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前河村教学点,一位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本报记者魏雅琪通讯员石延寿摄

民生无小事,点滴总关情。

教育资助政策,惠及全省80余万各族学生。

大力提升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构建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线。

……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件件惠民的实事,见证着我省民族地区民生改善的足迹。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不断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民生领域投入,关乎民族地区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持续改善。

教育,民生之基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办好民族地区教育,通过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系列项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年全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38%,提前实现国家年规划目标。

“不管是城镇还是牧区,最漂亮、最显眼的建筑都是学校。”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经费投入进一步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年以来民族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达.2亿元,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和“大通铺”,寄宿制学校基本生活设施条件全面改善,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校容校貌大为改观。

面向民族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初步形成海西州以产业带动专业的重点推进区,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以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特色发展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年,因为成绩优异,更藏卓玛从刚察县来到西宁就读于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父母十分高兴:“孩子不用远走他乡,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医疗,民生之需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两位老人和媳妇、娃娃前前后后住院的费用我根本负担不了!”张书全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毛合湾村的一位土族农民。十多年前,政府将他们从脑山迁出,在山下盖了房子,夫妻俩外出务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6年前,女儿发生的一次意外,花光了夫妻俩的所有积蓄,他家成了贫困户。3年前,在外打工的妻子突发胰腺炎,“做手术、住院,花了好几万元,这次我们不害怕了,出院的时候我们自付了很少的一部分,对家庭生活没造成什么负担。”张书全回忆说。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我省重点解决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方位、全周期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农合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医疗改革的带动下,民族地区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明显改善,享受到了更多的健康“红利”。

68岁的回族阿娘马秀梅(化名)因为慢阻肺在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医院考虑到患者家里的经济情况,总院通过双向转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