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8814564.html
                            

站在玉树州玉树市当代山观景台放眼望去:规划整齐的街道,学校、博物馆、游客集散中心、格萨尔王广场、商业区、居民区……一座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和谐美好的新玉树就这样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寄语玉树“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生活越来越好”。站在“两个越来越好”的新起点上,如今,玉树州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增进群众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启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

“大扶贫”格局造福每家每户

玉树平均海拔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贫困情况复杂,经济发展缓慢,集生态高地、重建之地、深度贫困等特殊性于一体。曾经是我省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全州有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4个国家重点贫困县,玉树市、称多县2个省级重点贫困县。

压力是动力,更是责任担当。年精准扶贫开展以来,玉树州扎实开展四年集中攻坚和一年巩固提升,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6亿元,先后实现了6个深度贫困市县摘帽、个深度贫困村退出、12.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两不愁、3+1保障”得到有效解决……

民生关乎百姓安危冷暖。

几年来,玉树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投资15.94亿元搬迁户2.8万人,危房改造投资9.2亿元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68万户;

教育扶贫投资2.74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7万人次万元,发放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人次万元,落实省外就读的贫困高中生生活和学费补助.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了学前三年、义务教育九年、普通高中和中职三年免费教育,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年全省“民考民”文理科刷新了玉树高考历史记录,民族教育大州逐步向民族教育强州目标迈进;

健康扶贫投资3.06亿元实施全民健康筛查、高原病诊疗能力建设、基层卫生院建设、包虫病诊疗中心建设及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为乡村卫生院配备医护人员人;全面推进综合医改,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医改前增长15.64%,病床使用率提高7%,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15%;

产业扶贫完成投资12.77亿元,扶持贫困户2.4万户9.1万人,项目涵盖种养殖、商业租赁、生态畜牧业产品开发、民族手工业品、旅游扶贫等;雨露计划完成投资万元,扶持贫困人口1.9万人,产业园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带动户2.3万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转产就业;

安全饮水投资2.44亿元解决了个贫困村户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交通扶贫投资24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公里,全州建制村通畅率达到%;能源建设投资38.45亿元有效解决50个贫困村14.63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通讯建设投资3.47亿元完成了个行政村光网建设和个贫困行政村无线信号覆盖,覆盖比例为%。

“以前在山里放牧,从没走出过大山,家里很困难,搬到县城以后,国家给了我很多的帮扶,我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收入稳定,孩子上学也有了补助,看病也有了医疗,我们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杂多县苏鲁乡山荣村村民冰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搬进了县城“牧人希望之家”,看着眼前80平方米的房子,他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造血”“扶智”增强致富信心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玉树州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的实际情况,将“扶贫先扶志”确立为推进脱贫工作的核心,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促使贫困户主动转变观念。

为了激发“我要脱贫”的斗志,玉树州举办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及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消除安于现状、消极无为等自卑心理,通过评选“脱贫积极户”等方式,树立典型,用身边的事例诠释“人穷志不穷”的真正内涵,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贫困群众听天由命、安于现状、情绪低落、依赖性强的心理,使他们逐步树立起了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斗志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背靠草原、手牵城区、交通便利、宜农宜牧亦宜商是玉树市甘达村产业扶贫模式的有利条件。建档立卡户尕巴松保夫妻在村里的帮扶劝导下,转变思路,开始了甘达村合作社糌粑加工作坊“职工”生涯。“除了年底合作社的分红,我们夫妻现在靠自己双手挣钱,每年还有元的收入,日子过得舒服又踏实。”尕巴松保说。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玉树州不断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机制,确保了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使他们能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扶“技”,以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为抓手,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条件的富余劳动力,实施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工程,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瞄准市场需求,加大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牧民的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确保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均有一门致富本领,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为持久脱贫奠定坚实基础。还主动加强与北京对口支援工作衔接,坚持“扶贫+扶智、扶志、扶治”,落实对口援助资金13.67亿元,实施各类援助项目90余个。

“订单其实很多,只是我们工人技术还跟不上,下一步要继续多让工人们出去培训,手底下干活快了,就能接更多的订单,收益多了,工作积极性上去了,我们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治多县嘎嘉洛益民制衣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仁措说。

产业不断发展,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而“靠自己双手致富”的观念,让群众找到了实现小康的信心。

“绿水青山”助力“小康生活”

雪山、草原、森林、湖泊、珍稀动植物,这里是高原之美的精华所在。实施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筑牢“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玉树的责任与使命。

草原是我省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牧区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近几年,玉树州抢抓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可可西里申遗机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红线,健全绿色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全面落实了园区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构建了“五位一体”(基层党建+生态管护+精准脱贫+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的网格管理模式,全州共设立生态管护岗位名,全年享受公益岗位补助3.17亿元,户均增收2.16万元,配备生态管护员巡护摩托、发放巡护着装,集中开展管护员业务培训,实现了管护员持证上岗的任务,完成了从牧民到国家公园守护者的转变。

园区内广大牧民群众即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主力军,也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此外,全年发放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资金7.28亿元。让贫困群众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生态+扶贫”的脱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

扎西是曲麻莱县巴颜村的一名生态管护员,草原巡护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从前我就是纯靠放牧生活,自从当上生态护林员后,我每年可以领到多元工资,不仅生活得到改善,还能为保护草木资源贡献力量,特别有成就感。”

巴颜村地处黄河源头,海拔高,气候恶劣,牧草生长期短,长势缓慢。过度放牧及鼠虫害曾经导致75%的天然草场退化。

年,国家能源集团定点扶贫曲麻莱县以来,把保护母亲河——黄河,作为生态扶贫的主要突破口,设立“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扶贫基金”,选聘麻多乡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生态保护员,迈出生态保护促进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黄河源生态保护地位重要而特殊,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组织贫困群众参与保护草场行动,让自己赖以生存的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这更能提高他们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国家能源集团驻村第一书记胡成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玉树,许多牧民像扎西一样,搬离草原,加入生态管护队伍,在全面做好绿色资源管理保护同时,还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使得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玉树“大扶贫”格局造福贫困的每家每户,在北京对口支援大力帮扶下,坚持“造血”“扶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贫困牧民吃上了“生态饭”,产业结构提效升级,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的生态畜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玉树发布综合

青海新闻网整理

审核丨李万成

编辑丨尼玛旦周

往期回顾

玉树州举行第七个国家扶贫日活动

持续维护好发展好玉树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

时政要闻

玉树扶贫干部郭晓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脱贫攻坚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玉树:坚韧不拔铺就小康底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