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米的青藏高原腹地,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和“地球第三极”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全国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县域之一,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此,世界遗产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位于此。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指引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治多县民族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嘎嘉洛草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探索出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区域发展之路。
补短板强弱项,政府主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与青藏高原绝大多数地区一样,治多县是典型的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支撑发展的县域。“十三五”期间,全县财政总支出为54亿元,其中财政用于教育支出达6.84亿元,①占比超过12%,充分体现出县委、县政府“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的施政理念。每一个乡镇上,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学校。在时代楷模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乡治多县索加乡,乡政府低矮破旧的平房略显寒酸,索南达杰同志生前主持修建的平房“牛头宾馆”依然作为招待所在用着;而索加乡寄宿小学的校舍是全乡最新最气派的建筑,教师周转房也已经封顶,很快就能入住。学校里的塑胶操场、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未来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教师的配备也优先向乡寄宿小学倾斜,尽最大努力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当清晨的阳光冲破高原寒冷的薄雾,琅琅的读书声已经在“长江源头第一校”响起,为寂静的高原带来勃勃生机和希望。索加乡寄宿小学是全县乡镇寄宿学校的缩影。年,治多县提前一年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从此进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控辍保学:挖穷根断穷路,教育扶贫成效明显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是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口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治多县协调教育、公安、卫生、民宗等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方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力军作用,推进控辍保学“一人一册”档案建设。每一名辍学孩子的劝返,都凝聚着各方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索加乡一名学生因家中相依为命的奶奶生病需要照顾面临辍学,县政府协调各方力量,让生病的奶奶得到免费救治,并安排住进县敬老院,家里的牦牛委托村合作社代为管理,彻底解决了孩子的后顾之忧。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年以来,治多县控辍保学核减任务连续在全州率先实现“清零”目标,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都在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5%。②为了让劝返学生留得住、愿意学,县教育局将劝返学生单独集中编班、集中管理。对集中班的劝返生进行思想疏导、情感抚慰,鼓励和支持确实无法在校完成义务教育的超龄劝返生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掌握一技之长,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重教研抓教学,实现提质增效
自年开始,治多县教育局大力开展抓教研活动,通过立项、比赛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重视教研,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为了把脉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扎西让丁义务到学校担任代课教师,与学校教师一起生活学习,帮助开展教研活动。年,全县教研活动异彩纷呈,教师们重视教学研究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为了引起校长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教育局长、教研室负责同志到学校推门听课已成为常态。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北京市丰台区教委的支持下,自年开始,治多县分批组织教师到北京跟岗培训,着力提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治多县教育质量近几年稳步提升,在年玉树州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已上升到前列。
拓新路搭快车,智慧教育引领未来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越来越大。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非但不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反而会面临“新数字鸿沟”,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认识到这一现实之后,治多县教育局开始了深入调查研究。
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治多县加入了“智能教育赋能民族教育发展扶贫计划”项目,选取区域内3所学校作为“智能教育实验校”,开始了智慧教育的探索之路。当高原牧区的孩子通过视频看到千里之外教师授课的时候,除了新鲜感、幸福感,孩子们实实在在分享到了优质的教师资源。期待有一天,这些“异地同堂”的学子们会有缘相聚象牙塔,再续同窗之情。
进入“十四五”时期,青海省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也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如何有效发挥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需要系统思考、加快布局、找准重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教育良性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完善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和学校共同参与的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实行动态清零管理,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二是健全办学条件改善工作机制。巩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成果。针对高原地区设施设备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特点,制定工作规划,做好维修及升级改造工作准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机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提升精准资助水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应助尽助。四是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与卫生健康部门防疫联动的工作机制,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精准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对学生做好健康安全教育,为安全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内涵建设,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十三五”时期治多县教育系统已经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开展了一系列提升教研水平的工作,“十四五”时期要继续重视加强教研工作,充分用好省级、州级教研平台,借助教育“组团式”帮扶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水平。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继续加强教师培训,重点加强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精准培养本土化优秀教师;加强县域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力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力度,助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把握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契机,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平台资源和远程指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缩短与内地学校的教学差距。
优化学校布局,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脱贫攻坚过程中,治多县不少牧民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生活相对集中。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治多县统筹规划学校布局,筹划在牧民群众生活集中的区域建立教育园区。目前治多县第五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玉树州第八高级中学选址治多县已经开工建设,规划中的第二完全小学已经列入计划加快推进中,建成后将基本满足全县学生就近上学的需求,全县牧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治多县将继续加强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把教师资源和办学条件进一步向乡镇学校倾斜,让牧区的学生得到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大力推动推普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十四五”时期治多县将更加注重幼儿普通话使用训练,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学前学会普通话提质增效。同时,将根据乡村振兴行动需要,以培训班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力军,继续支持开展农牧区青壮年劳力、基层干部普通话培训工作,巩固拓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在推普过程中还要注意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支持和规范学校开展民族特色活动,传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领导统领教育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四五”时期,治多县委、教育局党委将继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要继续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学校党组织有效运转。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好用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切实抓好学校党的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要切实加强教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好学校党的宣传阵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展望治多县民族教育事业的未来,“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乘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东风,按照中央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治多县有信心有决心建设好高质量教育体系,把全县的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通过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雪域高原的人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胡希召,系教育部援青干部,现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常委、副县长,玉树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青海省教育厅援青办主任)(《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年第10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72.html