语气中满是稚嫩,却足以看出真心。

“你们为什么要和动物做朋友呢?”

“老师跟我们讲过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事,我自己也上网查过,他都能够为了保护藏羚羊牺牲自己,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这些动物呢?”多杰扎西性格腼腆,但语气坚定。

记者的心被一种暖暖的感觉涨得满满的。

4月的长江源头,依旧大雪纷飞。行进的路程中,车窗外时常出现野生动物的身影。这样场景,离不开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当然,这些人也包括多杰扎西和康嘉昂加。

兄弟俩写的日记。

草场围栏内的“肖才仁”。

这堂课,他们教会我更多……

对于我来说,采访孩子,无疑是个充满快乐的过程。但这次采访,有欢笑,更多的是感动。无论是从更求然丁老师口中听说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还是亲眼看到淳朴率真的多杰扎西和康嘉昂加,他们所记录的一篇篇日记、“肖才仁”的一幅幅画像,以及“三个伙伴”的亲密合影,都让人的心头始终涌动着一股暖意,并不激烈,但丝丝入心。

两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说话毕竟不如成年人那般有条有理,面对陌生人的询问,紧张、害羞这些情绪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但只要是说起“肖才仁”,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特别是康嘉昂加,那股子高兴劲儿似乎都能从他水汪汪的大眼睛中滴出来。

对于他们而言,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就像他们自己说得那样,喂食、挠痒痒、驱赶野狗、聊天……每一件事情似乎都微不足道,但却让人印象深刻。

采访中有一段对话,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人忍俊不禁。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带吃的给小鹿呢?”

康嘉昂加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见朋友,总不能空手去吧!”

“为什么要带苹果?”

“我觉得苹果最好吃,我想让它也尝尝。”

在他们心中,这只白唇鹿似乎已经不是一只动物,而是一个相识已久的老友。这些脱口而出的答案,看似幼稚,却充满着这个藏族男孩对于野生动物最真挚的感情。但对于“肖才仁”来说,似乎也是如此。隔着围栏,兄弟俩把脸凑过去,它也把脸靠过来,像是撒娇般轻轻地碰了碰对方的鼻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句话,在这段“友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少年鼓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