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神秘而神圣。

能去一次长江源,此生无憾。

长江有三源,即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沱沱河与当曲河交汇于囊极巴陇,以下称通天河。

通天河长公里,流经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市4县市。从地形、地貌等特征上大体分为两段。

通天河上段自当曲河口(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河口,干流长km,为高原丘陵区。区间大小支流众多,湖泊沼泽广布。

通天河下段自楚玛尔河河口至巴塘河口(直门达),干流全长km。由高平原丘陵逐渐过渡到高山峡谷地貌。

通天河及江源区地处m以上高海拔地区,属典型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绝大部分地区只适宜生长牧草。这一路,我们在严寒中领略了壮阔的高原风光。

01玉树

前往源头,玉树是第一站。我曾两次到过玉树,都为了通天河,第一次是从西宁飞往玉树。

我也是第一次在蓝天上看见壮美的雪山胜景。那沟壑纵横的山脊带着深浅不一的暗青色,连绵千里,像在眼底展开了一副精致的钢笔画。山尖上覆盖了皑皑白雪,雪山去天不盈尺,渐渐地,便与云海融为一体,素洁一片,在澄澈的蓝天下显得格外明净。

前往玉树县城的路上,经过文成公主庙,那条著名的唐番古道上布满了经幡,几乎覆盖了一个山头,两山之间也悬挂着无数条经幡,像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的到来。可想而知,文成公主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纯朴的藏民用转经筒,玛尼堆和五彩经幡表达着心中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祷。也许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帮助他们从地震灾难中快速恢复过来。人们的脸上丝毫看不出经历过一场浩劫。

进城区时,能看到“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为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民众,也为了弘扬“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玉树的灾后重建让这个地方看着繁华起来。以格萨尔王广场为中心,周围林立着崭新的楼房,酒店,医院,还有商场和一溜的商店,除了房屋风格不同,这里和其他地方的小城镇并没有什么区别。

那天,我们驱车至观景台,鸟瞰整个玉树州。我再次惊叹,这个只有十二万人口的小城,房屋却密密麻麻排满了山脚下的平地,并向山坳里延伸。连半山腰上也建了屋子,还有两处寺庙。重建的玉树州充分利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房屋规划整齐,却不免失之特色。

这里群山环抱,又有巴塘河和扎曲河这两条金色飘带穿城而过,交汇进入通天河,也算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金秋时节,夜里的气温已达零下,山坡上衰草渐生,苍绿与枯黄混合成别样的色调,山顶上毫无意外的出现薄薄一层白雪。

从观景台望去,对面山坡上白色的六字真言清晰可辨,其身后的雪山渐渐出露,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辉。

02直门达

长江干流于玉树州直门达(巴塘河汇入口)以下称金沙江,直门达以上江段就被称为通天河。

直门达藏语意为“渡口”,自古以来即为西宁通往玉树、西藏的必经之路。年通天河大桥建成后,这个渡口也结束了摆渡的历史。

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上挂满经幡。传说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被老龟掀翻落水。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也算是玉树州的一道旅游景观。

三江源纪念碑就建在直门达渡口旁的山丘之上。纪念碑高6.米,气势雄伟,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米的高度;基座面积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

三江源保护区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保护区的建立意义深远。

通天河在这一段比较平缓,崩腾的江水仿佛是潜在水下的巨龙,按捺住它的脾气,只小打小闹地搅些水花。我们在水文站设置了采样点。直门达水文站和水环境监测站相邻而建,一个青海小伙子常年驻守在这里,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坚守在水环境监测的第一线。

03通天河沿

从三江源保护区纪念碑再往上,江随山转,路随水绕,我们从谷底盘旋而上,与江面距离越来越远。而高山峡谷地貌特征愈加明显。山道崎岖狭窄,车子开过尘土飞扬。通天河在陡峭的峡谷间奔腾,或激越或深沉,山上植被单调,一览无遗。

第一次,我们沿河行驶,仅到达三江源保护区以上约50公里处,便离开通天河前往称多,最后到达珍秦镇,再从国道返回。

往上远离河谷,进入了高海拔地区的高寒气候带,山坡像披着一层青纱,让人有种能一眼望进山之本色的错觉,纱之轻软又增添了山的柔美,使广袤的群山看上去多了大地的气质,更加包容。

车子在来回折返的公路上行驶,可以看见脚下层层相叠的公路在山包上延伸,消失……在高处俯瞰,整个坡面尽展眼底,只觉山无山形,只余高原辽阔。

高原上,寒风呼啸,又值飞雪飘零,雪片漱漱地扑向车窗,又瞬间消匿。从车内望去,四周雪粒纷飞,紧紧地裹着我们,似乎要将我们与这片苍茫原野融为一体

第二次去,沿着国道从玉树前往江源区。国道离通天河有一段距离,车子行驶在辽阔的高原上,雪山近在眼前,山坡上时不时能见到藏民的帐篷或是藏式民居。

距离玉树州府约八十公里,有个隆宝滩湿地,是典型的高山草甸类型的沼泽地。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的“沙洲”和“小岛”。

因为海拔高,即便在五六月份也常常有冰雹雨雪天气,独特奇异地理环境,却是青藏高原珍禽异兽及一些贵重药材的产地,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

年,这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江源区里除可可西里外的另一个自然保护区。

从玉树到源头七百多公里,翻越一座座雪山,中间只有曲麻莱这个比较大的县城适合居住。我们在河谷、高原盘旋,海拔渐渐升高,旅途愈发寂寥。

但在曲麻莱之前,主要还是高山草甸景色,通天河的支流在山脚下蜿蜒,弯曲的国道在山间环绕,远处山巅覆盖着薄薄的积雪。秋色明艳,衬着白雪、蓝天,描绘出最美的高原景色。

04曲麻莱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三江源区,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

这里是黄河源与长江北源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地表水流极为丰富,楚玛尔河,色吾河,约古宗列曲等长江、黄河干流支系纵横交错,融会贯通。

曲麻莱县地理位置独特,东北部与果洛州玛多县接壤,西经可可西里与西藏、新疆相衔,北是昆仑山主脉是与格尔木的分界线,历来是川西北、果洛、玉树等地进出西藏的重要商道。

县城海拔米,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到了这里,已经明显感觉气温下降许多,同行的司机不得不去买了件冲锋衣。

世纪魂广场是这里的中心区,有不少商铺和餐馆,还有一条小步行街。在偏远西北临近无人区的地方能有这样的商业区,有些让人意外。

离开县城,我们再次踏上了茫茫的雪域高原之路,景色与前一天截然不同。草场渐渐消失,只有冰雪覆盖的高原。车子在国道上碾过冰渣,画下一道笔直悠长的灰黑色线条,与漫天的白色泾渭分明。

从曲麻莱出发两个小时,见到了通天河的支流色吾河,河面开阔,水量较大。还没等我们工作完,天空忽然飘起雪花,一片片落下,瞬间弥漫了整个天地。

从色吾河大桥前行,不过半个小时,就能见到长江的北源楚玛尔河。车上匆匆而过,看得并不真切。

“楚玛尔”在藏语中就是“红水河”的意思,也被称为曲麻莱河。河流发源于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

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我们再次见到了北源,才知道楚玛尔河的确是一条偏赭红色的河流,不负其红水河之名。

过了楚玛尔河,很快进入了可可西里保护区范围,苍茫萧肃的荒原,空寂无人,成了可爱生灵的美好家园。藏原羚,藏野驴,还有高原鼠,时不时出现在视野里,给漫长寂寥的旅途带来了惊喜。

可可西里幅员辽阔,青藏公路和铁路从保护区穿过,东边往曲麻莱方向所涉及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区域在公路以西。

我们在荒野中奔驰了大半天,已深入江源区。这里冰川冻土遍布,放眼望去,皆是厚厚冰雪覆盖的冰塬,冰塬中大大小小的湖泊散布其中。

楚玛尔河的一条支流出现在视野里,静静地流淌在冻土冰塬上,像是害怕惊扰了这片净土,低调无息。

下午一点多,国道终于接上国道。在交汇点往北方向不远就是不冻泉。对于在冰冷的荒原里驰骋了大半天看尽冰川雪山的我们来说,什么不冻泉、雪山观景台已经难有吸引力。

我们直奔唐古拉山镇而去。

05唐古拉山镇

前往唐古拉山镇的路上,经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

年,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海拔m的昆仑山脚建立,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

青藏公路国道作为最早的进藏公路,横亘于高原之上,承载着一辆辆载重货车,加上高寒冻土带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马路早已经坑坑洼洼变形。这条看似平坦宽阔的国道,却是我们此行走过的最颠簸的国道。

四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今晚落脚的地方。穿越无人区的人们,都会选择在唐古拉山落脚,这也是在茫茫无人区里唯一一个有住宿条件的小镇。

唐古拉山镇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流域,是青海省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青藏公路国道和青藏铁路横贯全镇,俨然是万里长江第一集镇。

这里海拔m,实测已+,风雪天,入住宾馆的客人特别多。因为在高原,许多人有高反,或是担心高反,除了住宿就是询问供氧问题,一群人拥挤在前台。

所幸我们早已适应了高海拔,拎着箱子上二楼,除了有些气喘,倒也没有人出现症状。

住下时,天边还有一抹霞光,出门吃晚饭时,大雪夹着冰雹落下,我们踩着泥泞的道路快步走过,在路旁找了一家餐馆,掀起厚厚的毡帘进去,这才觉得暖和了。

06长江源

第二天清早,我们开始了江源区的工作。这里水资源丰富,河流有40余条,辫状河流汇入通天河,水系复杂。长江三源都是我们要调查的河流。

北源楚玛尔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南麓,也是我们从国道过来见得最频繁的一条河。

沱沱河为正源,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隅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群,冰川融水汇成小溪,密布的细流终成滔滔大河。

唐古拉山镇位于沱沱河流域,我们也终于见到了长江的主源。

为了赶路,大清早就来到沱沱河大桥下。草地上还有一丛丛雪籽,远处的唐古拉山雪峰连绵不绝。雪山常年冰雪覆盖,就像冻土层一样冷硬,非常有型。

远远的仿佛还能看见遍布的冰川,若是天气晴好,冰川蓝天相映,将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当曲为长江南源,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源头多冰川分布。当曲的水量是沱沱河的5倍,在年科考后申请将当曲更正为长江的源头,但尚未获批。

当曲流域水系复杂,湿地沼泽遍布,高原湖泊像一颗颗蓝宝石点缀着。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圣洁美丽的雪域高原风光。

当曲的支流尕尔曲和布曲都在国道沿线。到那里时,天色放晴,蓝天白云下,高原辽远,河流都显得壮阔。

到源头,不能错过的是“长江源”纪念碑。

从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过去,离桥头不远的小山坡上矗立着一座白色花岗岩纪念碑。

对我来说,这块碑是我此行的最终目的。它见证了我踏上长江之源。

沱沱河发源姜古迪如冰川,汇冰雪融水而成河,蜿蜒奔袭六千三百八十公里,不择溪流,会九派烟云,途经十一省市,浩浩汤汤入海;长江亘古绵长,哺育万物,缔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只愿在长江大保护中,这条中华的母亲河能圣洁如旧,永葆碧水青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