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宁9月5日消息(记者樊永涛通讯员谈林明)两年来,青海作为源头省份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人民的幸福河,逐步走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文明新高地。
护安澜保生态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护安澜保生态。
两年来,青海为保黄河安澜,积极推进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一期已顺利“收尾”,二期正积极推进,重点将对黄河干流及支流进行全面治理。
黄河干流防洪一期工程(央广网发樊永涛摄)
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是国家项目之一,工程一期起点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终点至海东市民和县积石峡段,黄河河道总长公里。项目建设涉及15个县。治理黄河干流及支沟沟口河(沟)道公里,布置73处防洪工程,总长.9公里。截止目前,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计划年10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工程保护人口7.57万人,耕地3.81万亩,林地1.88万亩,草地3.27万亩,公路56公里,防护提灌站28座,成效显著。
黄河干流防洪二期工程将在规划范围内的黄河干流沿黄4州(市)14县36乡镇,布置处防洪工程。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对青海段黄河干流及支流进行全面有效治理,提高青海段黄河上游局部地区水源涵养,减少青海段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改善青海段黄河下游水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好黄河流域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
同时,压实黄河流域水利防汛责任,全省座水库均落实“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全覆盖,布设雨量站处,搭建监测预警平台40处,配备无线预警广播套,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正常运行。落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名,实现山洪灾害责任人包片负责和网格化管理,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
黄河流经青海省化隆县时蜿蜒多姿(央广网发樊永涛摄)
青海黄河流域共落实五级河长湖长名,落实河湖管护员名,以深入推进河湖长制为抓手,从过度干预、利用河湖资源向调整人的错误行为,让河湖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请省委省政府召开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河湖长制厅际联席会议、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黄河河长制暨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发布1号省总河湖长令、黄河责任河长令。推动河湖立法,目前,《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已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利用遥感解译、无人机等手段开展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开展了涉河湖违法陈年积案“清零”行动和违法涉河建筑物专项整治。年,青海省共安排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8项,建设规模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涉及7市(州)18个县(区)。截至目前,28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同时,围绕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大通县庙沟小流域作为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已开始实施,意味着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治理进入新的阶段。
通水脉重节约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通水脉重节约。
湟水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湟水河水资源总量22.2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43.0%,已经超过世界公认开发利用率40%的临界值。
为有效缓解湟水河生态压力,改变山区百万农民“望天收”的困境,两年来,青海全力推进“引大济湟”一号工程,全面加快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工程建设,提出年要全面完成主体工程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引大济湟工程专题推进会,数位省领导分期下沉工程一线调研、督导。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调研引大济湟工程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立足青海实际,注重节水增效,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造福青海人民,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受引大济湟工程影响,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村民们喜获丰收(央广网发谈林明摄)
目前,“引大济湟”最后两个工程正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中。西干渠共67座隧洞,已完成66座。剩余32号洞,因地质条件复杂,涌水突泥严重,正在艰难推进。北干渠二期正在进行7号洞衬砌,1号倒虹吸施工,各建筑物进入连接施工阶段。西干、北干二期田间配套正在推进,秋收后全面施工。
两年来,《青海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等重点规划陆续上报待批,引黄济宁工程可研报告已报水利部专题会和部务会研究审议。那棱格勒河、蓄集峡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稳步实施《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颁布出台《青海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为全面推进我省节约用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建立省级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完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西宁市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大通等15个县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创建了22家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家省级节水型单位、个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3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所节水型高校,遴选推荐7家水效领跑者单位,其中3家公共机构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命名为“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引大济湟北干二期3.6公里倒虹吸(央广网发贾克文摄)
同时,组织开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循化县入选年水利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落实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投资万元,批复26处灌区改革实施方案。
育文化筑高地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育文化筑高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年8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活动也在美丽的巴塘河边拉开帷幕。“让玉树看到世界的玉树,让世界看到玉树的世界”感恩演唱会、“寻舞三江源”“藏舞表演、康巴艺术节格萨尔王杯赛马、歌颂三江源的专场演出,系列活动将玉树装点的更加绚丽多彩。这是一场草原人民走向新时代的文艺庆典,也是保护三江源“击鼓传唱”的盛大仪式。
三江并流、雪山巍峨,草原广袤而富饶。玉树不仅是生态高地,更是文化高地,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出绿水青山的时代乐章。《山海经》记“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有了水一切便源远流长,在悠远的回响中,雪域高原展现出神奇瑰丽的文化魅力。
秋收时期的高原景色(央广网发谈林明摄)
“文化是保护三江源的重要切入点。”玉树州水利局局长才多杰说,这几年玉树在传统赛马节暨格萨尔节期间,连续举办了四届“三江源”水文化节,并在三江发源地的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分别举办了民间传统的水神祭祀及水文化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参与,这也是三江之源生态保护文化基因的传承。年7月在玉树举行了“祈福三江源仪式”,先后在北京和玉树举办了“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层研讨会”和“三江源水文化研讨会”。年11月玉树成功获批“三江源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填补了青海省水情教育基地的空白。
优秀水文化使自然保护的理念世代相传,并与流域文明交相辉映。在凝聚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青藏高原壮阔风景(央广网发青海省水利厅供图)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地。年8月16日,中共青海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必须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全方位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切实承担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年到年8月,青海水利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累计投入了多亿元真金白银。青海省水利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目前,青海水利已制定实现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具体措施。工作重点从集中力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向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转变,到年,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青海水利将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为5年,全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文明高地基本建成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