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度”换来养老舒适度

半月谈记者张宏祥/骆晓飞/韩方方

面对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人口总数达7%的县情,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近年来以普惠理念和悉心举措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摸索出了一套与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方案。

在治多县幸福敬老院棋牌室内,老人在下藏棋张宏祥摄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午餐时间到了,治多县幸福敬老院食堂内饭菜飘香。护工也开始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85岁的格沙永玛老人住进幸福养老院已有3个年头,每到用餐时间,她的护工尼玛卓玛准时上门送餐。用餐间隙,尼玛卓玛小心为格沙永玛整理头发。

幸福敬老院副院长次成求加告诉半月谈记者,参照当地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敬老院安排了健康食谱。敬老院免费提供三餐,每位老人每天伙食补助标准25元。

午餐结束后,敬老院医务室医生土丁西周开始为老人测量血压。“多数牧民群众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和高血压。”土丁西周说。敬老院有医务人员为老人提供持续诊疗服务,并为所有特困供养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配备专门药房,按时按点督促服药。

“医院签订‘一站式’医疗服务协议和医养结合协议,老人可享受先住院后结算的高效医疗服务。”治多县养老院总院长德高说。

治多县副县长曹昌魁介绍,治多县每年拨付敬老院专项资金近万元,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每位入院老人年生活补助元,按季节免费配备新衣和床上用品,定期更换生活用品。

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年,94岁的松拉老人和达吉卓玛在感恩敬老院相遇。入院之初,孤僻的松拉拒绝任何护理,数次将达吉卓玛赶出自己的居室。在达吉卓玛悉心照料下,松拉老人渐渐被这位护工打动,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起来。享年98岁的松拉老人在弥留之际曾含着泪对达吉卓玛说,党和国家是我的父母,你就是我的女儿。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丰富充实,聊天室、棋牌室、阅览室、手工艺室等活动场所成为各个敬老院的标配,文艺演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76岁的尼松老人耳聪目明,能够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敬老院手工艺室内常常会看到他的身影,他制作的不少手工艺品成了敬老院爱心超市的“抢手货”。

“为了尊重牧民群众宗教信仰,政府还在每所敬老院内配套修建转经堂等宗教活动场所。”治多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才培达杰说。

穷县“富”民生

30岁的才旦昂江是治多县普惠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内24位老人的上门服务。“不怕脏不怕苦,心肠好!”说起才旦昂江,78岁的义沙索南措毛满是感激。

年初,治多县成立普惠养老服务中心,在特殊困难群体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全力发展以代养为主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目前治多县已有位困难老人享受居家代养服务。”治多县民政局局长普布才仁介绍,全县40名护理服务人员为分散在县内的特困老人、80周岁以上社会老人及60岁以上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低保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送餐助餐、送医陪护、代购物资、临终关怀等。

当地政府还依托现有敬老院,挂牌成立“治多县精准扶贫兜底型供养所”,集中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名,实现了脱贫攻坚服务对象“全兜”,满足特困老人养老需求“真兜”。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宝元告诉半月谈记者,治多县年财政收入不足1万元,但多年来民生领域固定投资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超过80%。接下来,治多还将进一步优化养老模式,将老龄群众的多样需求充分纳入制度安排,让“大力度”转化为老人的舒适度。

(完)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