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古桥、流水、古楼阁,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除了“世外桃源”不知道还有哪个词形容这幅画卷更合适?古桥和旁边的古楼阁都建于宋代,两座古建筑和清澈的河水构成了最美的画面,这里是湖南江永县上甘棠村,一座千年古村落。这座石拱桥名叫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年),距今八百多年历史,就地取材,全部用巨大的青石砌成,石块都经过古代工匠精心打磨,桥长27米,宽4.5米,石拱跨度9.5米,桥拱净高5米,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连接古村和村前的古驿道。古石桥建筑结构精巧,技艺精湛,尤其是三个半圆形的桥拱,在河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别致,人在桥上,桥在水中,如诗似画。古桥中间虽然有一小部分垮塌了,整体还是巍然屹立,坚固如旧,这座古桥是湖南省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古石桥。古石桥从建成至今,历经元明清历次修缮,千百年来为上甘棠村的老百姓提供了便利,也是为古村留下的珍贵建筑遗产。古老的石块尽显历史沧桑,石缝中长出了很多绿色植物,为古桥增添了几分古朴情趣,见证了古桥、古村所历经的的千年岁月。古石桥旁边这座造型别致的古楼阁名叫文昌阁,也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重修,共有四层,高约16米,横宽10.6米,深10.2米,占地平方米,一二层用青砖砌成,三四层为全木结构,做工考究,建筑工艺精巧,柱基驼峰采用莲花座,楼顶为青瓦歇山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庄重威严,是明代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示了古代建筑工匠的深厚造诣和智慧。古代建文昌阁是为了纪念孔子,传承儒家文化,凡是建有文昌阁的地方都是注重教化和崇尚孔孟思想的。历史悠久的文昌阁还曾经作为古村的小学发挥着它传承教化的作用。古桥下的河叫谢沐河,由谢水与沐水汇合而得名,两条河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是高山雨水。而雌水沐水则是源于石灰岩的地下水,雌雄二水在这里汇合形成了山环水抱、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这里也因河而得名谢沐县。上甘棠村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村落,据永明县志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在上甘棠设置谢沐县治,历经余年,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年),撤谢沐县,县治才搬离上甘棠。上甘棠村的周氏祖先从唐太和二年(公元年)在这里定居,繁衍生息,历代曾出了百余位文臣武将。节度使、尚书、太守、知州、县令、将军等官职都有,凡是担任过官职的都留有画像保存于村内的忠厚祠。初秋的早晨,微微有些凉意,薄雾笼罩在山顶,轻轻地随风飘向山脚的静谧村落,灰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民居显得格外安详,早起的村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在安静的河边洗衣,水中倒映着飞檐翘角的老宅和远处的青山,宁静、清幽。村里的周氏祠堂,也叫忠厚祠,周氏家族历史上凡是当过官职的都在里面有画像供后人纪念,几千年来周氏后人保持着家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了忠孝廉节、崇文尚武的教化思想,习文习武的人才均有为官经历,真可谓文可治国,武能安邦。周姓家族历时千年,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全村现有居民余户,人口多人,除王姓2户、龚姓3户、何姓1户、田姓1户为解放前后迁入外,其余均为周姓族人。神奇的是上甘棠的双胞胎比例非常高,每一百人中就有一对,不知道是不是这里山水的缘故?因为周氏先祖在当时是朝廷的有功之臣,甘棠的原意为高大的乔木,用作称颂官吏的政绩,故取此名。而周氏家族此后人才辈出,也许和这里的风水有很大的关系吧。崇文尚武的上甘棠村在解放后也走出了四十余位杰出人才,他们从事工程师、教师、医生等职业,均为社会做着贡献。周氏家族共分为十族,每一个族系沿次干道向后延伸建房屋,与主干道交叉的地方就建各族系的门楼和小型广场。因此,村里的每一座门楼都代表着里面的一个族系。房屋之间的小巷一千两百多年来留下无数人的脚印,青石板上磨出了深深的凹痕。两道五百多米长的防洪墙建在谢沐河边,是周氏族人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淹没村庄而建,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如初,人们保护家园的初心永远延续。远处的文昌阁是上甘棠村传承教化的历史见证,周氏家族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还会一代代继续传承。“独石时耕景色明,甘棠晓读旧书声。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还青。龟山夕照纱笼晚,芳寺晓钟对鹤鸣。”这是一首《甘棠八景诗》,八句古诗描绘了上甘棠古村的千年美景。群山拱围,阡陌纵横,生机盎然,谢沐河潺潺流过,阳光洒下,恬静、温馨。这样诗意的山水田园生活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那么,你喜欢这样的古村落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9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