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朵海平通讯员刘雯摄影报道)见到赵斌时,他和“战友们”正在海拔米的玉树州哈秀山垭口的公路上进行作业。他说,虽然离开部队已经快10年了,但是依然把工友们称之为“战友”,这样更亲切。
年,赵斌从武警部队退伍,年被分到青海省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珍秦工区、清水河工区、治多工区,这一干就是7年。7年的公路养护生涯中,他把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倾洒在所热爱的公路养护事业上。目前,赵斌是该工区的区长,采访得知,和他一起奋战的9名工友,都是从部队退役后参与到公路养护上来的。其中年龄最大的48岁,年龄最小的还不到20岁,他们所养护的路段有公里,都属于高海拔地区。
青海治多县平均海拔米以上,公路最高点米,这一段公路由9名退伍军人养护,不管刮风下雨,他们每天都会在这里。治多县是全国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县,素有长江之源、动物王国、中华水塔之美誉。但这里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降水量少,境内大雪、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和“地球第三极”。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常年奋战在一线,哪里下雪了,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风雪路上,哪里发生了泥石流,他们就奔向那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无怨言。
孔庆亮是治多工区的副区长,年,从侦察兵退伍的他被分配到玉树公路总段清水河工区,后来又被分配到治多工区。他说,既然选择了这里,选择了养路,就要把养路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来做。
7月的一天,下午5点多,治多县的上空黑云密布,不一会儿,豆大的冰雹直泻而下,瞬间,草原上白茫茫一片。“紧急集合,G线K+处发生了泥石流,立马前往处理。”随着区长赵斌的一声口令,就像作战的战士一样,工友们迅速穿好工作服,拿起铁锹立马出发了。
天黑的时候,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工区宿舍,一个个筋疲力尽,全身是泥。原来,下雨导致山体滑坡,路面被泥和石头淹没。他们用手中的工具清理了3个多小时才把路面清理干净。“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这里自然灾害比较多,夏天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冬天里面出现路面结冰,我们要第一个出现在现场进行清理。”赵斌说。
据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在自己的养护范围内,共清扫路面千平米,设置交通安全标志标牌17处,累计清理积冰45立方米,清理积雪立方米,清理垃圾立方米,撒铺防滑料41立方米,融雪剂8吨,对沿线55处设施进行了维护,清理边沟6.7公里。
因为高海拔,气候比较恶劣,站在面前的他们脸一个比一个黑。“我来这里之前脸没有这么黑,现在这黑的,女朋友说我像外国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说。
赵斌说,从国家开始扶贫工作以来,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扶贫中来,为当地老百姓贡献一份力量。据悉,去年,结古公路段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困难帮扶工作中,了解到玉树市隆宝镇环卫公司职工普达家庭条件困难,生活设施简陋,随后,结古段组织人员主动为藏族同胞普达家送去了床、沙发和一些生活用品,解决了实际困难。同时,在隆宝镇创建卫生村镇的过程中,隆宝镇环卫公司积极为结古公路段隆宝工区配备了固定式垃圾箱和车载式垃圾箱,解决了工区职工生活垃圾无法处理的后顾之忧。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结古公路段主动作为,通过对藏族同胞事故车辆无偿救援,困难帮扶,设置义务茶水站,与驻地政府主动沟通反映工作动态等系列举措,一件件不图回报的实事好事,将公路人养好公路,服务社会的职责无形地融入到了民族团结和困难帮扶之中,从而吹开了玉树高原大地上的文明之花。
治多县工区,9名工友组成一个“家”,他们共同做饭,相互支持,相互帮忙,不是一家人,而胜似一家人。他们大部分的家在西宁或西宁周边,从治多县到西宁市有公路的路程,因为路途遥远,他们一年四季很少回家,“其实,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家了,虽然父母和儿女不在身边,但我们很快乐。”赵斌说,想女儿时,我就看看她的照片,经常不敢视频,因为视频时看到女儿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经常眼里充满泪水。
春去冬来,在国道线上,时时刻刻都会穿着印有“青海公路”字样的9名退伍军人的身影出现,他们用双手守护着这条通往世界的公路,也用真情书写着一曲曲感人的养路工人的赞歌。他们脱下军装,穿起公装,不管在什么岗位,依旧用军人般的情怀谱写着高原最美的公路守卫者。
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