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樊永涛报道)风雪弥漫,一匹白马在夜色沉沉的原野上疾驰。巴桑西拉原本是趁着好天气出去遛马,无奈却被高原变幻莫测的天气挡了回去。

49岁的巴桑西拉保留着老一辈藏族牧民对马的感情,尤其是对这匹白马,有人曾开出万元的价格去买它,但巴桑西拉坚决不卖,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匹种马,卖了它无异于杀鸡取卵,过上好日子要稳扎稳打。这几年,原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巴桑西拉,靠着产业扶持资金和一股子热情,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养马达人。一年到头,仅是贩售马匹所带来的的收入就达到了25万元,一家人日子过得甚是殷实富足。

长江源头干流河段通天河流经治多县叶青村,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

后续产业足,生活不犯愁。巴桑西拉生活的转变,仅是青海三江源地区不断发展振兴中的一个美好细节。

北纬33度,东经95度。这里,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治多县委、县政府以党建引领“重锤”,敲响脱贫攻坚“战鼓”,聚全民之智,整合各类资金和行业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治多特色、符合治多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党建”引领合力助脱贫

巴桑西拉是治多县加吉博洛镇改查村的一位牧民,他的故事也刚开头。

长江重要支流聂恰河流经改查村,靠着水草丰美的嘎嘉洛草原,采挖虫草一度成为了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一颗草改变了他们世代的游牧生活,很多牧民不只在牧村里盖了房子,还在县城、州府和省城买房置业。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生态保护被在了第一位,同时当地政府加强了对采挖虫草的管控力度。面对村子后续发展,改查村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党支部会议:“虫草具有不稳定性,产量、价格每年都不一样。”“过度依赖虫草资源,增收渠道过于单一。”“采挖虫草无异于靠天吃饭,如果不早作准备,迟早有一天要吃大亏,决不能躺在资源上睡大觉。”……

就这样,改查村做足准备转变思路,正确对待虫草产业,从此好事儿不断“弹出”。年7月利用村集体产业资金在治多县城成立宾馆,至目前营业额已达27万元;又过了几个月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入股形式,已完成设立账户、整合资源、采购牲畜工作,今年将进行股权量化,计划3至5年内取得收益。

“养马达人”巴桑西拉和他的“宝马”。

借着“东风”,巴桑西拉也迎来了新的生活。60余头牦牛全部入股合作社,他便可以腾出手安心养马,到了牲畜出栏季,还可分得一笔收入。当兵回来后,大儿子公保才仁的工作也因村宾馆的成立有了着落。

乡村振兴路上,改查村党委还有“更高级”的想法。

依托发展壮大的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教育得到重视。在改查村,设立了优质学生奖励制度,本村学生考上本科奖励元,预科元;小升初考试,考进县前五奖励元。

同时,改查村还拿出36万元资金,成立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村覆盖,并足额缴纳。

“脱贫不脱贫,老乡说了算。”治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永强说:“改查的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固本强基,党建引领力促脱贫攻坚典型故事。”

治多县素有长江之源、动物王国、嘉洛宝地之美誉。美丽的自然景观背后却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整体发展滞后。

为下好脱贫攻坚这盘棋,治多县严格落实书记、县长“双组长制”,选派骨干力量下沉村社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28名县级领导联点乡镇村社,26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81名机关骨干驻村指导工作,44个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党支部联姻结对,名机关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联点双帮全覆盖,并累计投入12.47亿元,重点实施了易地搬迁、产业到户、雨露计划、旅游扶贫、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等项目。

“治多县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形成了党组织引路、党员带路、群众奋进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张永强说。

民生保障筑牢幸福基石

扎河乡平均海拔米以上,是治多县海拔最高的乡镇之一。

虽然海拔高、路途远、地处偏僻,但治多县长期以来始终把偏远乡镇民生改善放在突出的位置。

走进扎河乡智赛村牧民文德的新居,独具特色的藏式家具让人眼前一亮,室内电视、冰箱一应俱全,火炉上熬着的奶茶散发着沁人香味。“党和政府对我们如此关怀,不愁吃穿住行,孩子能上学了,老人看病也方便了,我开了个小卖部,还有90多头牦牛,一年收入不少,日子越过越舒心了。”文德说道。

在扎河乡卫生院,投资万元的办公楼早已建成,卫生院院长忠嘎正在给多玛向多开药。多玛向多是智赛村的牧民,因患慢性胆囊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乡卫生院开药。多玛向多说:“如今牧民们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看病花了多元,新农合能报销多元。”

治多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双重叠的县域,生态位置非常突出。境内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扎河乡卫生院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新楼之中,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血球分析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齐全。为了继承和弘扬藏医学优势和特色,卫生院还开设了特色专科藏医外治科。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治多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昂卡巴松说,治多县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主旋律,全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内涵外延,财政投向民生领域的资金占比始终保持高位运行。

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义务教育巩固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提升至95.65%、97.87%和75.2%。县财政设立县级贫困学生助学金,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全县20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达到%,健康扶贫双签约%,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付比控制在10%以内,全县农牧民参保金和养老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统一代缴实现全覆盖;

投资1.47亿元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套,解决了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安全问题。组织实施口水井,解决了偏远地区牧民饮水安全问题;

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全面落实生态管护员、林业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名,落实管护资金万元,确保岗位月收入达到元,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的索加、扎河2乡8村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均设置一个管护员的目标;

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的基础上,挂牌设立“精准扶贫兜底性贫困人员供养所”,名无赡养能力的特困孤寡贫困人口纳入集中供养范畴,地方财政每年投入98.5万元,按照核减人口与建档立卡贫困低保户同等对待原则,以5年期为限,名核减人口继续享受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政策;

协调金融部门,共发放“”小额贷款、产业扶持贷款、青创贷款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深化与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牧产品附加值;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20个行政村道路畅通工程基本完成,通畅率达%;

省级投资1.68亿元实施的“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8个贫困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收益。

地处三江源腹地,治多县生态地位不言而喻,又处在偏远牧区,是典型的财政小县,但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治多依托党的“阳光政策”,紧抓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惠及民生福祉,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五月解冻,八月草黄”是治多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的真实写照。同时,治多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何以脱贫?对于治多这样一个纯畜牧业大县,走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路子是“必选题”,也是治多惟一能够“拿高分”的“必答题”。

尕松东周是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的一位牧民,入合作社之前家里有12头牦牛和多亩草山,一年的收入仅有七八千元。现在牛羊和草山都折合成股份交给了合作社,自己也当起了牧工。放牧工资收入一年4万多元,加上奖励和分红,一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同卡村,有牧户怕草场和牛羊交给合作社没收益,村干部便挨家挨户做动员,耐心讲合作社的好处,签订抗风险承诺书;有牧户怕草场过度放牧影响生态平衡,破坏长远利益,合作社则把产业资金放在合作社购置牛羊,让牧民分工放牧、育肥、补饲、收奶,以领取工资报酬。

通过易地搬迁的治多县索加乡牧民正在学习服装加工。

昂卡巴松介绍,5年来,治多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整合资金万元统筹实施规模化购畜、创办经济实体等产业扶持项目,累计购畜头只,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8个,发展巩固家庭牧场和养畜大户37个,扶持贫困人口人。与此同时,政策性牲畜保险持续落位,为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投下了一张稳民心、促发展的坚实“保单”。

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治多县投入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商贸产业园区及综合大楼项目,引导5家本土企业和13个村级集体单位入驻,实现就业人,带动贫困人口户2人,人均月收入-元,并成功引进省级龙头企业阿米雪乳业有限公司。

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工作模式。通过实施光伏扶贫、组建畜牧业合作社、挖掘旅游资源、开办加油站、蜂窝煤场、汽车维修等方式,实现村集体“清零”目标。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8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

同时,投资2.63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套,按照“自主选择、宜居宜业”的原则,建设入户路近公里,安置搬迁户户人。积极开展雨露计划,投资.66万元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人,培训内容涉及裁缝、电工、石刻、泥塑、唐卡、烹饪、首饰加工、汽车驾驶等方面,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巩固了扶贫成果。

其中,投入.04万元实施拉日村、叶青村旅游扶贫项目。目前,拉日村旅游项目实现良性运转,人均收入元,受益贫困人口户人;叶青村“长江第一湾”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受益贫困人口97户人。

如今的治多,贫困渐行渐远,美丽抬头可见,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产业支撑,草原深处的幸福故事还将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