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治多,一碧万顷,苍翠欲滴。走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室内温度近38摄氏度的青稞加工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目睹高温下的一粒粒青稞混着沙子在炒锅里翻腾着,耳闻不时地发出“噼里啪啦”的清脆声响,好惬意。店主说,炒熟的青稞被送到距离不远的炒面店,再由村民们用石磨手工磨成炒面售卖。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手工炒面,竟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常常是供不应求。“我们现在主要是订单式销售,专供县城里的敬老院。因为炒面的口感好、味道香,也有一些散户专程来店里购买。但现在店里石磨有限,一台石磨一天最多也只能磨出20多斤炒面,因此下一步我们要扩大店面。产量多了,收益也就多了,还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合作社理事长布才仁满怀希望地说。这是治多县索加乡莫曲村烟瘴挂生态示范合作社旗下的一个青稞加工店。除此之外,合作社旗下还有馍馍店、洗车店、裁缝店等小型加工型产业。治多县副县长昂文才仁在谈到治多的生态示范合作社时说:“越是不起眼的小产业,越是能激发内生动力,成为治多县的后续产业,带动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来自莫曲村的陈林巴登,像往常一样带着妻子白玛措吉一起来洗车行上班。夫妻俩去年刚刚结婚,妻子主要负责汽车的外部清洗,而巴登则主要负责清洗汽车内饰。说起两人的相识,巴登不自觉地脸红了起来:“我们就在合作社旗下的洗车行工作时认识的,现在我们俩每个月加起来有多元的稳定收入,再加上平时的一些奖金,日子过得很舒心。”洗车行的负责人卓义介绍,洗车行现在的生意很好,几乎每天都有20多辆车需要清洗。有了稳定的客源,洗车行的员工也固定了下来。“从年开业到现在,洗车行的收入在逐年递增,去年一年的收入在6万元左右,今年应该会更多。”从炒面店到洗车行,再从馍馍店到民族工艺品制作,每一个产业看似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其中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一股股能量不仅来源于当地脱贫致富的决心,更来源于当地与实际相结合的雄心。“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治多县是一个‘搬迁移民县’。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牧民搬得出,还要保证牧民群众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治多的扶贫不能仅体现在修路、搞工程上,更重要的是要扶持一批后续产业,用‘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的理念,提升牧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治多成为一个幸福处处可寻的治多!”说到这时,昂文才仁的语气坚定而充满自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33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